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学雷锋

2009-10-26 09:35谢芳琳
文史杂志 2009年5期
关键词:题词学雷锋雷锋

谢芳琳

在20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中国,依普通人的名字而论,谁个最响亮?不用说,都能回答:雷锋。

据有关部门统计,仅在1963年至1993年,30年间出版各种介绍雷锋事迹的读物即有20多种,发行量突破1亿册;中国有2亿人听过雷锋事迹的报告,3亿人参观过雷锋事迹的展览,5亿人观看过雷锋的话剧和电影。雷锋是家喻户晓的名字。这是一组可载人世界吉尼斯大全的记录。

不仅如此,雷锋的名字在世界上也被许多人所敬仰。美国西点军校悬挂过雷锋的画像,法国街头出现过穿着印有雷锋头像衣衫的青年便民服务组,泰国政府曾要求公民学习《雷锋日记》,中国的雷锋事迹展览馆接待了上万名外国观众。

那么,雷锋的名字何以能叫响呢?又是如何叫响的呢?

1963年春节过后,《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的通讯,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伟大的普通一兵》,同时发表了雷锋日记。

很快,人民日报社社长吴冷西接到周恩来亲自打来的电话。周恩来说,刊登雷锋事迹的报纸发出去当天,他和邓大姐在灯下读了这篇稿件。周恩来深情地说:雷锋是个好战士啊!要估计到这个战士影响很大,需要很好地宣传这个典型。一向精细的周恩来还说到,事实一定要核对好。比如,唱支山歌给党听,好像在哪里看过,是不是雷锋说的?再比如,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是不是雷锋写的?

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对雷锋事迹的全面核实整理工作开始了。为雷锋拍摄过大量宝贵照片的季增同志曾参加过雷锋遗物的整理工作,有人问他:“以前发表的《雷锋日记》和《雷锋的故事》都真实吗?有没有‘水份?”季增回答:“没有,绝对没有。雷锋同志牺牲后,我一直参加了他的遗物整理工作。他的那些日记都是真的,我当时都看过,与报上发表的《雷锋日记》是一致的,没有谁去更改它。”

在中南海毛泽东的住所,毛泽东同周恩来一样,也是从《人民日报》上得知雷锋事迹的。毛泽东还反复地阅读了其中某些段落。随后,便不断地踱起步来,思考着。早春的阳光透过窗户射到这位巨人身上,又一个中国普通士兵在他的胸中激起阵阵波澜……

毛泽东以他的高瞻远瞩的目光看到了:雷锋,一个普通的名字,却不同凡响——他将是精神的原子之核,在中国大地引起长时期的连锁反应。

毛泽东深情地对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说:“雷锋值得学习啊!向雷锋学习,也包括我自己,我也要向雷锋学习。”

当时的总政宣传部副部长姜思毅受命起草了总政关于《号召全军开展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模范事迹的活动》的通知。国防部授予雷锋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光荣称号。罗瑞卿为“雷锋班”命名大会题词:“伟大的战士——雷锋同志永垂不朽。”

一贯重视宣传典型的《中国青年报》向团中央报告。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当即作出批示,要求在全国青年中开展学习雷锋同志的活动。当年在《中国青年》杂志任总编辑的邢方群后来激动地回忆:当时《中国青年》杂志一位记者在辽宁亲眼目睹了群众自发开展起来的学雷锋活动,便加紧采访。他回来汇报后,杂志社的领导和编辑们一致认为雷锋是新时代的典型。但是怎样宣传呢?显然,杂志要想后来居上,就要更集中一些,更有深度,更有声势。大家经过热烈讨论和研究,决定出一期学雷锋专辑,并请毛泽东和周恩来题词。大约在1963年2月中旬,编辑部给毛泽东写了一封请求题词的信;2月22日,便接到了毛泽东的题词。

有了毛泽东的题词,编辑部的同志又研究,是独家发表,还是与其他新闻单位一同发表。经研究,大家认为:毛泽东虽然是为我们题词,但这是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我们不能一家“垄断”。编辑部向上级作了报告。罗瑞卿指示:定在3月2日,由新华社统一发表,各报同时刊登。这也是为了照应在3月1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杂志。

后来,因其他宣传的需要,罗瑞卿又指示各报3月5日见报,《中国青年》杂志出版时间不变。

据毛泽东当时的秘书林克回忆,2月22日,值班警卫员打电话让他赶紧到主席那里去。林克来到毛泽东的寝室,只见毛泽东正倚在床栏上看文件。毛泽东从身旁左半边床的书堆上拿起了一张信纸递给林克。信纸上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潇洒飘逸的行草字。毛泽东吸了一口香烟,带着询问的目光问道:“你看行吗?”林克爽朗地回答说:“写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毛泽东看着林克,好像要解释为什么没有采用林所拟的题词似的,但终究没有说出口。他若有所思地缓缓说道:“是嘛,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

5月的西子湖,春光明媚。11日,在杭州会议上,毛泽东谈到雷锋,他说:“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领袖感慨中露出几分钦敬。在座的领导同志跟随毛泽东几十年,很少听到过他对哪个人做出“懂得一点哲学”的评价。一个普通士兵在毛泽东心目中竟享有如此地位,遂使人们对这位士兵的“平凡而又伟大”有了更深的体悟。

《中国青年》杂志在请求毛泽东为雷锋题词的同时,也向周恩来提出了同样的请求。周恩来很快将题词送到了《中国青年》。题词这样写道:“雷锋同志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毛主席的好战士。”

事后,周恩来觉得言犹未尽,又题写了下面四句话:“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3月5日,领袖为雷锋的题词在报刊电台公布了,全国掀起了学雷锋的春潮。周总理那脍炙人口的“四句话”题词,成为人们学习雷锋精神的向导。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几乎都为雷锋题了词。在这些题词当中,唯有一个题词的表述与众不同——用了假设句,这就是当时的党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的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1975年,邓小平受命于危难之际,重新出来主持中央工作。7月1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面对全军高级将领,讲到军队在“文革”中的问题时,举了一个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政治笑话:“过去军队同志坐公共汽车,向来给老人、带娃娃的妇女让座,现在有的不让了。有个战士坐车,一位妇女抱着娃娃,他不让座,娃娃哭了他也不理。旁边有位老人说,雷锋叔叔不在了。”场上有人笑了,邓小平没有笑。他神情庄重地告诫将领们:“从这个事情上是可以看出问题的。我们军队在这方面本来有很好的传统。”小平同志停顿了一下,手指激动地点着,“这方面的例子多得很,如果认为这些都无关重要,没有警觉,那是很危险的。”

邓小平的讲话,使在场的高级将领无不敬佩。“小平不愧是一位柔中有刚、绵里藏针的政治家。”事隔多年之后,李德生将军回忆这一情景时说,当时,“四人帮”还在兴风作浪,怎么把雷锋精神发扬下去,小平同志是动了大脑筋的。他只能这样讲,大家都听懂了。

打倒“四人帮”的第二年,邓小平再次站到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他又一次讲到了雷锋。他说:“1975年我讲过‘雷锋叔叔不在了,‘四人帮对此大肆攻击、诬蔑,其实这不是我的话,是老百姓的话。”

1990年10月29日,江泽民到东北视察,在百忙中时时咭念着那个普通一兵的纪念馆和雷锋班的全体战士。午饭后,江泽民没有休息,坚持要到抚顺雷锋纪念馆。

江泽民下车一眼就看见了雷锋的塑像。他神情严肃,快步走到雷锋墓前:“我提议,向雷锋同志三鞠躬。”江泽民喊着“一鞠躬,二鞠躬……”恭恭敬敬地向这位可爱的士兵致以崇高的敬意,缅怀这位用短暂的生命去实践伟大理想的不朽党员。

江泽民迈着缓缓的步子,走近雷锋墓碑,面对刻在灰褐色花岗岩上的碑文,时而沉思无语,时而低吟有声……

接着,江泽民会见了雷锋生前所在团的干部和战士,听了雷锋团政委和抚顺市委书记的汇报。他沉思良久,严肃地向大家说:

“今天有机会和雷锋生前所在团的干部战士见面,我非常高兴。出现雷锋这样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不仅是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对雷锋同志的评价、雷锋精神的概括,我们已故的周总理的题词非常全面。听了雷锋团政委和抚顺市委书记的?亡报,我感到抚顺市和雷锋所在团响应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号召,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学习雷锋,这是非常可贵的。

“雷锋出在你们团,但是他的宝贵遗产应该是属于全军的,属于全党的,属于全国人民的。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学习雷锋,要有一定的活动方式,但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实质。有一种说法,好像在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办什么事只要有钱就行了,可以不学雷锋了。这是错误的。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改革开放是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因此,一定要继续在全国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学习雷锋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毛泽东则将榜样激励法视作宣传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1945年1月10日,他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会上,讲了英模们的三个作用,第一个,带头作用;第二个,骨干作用;第三个,桥梁作用。这三个作用合起来,就是激励作用。毛泽东历来注意抓典型,既在干部中抓,更在普通党员、普通老百姓、普通士兵中去抓。雷锋,便是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适应当时的形势要求、思想要求、工作要求而树立起来的平凡而伟大的典型,一个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普通共产主义战士的典型。毛泽东的这个典型抓得非常好。它不仅教育、激励了当时整整一代人,鼓舞他们在祖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面临重大困难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万众一心,忘我工作;而且也惠及几代人。以后的第二代、第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亦针对新的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继续抓住雷锋这个典型不放,抓住雷锋精神不放,去宣传教育全体人民。雷锋这个典型之所以能延续至今,仍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是因为雷锋精神的内涵太丰富了;同时雷锋精神的一个基本点,至少在社会主义阶段是长期适用的——这就是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与热爱本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题词学雷锋雷锋
题词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题词
首页题词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
学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