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艳军
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分类,从全球汽车业的情况看,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纯电动汽车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朝着产业化的方向迈进,特别是小型的纯电动汽车更是发展迅速。
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工作,于上世纪90年代掀起了一股研发热潮,部分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汽车企业联合开发充电电池和纯电动汽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十五”计划开始,我国确立了“三横三纵”的研发布局,经过研发,相继研制出电动汽车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并开始着力推广其示范运行。
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控制器是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这三个部分组成了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这三个部件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对于纯电动汽车的性能和产业化来说至关重要。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传统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省去了油箱、变速器、燃油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排气系统等部分,构成动力总成的电机和控制器的成本相比较而言也比较低,纯电动汽车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动力电池上。而且纯电动汽车拥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是能量的转换效率较高。
我国推动纯电动汽车产业化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轻型电动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5000万辆,且轻型电动车产销量已超过全球的90%,处于领先地位。轻型电动车的发展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的同时,也带动了国内动力电池、电机等产业的发展。随着相关技术的积累,我国也在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另据了解,在能够作为车用动力电池的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镍镉电池中,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在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方面拥有相关核心技术,并形成了系列产品。而且,我国的电力供应充足,每天超过9亿度低谷电可供5000万辆左右的电动汽车充电。同时,用于生产电池和电机的原材料——锰、铁、钒、稀土永磁材料等资源在我国储藏丰富,也为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奠定了资源基础。
虽然我国在传统汽车的研发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在纯电动汽车技术开发上却几乎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在某些领域,我国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国的汽车企业、相关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不懈努力是密不可分的。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目前不少汽车企业都宣布了其纯电动汽车的量产时间表。比亚迪E6纯电动汽车将于今年年底之前上市;北汽福田迷迪纯电动轿车将于年底前下线;吉利低成本的第一代电动车EK-1,即将在今年年底投放市场,其高性能的第二代电动车EK-2,预计可在明年上市,更先进的EK一3则将在2010年北京车展上亮相,7月13日,众泰将其纯电动汽车众泰2008EV正式交付国家电网使用。
而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显示,以铅酸蓄电池为动力的纯电动乘用车和商用车处于成熟期,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的纯电动乘用车处于发展期,其余为起步期。
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技术尚不成熟,还有一些发展中的问题需要解决。吉利控股集团研发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博士认为:“我国纯电动车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核心零部件电池、电机等的产业化瓶颈还未突破。”他说,以电池为例,在成本、寿命、价格和充电时间等方面很难均衡满足需要,充电站等附属设施建设尚缺乏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以说,电动车的产业化还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