三招打通作文教学“蜀道”

2009-10-28 08:10郭红丽
甘肃教育 2009年17期
关键词:蜀道素材练习

郭红丽

〔关键词〕 小学生;作文教学;师生关系;素材;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A)—0047—01

第一招:融洽师生关系

在作文教学中,融洽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适当放松紧张的情绪,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因此,教师要尽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表达的乐趣,让他们认识到表达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从而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进行表达。如,在一次擦黑板之后,我向学生“诉苦”:“每天擦黑板时,粉笔灰飘得满地都是,每次都要用扫把扫一扫,如果一不小心落进眼睛里可就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种吸尘粉笔擦,那该多好啊!”学生一听,也纷纷应和我。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刹时热闹起来了。有同学说要一把“自动扫把”可以让它按时扫地清理垃圾;有同学说要一支“警告笔”,只要写错字就会马上发出警告提醒你……这时,我板书了作文题目《我想要……》。学生疑惑不解:“老师,今天的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看见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习作。

第二招:捕捉、积累素材

1. 从生活中捕捉素材。如果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还要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可见,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物,用耳朵听听生活中的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的脉搏,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积累素材。

2. 在书本中积累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教师可采取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在阅读方法上,短小精美的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作品可默读、重点研读、全面浏览及读和思相结合。教师还要要求学生记好阅读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会水到渠成、自然流泻,作文就是很轻松的事了。

第三招:勤动笔写,加强训练

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个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写日记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写作的习惯。因此,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只有让写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让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他们练笔的热情才能长时间保持,写作能力才会逐步提高。长期以往,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养成专心致志、开动脑筋的习惯,他们会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事记下来,进而他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写作技巧也逐渐提高了。

猜你喜欢
蜀道素材练习
蜀道行
蜀道向天开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蜀道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