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

2009-10-28 10:15顾爱萍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创作心理音乐

顾爱萍

音乐是一门形象思维与抽象相结合的艺术课程,着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个性。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呢?在这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我构建了“对比——体验——创新”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尝试给学生以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课,搭成让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一、对比学习,让学生走近音乐

在实践过程中,我运用对比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对比体验,让歌唱教学焕发新魅力

歌曲教学中,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不仅能调节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观察,细心听辨分析的能力,使原来那种沉闷、压抑的学习变得轻松,活泼,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2. 对比体验,让欣赏教学更具创新性

学生对音乐的最初感受是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在欣赏作品时、将情绪截然不同的两首曲子对比来欣赏,就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对比的方法虽然效果理想,但还需进一步探索,灵活加以运用,为音乐教学服务,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引导体验,让学生感悟音乐

奥尔夫说过:“儿童在早期所体验的一切,在他的身上得以被唤起和培养的一切,对其一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如果说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那么引导体验则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创设的美好心境,使其在良好的音乐环境里用心去感悟音乐。

1. 用教师自身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

作为音乐教师,情感应是丰富的。课堂的范唱、范奏是发挥音乐艺术感染力、陶冶学生情感的最直接手段,并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只有情感丰富的人的歌声才最动听。”“只有用心演奏的乐曲才最美好。”可见,不可小看教师的情感带动,教师在课堂上应投入全部的情感,声声有情,句句含情,以情感带动学生感悟音乐。

2. 入境体验,进一步形象地感悟音乐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由形象直观向抽象概括过渡需要一个过程,而音乐作品一般都以抽象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所以,音乐教师应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3. 深入分析,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音乐作品有其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把内心世界的秘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思念、缠绵、悲痛、忧伤以及最刻骨铭心的回忆,战斗的召唤,英雄的豪情壮志等等变成旋律。但有的音乐作品比较含蓄,不可能一下子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意境、风土人情等,教师要善于引导并透过作品的表层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在情感,让学生从心里唤起情感共鸣。

三、放手创造,让学生拥抱音乐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只有营造良好的环境,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创造理想,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造能力,成为创新人才。

1. 课堂上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创设实现和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课堂环境,只有这样的课堂环境,学生的创造力才会得到良好的表现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他们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无法保障,兴趣得不到满足,才能得不到施展,特长得不到发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多样性,肯定创造性的见解。

2. 提供一定的创作机会,强化主体参与的实践

适当提供力所能及的创作机会是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方法,运用得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为此,我进行了积极尝试:一是体态律动的创作,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结合有关内容教学,配以体态律动。这样既有利于吸引学生,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二是节奏创作,即通过对歌曲拍号、情绪的正确认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打击乐器,创作节奏为歌曲编配伴奏,学生个个兴致勃勃,沉浸在创作的喜悦中。

实践证明: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寻找激发学生创造动机的因素,创造性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去实现音乐教学“对比——体验——创新”的理想境界。

猜你喜欢
创作心理音乐
Jazz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音乐
心理小测试
音乐
秋夜的音乐
创作失败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