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宏
池塘养鱼,就是指在人工修建或天然形成的静水池中从事的鱼类养殖。如何提高池塘养鱼,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水体生态系统
池塘生态环境优劣对池塘养殖生产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在修筑池塘要选择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地方。池塘底质要平坦并向排水口略有倾斜,以便干塘捕鱼。在池底要留有6-9 厘米厚的淤泥,起调节池塘水质肥度的作用。修筑池塘的池埂要牢固,必要时应夯实,并具有一定高度,以防洪水淹没鱼池。
二、放鱼前要做好池塘消毒和培肥
要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杀死潜藏于淤泥中的病源菌和寄生虫。经过消毒后的池塘,一般每亩还要施有机肥250-1000公斤,通常新塘和瘦水塘要多施肥;老塘和肥水塘可适当少些。施肥时可将肥料均匀地施入池底,而后再分期注水,先注1米左右水,待水色变浓后,再逐步加满水,这就构成了池塘养鱼的环境条件。
三、调整放养品种结构,提高鱼池生产能力投放鱼种要科学
鱼种是高产的物质基础。为了获得高产而又降低成本,除了确定1-2种主养鱼外,还要搭配放养一些其它的鱼类。具体可根据主养鱼的品种情况进行灵活掌握。使放养品种扩大到十多种以上,达到品种多、质量好、成活率高。
四、管理要加强
要始终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好鱼池消毒、鱼种投放前的消毒以及经常注意巡塘,观察水质和鱼儿生长、活动的情况等,以防患于未然,可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坚持定时投饵,及时发现病情,防止偷盗、有无跑水和鱼儿缺氧浮头等,都要及时处理。特别是突然问题,以免一时的疏忽,就可以造成很大的损失,万万不可麻痹大意。池塘养鱼的增产潜力很大,一般情况下每亩可产500公斤左右,如果措施得当可以达到1000公斤以上。我国池塘养鱼的高产纪录已经突破了亩产3000公斤。
五、改革养殖制度,实行一次放足,分批捕捞,均衡上市
在养殖制度上改变过去的春放冬捕为一次放足、多次捕捞;改同种单一规格为多种规格放养;改冬季集中上市为全年均衡止市,做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四季有鱼,月月有鱼。
以上几项措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改善池塘水域环境,是提高池塘养殖生产力的先决条件;调整池塘养鱼品种结构规格,有利于扩大品种数量、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增肉率;改革养殖制度,实施一次放养、分批上市,保证均衡上市,解决供需矛盾,搞活商品流通,活跃市场,满足社会需要。
(作者单位:158204黑龙江省鸡东县鸡林朝鲜族乡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