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爱“日”字

2009-10-16 06:26李文君
书屋 2009年9期
关键词:国号本名养子

李文君

明太祖本来叫重八,等发迹后,正式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像他一样,不少开国皇帝起自草莽,没有一个像样的名字。等黄袍加身后,不满意自己粗鄙的本名,多会改用优雅的名字,来与自己的万乘之尊匹配,有时甚至不惜去造新字。改名的时候,不少皇帝又对带“日”的字情有独尊。

武则天不是开国皇帝,可她以周代唐,是皇帝中有个性的一位。689年,她自称大周皇帝,并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武曌。“曌”这个字,取“日月当空”之意,是武则天生造出来的。

后梁太祖朱温,本是黄巢义军的背叛者,降唐以后,因其“赤胆忠心”,唐昭宗御赐名全忠,有好事者说:“全字,人王也,又在中心,其不可也。”唐昭宗听了,有点后悔,可敕命已经颁布,不好再收回。朱全忠借御赐名字的光环,用以号令天下,后来果然代唐,成了开国皇帝。当时的中国,除位于中原的后梁外,还有太原的李克用、浙江的钱镠和四川的王建,朱全忠居天下之中,正应了“人王在中心”之语(后蜀何光远:《鉴诫录》卷二)。“全忠”不忠,篡唐后,全忠之名自然不能再用,朱温又找了个日字部首的“晃”,取“日光显契于万邦”之意,改名朱晃。

后唐明宗李嗣源,本名邈佶烈,是李克用的养子,本来和帝位无缘,后乘着李存勖宠信伶人的机会,进兵洛阳,即皇帝位,虽没改“后唐”的国号,实际上等于另起炉灶。坐稳江山后,李嗣源改名李亶,当中便有个日字。明面上的理由,说“嗣源”二字是常用字,不便于百姓避讳,实际上是为了和自己的过去说拜拜。“嗣”与“存”是李克用养子们的专用辈行字,如今成了皇帝,还给人家做干儿子不成?后汉高祖刘知远,出身行伍,即位后改名为刘暠,也取的是日字打头的名字。

南唐烈祖李昪,早年被吴大丞相徐温收为养子,改名徐知诰。937年,徐知诰代吴自立,国号大齐,年号升元。升元三年(939年)二月,已当了两年皇帝的徐知诰为收揽民心,打出大唐旗号,复姓李氏,改国号为唐,以唐朝的合法继承者自居。李昪“初欲更名昂,以犯(唐)文宗讳,乃名晃。或云:‘朱全忠名也。又更名坦。御史王鹄言:‘字从旦,犯(唐)睿宗讳,庚寅,诏改名昪”(陆游:《南唐书·烈祖纪》)。李昪既然以唐朝的继承者标榜,改名时自然要避唐朝皇帝的名讳。有意思的是,李昪先后选中的“昂”、“晃”、“坦”、“昪”四字,都带日字,前两个还都被皇帝们用过,足见皇帝们对日字的偏爱。

南汉的建立者刘,本名刘岩,当皇帝后,取《易》“飞龙在天”之义,造出“煛(音俨)这个新字,正式改名刘,以天代日,与武则天的“曌”字有得一拼。

宋太宗赵光义,置儒家嫡长子继承的传统于不顾,在“斧声烛影”中从侄子手中夺得帝位,登基后,也像诸位开国皇帝一样,给自己起了个带日字的名字:赵炅。

西夏、金等朝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皇帝们都有自己本族的名字,入主中原后,受儒家文化习染,也为方便统治汉人起见,他们往往会改用汉名。改汉名时,也爱用带“日”字的字。西夏开国君主,党项族本名叫曩霄,李元昊是他的汉名。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汉名叫完颜旻;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汉名叫完颜晟;金熙宗完颜合剌,汉名叫完颜亶。

皇帝的“日字”情节,有其文字学上的渊源。在甲骨文中,“帝”字像日之光芒四射状。天地间最容易被人审视的就是日月,“日”与“帝”实即一字。人群中有统治者出,初民震其威力之大,即拟之于“日”,故以“帝”称之。古称“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又称“时日曷丧”,皆指君天下者而言。《易》曰:“帝出乎震”,震谓东方,“帝”即“日”也。“皇”字在金文中如日出土上,光芒四射(张舜徽:《爱晚庐随笔》,第六十八页)。“帝”、“皇”二字,早期脱胎于“日”字,皇帝爱用带日字的字命名,也就不难理解了。以上列举,以五代皇帝为多,乱世之君,更希望天无二日,更希望一统天下,故命名时更偏爱“日”字。

猜你喜欢
国号本名养子
彝族本名中反映的命宫文化
收养关系可否解除?
“婿养子”,女婿还是养子(答读者问)
契丹文字中辽代双国号解读的历程
潜龙师对解读契丹文字辽代国号的学术贡献
新发现
刘畅:狂狷抒情 恣肆写意
洗儿戏作
阮福映请赐“南越”国号之事考论
基于社会关系事实下的养子类型划分
——传统中国收养关系构建方式差异及其原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