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语文教育生态应处理好的三种关系

2009-10-20 09:05张国东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学科教材生活

张国东

一、要处理好语文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

语文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学科。但是,在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环境下,语文学科却受到了严重的轻视。比如在高中,理科班理化生受重视,文科班政史地受重视,在语数外三门学科中,数学和外语又格外受到重视,语文教育的空间正被这些强势学科挤得所剩无几。只要课间往学生中走一走,就不难发现,学生课余时间都被这些强势学科占满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

论提高考试分数,由于语文能力的提高,见效慢,而理化生等学科知识衔接紧,见效快,所以在追逐高分的背景下,自然就形成了语文学科的这种尴尬局面。

建设和谐的语文教育生态,就要力促语文教学与各学科教学和谐共处,共同发展。要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不仅事关其它学科的学习,为其它学科提供语言工具,而且还事关学生的终身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能为学生在其它领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要保证学生进行必要的听说读写训练,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涵泳品味,使语文能力的提高为其它学科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使语文培养出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状态,为各学科的学习加油。

处理好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还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把更多的活水引到语文教学中来,教“活”的教材,把教材教活,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资源整合,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学习效率。近年来,一些中考和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这样一类题,它们将语文和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表述气象特征,用精当的语言概括实验结果等,这种题型让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联姻,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二、要处理好语文课堂和语文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

中国封建教育的一大失败就是教出了许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无用文人,如孔乙己之流。学生应该有一个多彩的生命历程,语文教学应该是诗意的、激情的、开放的、实践性强的学科活动。学生应该懂得,语文课堂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语文的活课堂,语文学习存在于生活的广阔天地里,贯穿在生命的成长中。

在这种大语文观的指导下,立足课堂,又绝不拘泥于课堂,要努力探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尽可能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课堂上,我们可以从教材出发,走向生活;我们可以讨论读书心得,讨论西部大开发,讨论庸俗文化的危害,讨论金融危机和中国战略;课下,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农场,到工厂,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爬山,一起开露天诗会。当然重要的还是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所悟带入课堂,帮助理解教材,理解语言,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理解,把生命的感悟转化为一种知识力量和精神力量。立足课堂,超越课堂,触及心灵,培养能力,课内课外语文就实现了和谐共振。

三、要处理好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和教师教学主导性之间的关系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教与学的关系中,他们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感受和理解教师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更深入地感受、理解文本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那种一言堂式的教学必会被时代淘汰。

但是,我们在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同时,也绝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学中缺少了老师的适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能成为毫无目的的梦游。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只能使教学偏离正确的方向,走上歧途。相反,只有充分发挥了教学的主导性,才能使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

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但要引导他们自主阅读研讨的方向,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知识链接,引导他们打通与相关文章的联系,融会贯通,提高综合能力;我们积极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创新,但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容易误导学生的内容组织起来让学生开展对话,引导学生走向深刻,力避浮躁浅薄;我们尊重学生将作品与生活连接的选择,但要引向积极,引向崇高。这样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讲课,而是思想的矫正,是思维的培养,是人格的提升。教师的导,是导方向,是引导学生的思想走向高处,走向深处。

[作者通联:湖北监利县实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科教材生活
【学科新书导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超学科”来啦
生活感悟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