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兰香:美玉传奇

2009-10-27 10:22
新西部 2009年9期
关键词:和田玉和田玉石

李 嵱

2009年7月5日晚,乌鲁木齐发生暴乱的时候,郭兰香正在自己公司接受央视记者的采访。

暴乱发生后,郭兰香亲自开车把两名记者送回安全的酒店。街上一个人都没有,到处烟尘弥漫。郭兰香远远听见广场上人群吼叫的声音,心里有种不祥的感觉。“我想,如果有人挡我的车的话,我就油门踩……”像她生命中很多次经历的那样,郭兰香又一次‘闯过了一道湍急的河流。

1993年,47岁的郭兰香无意中撞入了玉石这个行业,她怀揣仅有的几千元钱,开始了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十多年后,她积累了上亿元的资产,成为新疆玉石圈里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一位新疆的作家说,新疆是一个很有命运感的地方。这个地方,不管是谁,来了就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开始。这片土地既接纳凯旋的英雄,也接纳落魄的执着者。

几十年前的郭兰香显然属于后者。

我只有半个铜钱

“我不可能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做到新疆的老大。”2009年7月12日,在乌市闹市区的一栋高层公寓楼中,记者见到了新疆玉锦兰公司董事长郭兰香。

距离暴乱已经过去一周,郭兰香依然心有余悸:“你们这次来太危险了。”而她从7月6号开始,就组织新疆珠宝玉石商会的会员,拉了几车方便面和矿泉水,上街送给执勤的武警战士们。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郭兰香是个闲不住的人,为自己、为家人、为事业、为他人。每一种忙碌,在郭兰香看来,都有天经地义的理由。她快快地走路大声地说话,手脚麻利地做事,果断地表态,从不让自己闲着。

2007年春天,郭兰香成为新疆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年龄最大的一名学生。虽然只是旁听生,却和班上的同学一样准时上下课,按时交作业。大家很喜欢这位“奶奶级”的同班同学。

如今,公司的房间被郭兰香的画装扮得清新淡雅,拥挤的书柜上方,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宣纸。书房里悬着一幅字:海纳百川。“我喜欢所有事情大家一起做,从来不想一个人做事情。所以我只有半个钱。我的商标就是半个铜钱。”郭兰香解释道。

郭兰香的公司随处可见玉石——从展柜里的玉雕作品,到挡门用的石头。这些石头,在郭兰香眼里就像“苞米”一样稀松平常。但是,從这些石头里读出的东西,却总能让这个身世坎坷的“老太太”激动不已。

狼都不吃的三姐妹

童年的磨难,郭兰香几乎不愿再提起。

父母亲离开她们那年,郭兰香还是一个8岁的孩子,两个妹妹,一个5岁,一个不到3岁。小小年纪却要担负起生存的重担,对小小的郭兰香来说,前方的路只有恐惧和绝望。

在甘肃的那三年,在郭兰香的记忆里就像30年一样漫长。

“那时,我和妹妹只能捡一些菜叶和大葱吃。有时在饭店门口的水沟里捡到几根面条,就和着大葱一起煮,算是一顿美餐。”一次,别人剩下了一口米饭,郭兰香欣喜若狂,拿回家给小妹妹吃。小妹妹把几粒米在嘴里含着,舍不得往下咽。

甘肃的冬天非常寒冷。房子里,除了炕上一张席子,什么东西都没有。一次小妹生病了,腋窝底下长了大脓包,高烧不退。郭兰香没钱给妹妹看病,就用凉毛巾敷在妹妹的额头上。饥寒交迫,滴水未进的妹妹眼睛紧闭,嘴唇发紫。邻居奶奶说:“已经死了,你把她扔出去吧。”

看见妹妹红肿溃烂的地方,郭兰香束手无策。无意中,她抬头看见了窗棂上的土,便爬上窗台,把土抠下来,撒在妹妹的脓包上面。慢慢地,脓肿消退,结了痂。三天以后,小妹竟活过来了。“我就感觉人在最艰难的时候,生命是最顽强的。”

没有父母,没有家,没有钱,三个女孩任凭生活的风吹雨打。靠乞讨,拾破烂,捡菜叶,填不饱三个孩子的肚子。忍受不了饥饿的折磨,大妹偷了人家两个番茄吃,郭兰香知道后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惟一的办法只有跑。”

于是,郭兰香背着小妹,领着大妹离开了家。她们沿着铁路一直走到天黑。直到走不动了,三个孩子就趴在山坡上哭了起来。哭声引来了一群狗,围着她们转,她们吓得紧紧抱成一团。这时,郭兰香看到了火把,好多叔叔阿姨拿着棒子冲过来,那些狗跑开了。叔叔阿姨问:你们看到狼了没有?郭兰香这才知道刚才围着她们转的竟是狼,十分后怕。叔叔阿姨说,这三个孩子了不得,狼都不吃,是狼吃剩下的孩子。“以后他们都叫我们狼吃剩下的。”

姐妹三人被安排进了孤儿院,郭兰香在那里学会了绣花、纺麻绳,和小伙伴们一起过上共同学习,共同劳动,相互扶持的集体生活。“如果不进孤儿院的话,我也没有今天。”

1960年,孤儿院越来越难以维持,当地政府决定将孤儿院迁往有粮食吃的新疆伊犁。妹妹被人收养,郭兰香则随孤儿院到了新疆。

勇敢的汉族女孩

“这边比甘肃要好多了,最起码糖萝卜能吃上,包包菜能吃上。”郭兰香说。在伊犁,一个民政处的处长家里需要一个保姆,13岁的郭兰香被孤儿院送了过去。她非常珍惜这个机会,煮饭、洗衣服,料理家务,井井有条地完成着主人交待的事情。

女主人是个读过书的,家里有很多藏书:《红楼梦》、《上海的早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与索拉》……那时,为了那一堆书,郭兰香总是定上闹钟,快快地把活儿干完,然后开始读书。郭兰香说,她就是从那时起养成了生活工作节奏特别快的习惯。

1963年,伊犁劳改医院招收医护人员,16岁的郭兰香幸运地成为一名护士。两年后,她被调到和田洛浦县工作。上世纪60年代末,她又被派到海拔6000多米、空气稀薄的昆仑山上,为维吾尔族采玉工做医护工作。

正是在昆仑山上,郭兰香第一次结识到玉石。

洛浦县农村没有医生,当地人生病都用祖传的土方子治。一天,昆仑山上一个维吾尔族老乡突发急性阑尾炎,必须送往县医院。可是,到县城要几天的路程,那时的交通工具就是毛驴车,颠簸的路程会使病人的病情更加重。

这让郭兰香犯了难:一是自己还没独立做过阑尾手术,二是手术房间外部环境很差……可病人情况危急,容不得多想。郭兰香把被单撕开,在外面抖了抖挂在简陋的手术室屋顶挡灰。两张桌子拼成手术台,两把剪刀,一把手术刀,十几把止血钳……没有缝合伤口的线,她用上了缝衣线。

这次手术让郭兰香名声大震,方圆百里都知道有一个勇敢的汉族女孩儿。郭兰香更不会想到,30年后,这位老乡的子孙还记着她,把珍贵的礼物千山万水地送到她面前。

与死神搏斗的日子

郭兰香比任何人都珍惜自己的家庭。她每天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让丈夫穿得整整齐齐,每天为他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丈夫不回来她绝不会开饭。

可是,1987年,刚刚40岁的郭兰香被确诊患了红斑狼疮,医生说她最多活

半年。一年中,郭兰香有几次大出血,都被抢救了过来。几次病危后,家人已经为她准备了后事。“我一死这个家肯定是没有了。当时我发誓不死,我坚决不死。”

郭兰香辗转乌市和内地的大医院治疗,病情没有好转迹象,于是,她决定返回洛浦县。回到家,郭兰香利用一切机会锻炼体力,甚至发明了“拖把功”、“洒水功”。她还给自己制订了一份特殊的食谱,“吃什么补什么,红枣,绿豆、黄芪,玉米穗子可以利尿,我肾功能不好,就吃玉米穗子。”

半年多过去了,郭兰香不仅没死,全身的浮肿也开始渐渐消退。

1993年,因为经常要到乌鲁木齐去复查,单位安排郭兰香病退,并在乌鲁木齐给她照顾了一套房子。没想到,刚到乌鲁木齐不久,丈夫周荣强突然患上了严重的肺心病,瘫痪在床,全家的生活重担一下子压在了郭兰香一个人的身上。

郭兰香只好到处打工挣钱。她好不容易托人找了一个在家具店卖家具的工作,可是,当她看到制作家具的过程以后,整晚睡不着觉,不到一个月就辞职不干了。老板很不理解,郭兰香说:“你的家具质量不好,我受不了,再要卖下去我就要得神经病了。”

她又找到一家服裝店卖服装,干了几天还是干不下去。“那套骗人的话我说不出来。”

后来,郭兰香又辗转去过几家公司,都是半途而废,她在乌鲁木齐街道上徘徊,想不通为什么大都市的人都说假话。她一路走一路看,不经意问一抬头,看见“和田”两个字。

和田是自己生活了30多年的地方,“还是和田的人好,那里的人都不骗人。”触景生情,郭兰香不由自主拐进了这家和田玉专卖店。服务员热情地向她推销一款玉镯。出自玉石之乡的郭兰香,怎么能不认识玉呢?可她一看,这并不是和田玉。服务员说:我们老板就是和田的。郭兰香问:你们老板是和田哪儿的?姓啥?“和田,阿尔泰的!”老天!一个南一个北,怎么扯得到一块儿?

郭兰香的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我为什么不做和田玉?我就是和田人,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这儿,为什么不做呢?我做和田玉的话最起码我不会骗人”。

就这样,郭兰香开始了自己的玉石生涯。

风风火火闻市场

郭兰香在玉石行的起步很艰难,她每天背个小包装上几块玉石,与大街小巷的玉器行老板讨价还价。一公斤,两公斤,一天挣上百十元。

就这样,郭兰香像滚雪球一样开始了自己的原始积累。

当年的维族老乡听说郭兰香做起了玉石生意,纷纷拿出自己珍藏的玉料送到她的手中。经常有人背上玉送到她家里来。郭兰香有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

一天,一个维族小伙子抱着一块很大的玉石找到了郭兰香。原来当年做阑尾手术的老乡不忘郭兰香的救命之恩,让自己的儿子把家传的一块重达97公斤的上好羊脂玉专程给郭兰香送来。

后来,郭兰香把那块羊脂玉让人雕成一个玉瓶,一直舍不得卖。这个曾经获过奖的白玉雕瓶,见证着郭兰香与和田维族老乡跨越了30多年的故事。

1994年,郭兰香在乌鲁木齐开了一家名为玉锦兰的和田玉专卖公司,注册了半个铜钱的商标。她的店就开在自己家里。因为货真价实,客人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外省的客人也慕名而来找她买玉。

1999年,郭兰香开了个玉雕厂。但是,由于不懂设计,产品滞销,一夜之间,郭兰香就把辛辛苦苦赚的几十万赔了进去。“大石头变成小石头,小石头却变没了。”看着大块大块的和田玉料变成一堆堆废品,郭兰香痛心不已。“那会儿,每天只要我一进楼道,心就在半空中悬着……”郭兰香一咬牙,把玉雕厂关了。

玉雕厂失败了,但郭兰香仍然坚持要把手里的玉石原料雕成艺术品。她背上上好的玉石,到全国各地拜访玉雕大师。就这样,她手里的玉石作品也不断增多。她时常对那些玉雕师傅说:“让玉石告诉你雕什么,不是你想雕什么就雕什么。”

有了好的作品,郭兰香开始到处参展参会,广交会乌洽会、湖州贸易会,郑州展销会,凡会必到。她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人们认识和田玉。她到会就发名片,带些玉器小挂件礼品,随手送人。

风风火火,咋咋呼呼的郭兰香,还真让不少人记住了她。“广州人带着香港朋友来,香港朋友带着台湾客商来了。”那时,郭兰香的公司还在水磨沟,不太好找,但依然车来人往,门庭若市。十多年下来,她的公司形成了玉石原料收购、产品加工成品批零销售的一条龙产业。在各种玉雕作品大赛中,她的作品也多次获奖。

美玉质如兰

熟悉郭兰香的人都知道,在她手下干事,手脚要相当麻利,动作要快、干活要细,反应要灵敏才行。否则,就会挨骂。很多员工刚来的时候,都很惧怕她。“她训人的声音,房顶都可以掀掉。”有员工这样形容。

郭兰香承认自己是个严格得近乎苛刻的人。“在事情出来之前,我非常严厉,我希望把每一个步骤不折不扣地做完。事情出来以后,你再骂他有什么用?”她常常劝告年轻人,多把最坏的地方想到,不要总是想到最好。“这一生我能成功,首先每一件事情,我都想到最坏的时候。”

相处之后,员工慢慢发现。虽然这个老太太每天扯着大嗓门说话,其实并不可怕,说完就完了,从不计较。而且,老太太发脾气并不是莫名其妙,她总是占着理呢。

2004年,郭兰香承包了兵团杂技团歌舞厅早上的晨练场地,让一些经常在这里锻炼的中老年朋友能够继续晨练。她还成立了锦兰艺术团,为晨练的中老年朋友服务。

“在这个团体中,会让人对生活产生浓浓的眷恋,对人生的美好刻骨铭心。在眷恋与美好间,你会超凡脱俗,达到一语不发便会冷暖自知的境界。”这是郭兰香创办锦兰艺术团的初衷。

在郭兰香心里。玉锦兰绝对不是一个简单为自己和员工提供工作和挣钱机会的地方,也绝不是一个积累财富以得到社会地位的地方,而是最大限度满足她的梦想的地方。

郭兰香记得儿子小时候,能经常在河床上捡到和田玉籽料,可现在掘地三尺也挖不到了。“短短几十年,把几千年的东西都毁掉了。“郭兰香痛心疾首地说。

“财富就是一张能用的纸。”十几年的玉石生涯让郭兰香早已参透了财富的内涵。她颇为无奈地说:“任何一个资源都会枯竭,和田玉也是如此。”

可郭兰香还是要和自己较劲。2007年,她萌发了成立新疆珠宝商会的念头。为了更好地塑造和田玉的形象和品牌,她提出了商会成立后的主要业务——会员间的金融应急互助金服务,条形码认证、原产地保护工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9年3月15日 ,新疆珠宝商会正式成立,郭兰香出任商会会长。

“我希望将来新疆能成立一个和田玉博物馆。”这是郭兰香如今最大的愿望。“说实话,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名利已没有多大关系。可与玉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它就像我的一个孩子,我只希望它能够有出息。”

猜你喜欢
和田玉和田玉石
玉,石之美
八字诀鉴别和田玉
二石
和田玉的内在美
审人之美
玉石和铺路石
收藏和田玉谨防六大误区
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