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健
在汽车业界,如何削减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成为重要课题。作为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将会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就目前来看,电动汽车在量产、续航、基础设施等方面仍存在发展瓶颈,各跨国汽车公司都在积极备战,努力克服诸多的技术挑战,以性能、速度和高油耗量闻名的欧盟车企也不甘心丧失此一阵地。
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是一场汽车工业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革,而这场变革决不是仅仅靠汽车业本身就可以完成的,没有能源和基础设施产业的协调配合,电动汽车永远是展台上的展品。所以,如果真正想让电动汽车行驶在大街上,汽车企业就必须争取相关行业的配合和帮助。如果各大车企还仅仅热衷于自己单干,那只能说明他们至少没有认真考虑过电动汽车的产业化问题。欧盟各国的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项目的实施过程,具有明显的欧式风格:政府、公共机构、高等院校、私营部门等多种力量来支撑电动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
其中,瑞士作为政府主导型模式的代表,政府是支持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力量,联邦能源部则代表瑞士政府制定电动汽车的发展规划、支持政策和负责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的组织实施。
而德国作为汽车工业大国,一直延续着研制企业主导型模式:首先确立当地能源企业出台一系列工业标准,比如德国第二大能源企业莱茵韦斯特法伦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与戴姆勒集团合作制定的电动汽车充电插头标准的原型样品。该项目发言人说:“将来一辆电动汽车在意大利的充电方法必须和在丹麦、德国和法国一样。吸取笔记本电脑和剃须刀在异国充电遭困扰的教训,在汽车界,电动汽车充电适配问题必须提前解决掉。”不可否认,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工业标准的建立,而且要判断企业或一个行业是否要下决心将某项新技术产业化,有两个重要特征可供观察:一是该行业能否联动技术推广的相关企业解决技术推广中的实际问题,二是该行业能否尽早完成相关工业标准的建设工作。从电动汽车插头这一看似并不复杂的标准出台,可以看出,德国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向前迈出关键一步,或者说是德国电动汽车商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次,德国有一家公司已研发出全新的锂电池薄膜,可望带动电动汽车的研发速度,让全球消费者能够提早与零废气排放汽车见面。再加上德国车企对比亚迪电池技术、东芝电子零部件技术等优势技术的青睐有加,充分展现了德国车企对新能源汽车开发和扩大国际电动汽车市场的极大雄心。众所周知,没有几家车企真正愿意放弃现有的利益另起炉灶,究其本质在于新能源汽车能推迟多久,这意味着现有的对传统汽车的投资能赚多久。但是,随着现今的资源环保困境与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已迫使汽车产业必须通过推行新概念来迅速走出困境。而德国车企的种种迹象也表明,德国车企已经认识到现在是应该剔除作秀大于埋头务实、真刀真枪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时候了。然而,无论新技术、新概念的推出多么令人眼花缭乱,其产业化的基础工作都是不可逾越的阶段。德国汽车行业想发展电动汽车,必须从概念开发、样车演示阶段逐步向产业化务实阶段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