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托宾
今年2月,英国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举办了一次鼓励“年轻企业家”的竞赛。竞赛主办方为1.6万名青少年每人提供10英镑作为本钱,竞赛结果表明,尽管眼下的经济形势令人沮丧,未来的经济前景并非黯淡无光。
从信用角度来看,青少年可能不是最值得信赖的财务管理人。然而今年2月,当1.6万名青少年每人借取了10英镑之后,仅在数月之内他们就靠这份资产人均获利42英镑。
竞赛为数不多的要求之一是:孩子们的创意必须通过老师的批准。但在此之后,孩子们就只能靠自己了。参赛者可以一个人单干,也可以将各自的10英镑凑在一起组成小组。16岁的亨利·皮尔斯通过组织一次“历史服饰展”,创造了737英镑的个人最高收益。
参赛者们极力改变着社会对青少年的认识。迄今为止,已经有90%的人偿还了他们所借的10英镑贷款。至于获得的利润,大部分孩子都选择了向慈善组织捐出一部分。
主办方负责人亨利·里奇把这次竞赛形容为一次“惊人”的胜利:“这些未来的企业家们将带领我们走出经济衰退的阴霾。这些年轻人娴熟的经营技巧和富有远见卓识的经营理念使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纸做的女强人
就读于曼彻斯特学院九年级的艾薇·马克(14岁)、佳彦耀(13岁)以及布彦扎雅(13岁)成立了“中国手工艺”,一家经营折纸艺术品的公司。
佳彦耀说:“这个折纸的想法并不完全是我们自己的创意。两年前,我们学校高年级的学生曾制作折纸艺术品并销售出去。他们雇用我和一些同学一起参与制作折纸,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继续做下去的好点子,当然这次我要做老板。”
三个女孩拿着共有的30英镑购买了最便宜的纸和工具。她们制作相框,并根据投入时间和纸的多少来定价。
她们找来了不少大买家,比如曼彻斯特科学园和梅森律师事务所。曼彻斯特科学园为其成立25周年的晚宴订购了250个书签和250张卡片。佳彦耀说:“和梅森律师事务所谈价格时,我们和3个律师正面交锋。他们都穿着笔挺的西装,我们只穿着校服。他们更像是在‘盘问我们并且试图压低价格,不过我们没有妥协。最后他们为酒会订购了48束纸花。”
“中国手工艺”公司最终赚取了821英镑的利润。“董事会”决定将利润的1/3捐给一所慈善学校,然后把剩下的存起来。她们对英国的货币政策委员会颇有怨言,佳彦耀说:“利率是个大问题!把钱存在银行里跟放在家里几乎没有区别。”
女孩们“玩转时光”
同为17岁的詹妮弗·坎贝尔和凯特琳·埃迪森是苏格兰西洛锡安区圣·肯蒂格尔恩公学的学生。她们创办的公司“2009时光宝箱”获得了这次竞赛的特别奖。
詹妮弗和凯特琳想在高中生涯的最后一年做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事。“我们的学校正在重修校区”,凯特琳说,“完工后我们所熟知的校园就会变得面目全非。所以我们想动手制作一个‘时光宝箱,让全体师生一起参与,记录现在的校园生活。”
两位女孩决定向每位顾客收取1英镑的费用,在“时光宝箱”里写下他们想说的话,放入他们想留下来的任何物品。最后,这个“时光宝箱”将会埋在新校园地基下面。她们在学校餐厅外支起一个摊位,展开宣传活动,然后又联系了当地的两家报纸,刊登有关 “时光宝箱”的广告,旨在吸引已经毕业的校友们。她们还建了一个网站,方便大家联系,很快她们就有了生意。
同学们送来的物品包罗万象:CD、流行音乐杂志、学校年鉴、甚至还有日记本。尽管她们说服了负责新校园建设的工程公司捐了一个金属容器作为“宝盒”的模板,但仍花了大笔钱来购买纸张和各种材料,竞赛结束时她们发现自己只挣了34英镑。
凯特琳说:“虽然我们挣的钱不多,但我希望未来发现‘宝箱的人会喜欢它。通过这个项目,我提高了自己的领导能力,而不是像课堂那样被动地参与。”
詹妮弗和凯特琳希望这个项目能有助于改变青少年的社会形象。“媒体有关年轻人的负面新闻够多了,但实际上如果有机会做些有意义的事儿,我们大多数都会挺身而出。”詹妮弗说,“如果人们能给我们年轻人一个机会,那么我们是完全值得信任的。”
“绿色”利润
17岁的法伊克·阿克图尔戈、奇拉格·帕特尔,以及16岁的本·柏金,共同创办了“水果冲冲冲”公司,向当地白领出售香蕉。这3个年轻人都是伦敦西部奥克兰·伯利中学的学生。
“在制定计划环节,我们将顾客群体瞄准了白领,毕竟这个人群的可支配收入最高。”法伊克说。接着,一个创业计划诞生了:直接向白领出售水果。
这3个小伙子的第一项任务是要找到“尽可能最便宜”的水果销售商。本说:“我们在网上搜索水果供应商的信息,挨个给他们打电话。一开始当地商人都不怎么愿意帮忙,我们便开始磨他们,说我们还是小孩儿,想自主创业,赚来的钱会捐给慈善事业。我们最后成功地说服了Fyfees公司(欧洲第二大水果商)为我们免费提供了300支香蕉!”
反复考虑后,小伙子们给伦敦市政办公厅的负责人打了个电话。经过谈判,市政厅同意在一段特定时间内,让他们在市政厅大楼里出售水果。于是,他们又设计了一个公司商标,用拨给他们的30英镑购买了许多纸袋。
叫卖、装袋、收钱,卖了数天的香蕉后,“水果冲冲冲”最终赚得114英镑,全部捐给了英国糖尿病协会。
他们的成功在学校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些人挺嫉妒的”,奇拉格说,“不少人想入伙。当然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3个小伙子一边讨论着去不同的地方上大学以便将公司扩展到全国,一边回教室上课去了。
[译自英国《泰晤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