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企业北非闯出新路

2009-10-23 09:51
环球时报 2009-10-23
关键词:标段阿尔及利亚联合体

两强企业联手竞标 项目带来连锁效应

本报赴阿尔及利亚特派记者 朱 研 本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陶短房

中国企业在阿尔及利亚的工程还带动了中国工程车辆、国产铆具在当地的热销。

驱车走在阿尔及利亚海滨城市奥兰的街道上,不时能看到起重机高高的吊臂,“这里多像20年前的中国”,经常往返于中阿之间的阿里·波哈伊说,阿尔及利亚这两年变化“像中国一样快”。当地大报《论坛报》将这种变化归功于“中国工人不眠不休地辛勤劳动”,该报写道,“没有中国,阿尔及利亚不会这么快解决大批城市人口的住房问题,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新公路、新桥梁在短时间内交付使用”。

企业“被迫”走出国门

中国企业在非洲从事工程项目的历史并不短,早在1964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中国对外援助八原则后,许多非洲国家便接受中国工程企业以援助形式修建基础工程,70年代的 “援非三大工程”(坦赞铁路、几内亚金康水电站和刚果布昂扎水电站)工期长、投资大、施工条件恶劣,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匮乏的面貌,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效应。进入新时期后,中国工程企业改变了单纯进行援助型工程项目的传统,开始参与非洲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援助的大型承包工程投标中。截至2008年底,中国企业在非洲累计签订承包劳务合同额高达1392.1亿美元,占中国企业在海外累计合同额的28.2%,可以说,非洲已成为中国海外工程企业的主战场之一。

但中国工程企业在非洲经营的效益却并不好。尽管所接项目大多为政府或国际组织所资助的重点工程,但由于非洲政局变化莫测,加上非洲政府往往缺乏统筹观念,经常不顾财力同时上马许多工程,造成后续资金链中断,令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中国工程公司进退两难。其次,非洲各国建材自给率低下,一旦大批项目同时上马,很快会造成某些建材价格飙升、甚至根本无货,造成成本上升、工期拖延。而且中国企业此前接手的,多为处于产业下游的分包工程,利润低,且缺乏自主权。

“就算再难,中国企业也得走出去。”一位中国工程师告诉记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批知名国际承包商来中国揽活,与此同时,大批原来的乡镇建筑企业迅速成长,取得一级甚至特级施工总承包资质,国内工程市场竞争相当激烈,“眼看国家级的公路都修完了,省道该修的都差不多了,市场上僧多粥少,企业不走出去就没有活路。”

“亚洲人击败欧美人”

国土面积相当于中国1/4的阿尔及利亚,长久以来高速公路总里程只有三百多公里,修一条横贯东西的高速公路,是阿尔及利亚自国家独立以来就有的梦想。2005年10月底,由于国际油价上涨而财政宽裕的阿政府正式决定出资启动这一工程。这条全长1216公里的高速公路是阿尔及利亚建国以来实施的最大现汇工程项目。

2005年10月阿国政府发售标书,2006年1月21日开始招标,标书全部用法文编写,刨除带回标书和翻译的时间,留给中国企业的准备时间只有不到两个月。而中国企业面对的竞争者,是包括“全球最大工程承包商”万喜公司在内的法国、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的64家顶尖工程公司。项目总负责人中国中信—中国铁建联合体董事长华东一说,“当时,公司内外不少人都对我们获得这一项目的总承包权没有信心,士气一度十分低落。但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谈判小组在总经理洪波同志的带领下,经过认真分析,决定以创新的模式积极参与投标竞争。”这种创新的模式就是“联合体”模式。2006年4月,中信建设与中国铁建组成联合体,联合竞标。西标段第四地区经理部项目经理李吉根说,“工程尤其是海外工程,值得推广联合体文化。中信建设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商务运作和融资能力,中铁建拥有完善的现场施工管理经验。”经过艰苦谈判,中国中信—中国铁建联合体中标中西两个标段工程,合同总金额约为62.5亿美元,这是中国公司在世界工程承包市场中拿下的单项合同额最大的订单。而由日本6家公司组成的COJAAL联合体中标东段工程,框架合同额约为55亿美元。阿尔及利亚媒体评论称:“亚洲人一举击败欧美人。”

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刁春和介绍,此前中国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获得的项目最大不过10多亿美元。此次中标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项目,在北非工程承包市场掀起了波澜,人们开始对中国公司实力刮目相看。而且这次中国企业签署的不再是简单的施工承包合同,而是包括设计、建造在内的按照欧洲规范和标准的一揽子“交钥匙”合同,“这标志着中国国际工程承包真正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与设备先进的日企“同场竞技”

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由中国和日本企业分头承建,这项碰巧选在“九一八”动工的工程,让中方项目组的每个人都有别样的滋味。西标段第二经理部总经理张保同说,“从设备先进性来讲,日本企业遥遥领先,许多工程件使用预制件,而我们要在现场浇注,费工费时。我们挖掘机一斗1.2方土,他们一斗就3方土,跑得还快。”项目刚开工的时候,一名阿方业主很不客气地说,“我知道你们比不上日本企业”。但三年过去了,在项目进度上,中国公司将设备技术含量高的日方远远甩在身后,中、西标段16个分标段中5个标段已提前通车。阿方已经决定,将日方无法如期完工的部分标段转给中国公司来做。

一名项目工程师私下对记者说,“从精神状态上讲,日本和中国企业从一开始就有差距。”项目一开工,中方的所有负责人都驻扎在阿尔及利亚,三年里很多人就没有回过国。而日方的项目总负责人住在法国,有事情才飞到阿尔及利亚,几个月回日本一趟,每年还去欧洲休假。在项目刚开始时,阿方业主决策缓慢,设计图纸和开工报告报上去迟迟得不到任何批复,第一年,日本和中国企业的日子都很不好过,工程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对此,中方负责人反复做员工的工作。艰苦的环境下,中国企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很管用。华东一说,“2008年很困难,我们狠抓团队建设,背水一战,层层动员,把夜宵送到施工现场,对表现好的员工发大红包发奖章,给家里打表彰电话,中国特色的会战、突击战,对于啃硬骨头很有帮助。”而日方项目高层却很早就放话,说这个项目根本就不可能按时完工。

由于阿国复杂的资金审批和支付体系运转迟缓,回款也时常拖延,联合体总经理卓磊认为,联合体强大的资金优势在这时候就一下子显现出来,整个项目垫付的资金接近10亿美元,不采取联合体的模式,根本无法支撑。而日方只要不到款就坚决不施工,强调阿方应为工期延误负责,双方关系也一度很紧张。西标段第三地区项目经理王忠俊说,“我们在国内养成的把客户当成上帝的习惯在这时候起了作用。在与欠发达国家打交道方面,我们应该说是有优势的。”一名项目工程师私下对记者说,“从纯商业角度讲,日本在阿工程领域,今后已无机会与中国竞争”。而据记者了解,阿国在即将开展的几个高速道路建设项目当中,已经将中国企业看作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帮中国制造取得欧洲标准

工程企业走出去,还“歪打正着”地带动了国内大批项目出口。在拿下东西高速大单后,联合体在国内招标,购买了三一重工、柳工、山推、陕重汽等中国的工程车辆带到阿尔及利亚。以前阿尔及利亚的企业大多用欧洲产品,他们看到中国的大型工程机械只相当于欧洲同类产品价格的一半,而且质量相当不错,也跟着纷纷订购。中国陕汽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王刚说:“陕汽当时中标成为项目惟一的重卡设备供应商,第一批提供了1300多辆整车。经过大项目的考验,陕汽重卡已被国内外大工程承包公司所认可,从而带动了大批需求。”海关数据显示,工程机械产品占据了我国对阿尔及利亚出口产品前五位,陕西重汽超过一亿美元高居榜首,三一重工位居第二。铆具出口企业也跟着受益。联合体总经理卓磊说,此前很少有国内的铆具企业进军阿尔及利亚市场,与市场上的法国产品相比,用国产铆具能节约至少一半成本。高速项目为了降低成本,联合国内钢绞线、锚具、支座和伸缩缝厂家研发出符合欧洲标准的产品,并帮助厂家取得欧洲标准认证和检测。结果项目做完了,“我们赶走了一批欧洲企业”。▲

猜你喜欢
标段阿尔及利亚联合体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设计牵头的紧密联合体摸下的合同管理
山西中部引黄工程最长标段主体工程完工
埃及球迷:是否支持宿敌?
阿尔及利亚宣布销毁全部杀伤性地雷
中移动传输管线招标结果出炉
跨地区经济联合体党组织的隶属关系怎样确定?
三峡待泊锚地及配套设施工程管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