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楚
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陈昌岑经过多年艰苦打拼,在美国创出一片天下。他先后两次获得建筑成就奖,前不久又荣获美国亚美商业发展中心颁发的 “50杰出亚裔企业家奖”。
寒窗苦读国内外
1957年6月,陈昌岑出生于成都市一个书香门弟之家。
1978年他考入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理县中学当教师。1983年,他考上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在学习中,他对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奥苏贝尔教授的理论产生了浓厚兴趣,便把研究方向定为教育心理学。他经常向教授请教一些疑难问题,1986年,他受到奥苏贝尔教授的直接推荐,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
攻读完教育心理学博士课程后,他的身上只剩下二十几美元,连中国领事馆提供的便宜旅店也住不起,这让他感到恐惧。
一天傍晚,他彷徨在曼哈顿的唐人街,看着橱柜里油光光的烤鸭,饥肠辘辘的他却只能强忍饥饿。此时,他忽然听见前面一个中国人正和老外吵架,两人比比划划,纠缠不休。出于好奇,他走了过去。
一看见他,那个中国人就像遇见了救星,忙问他会不会英语。出于对同胞的关心,他就给两人做翻译,最后帮他们和解了之。为了表达谢意,那个福州老板请他吃了一顿饭,热情地劝他留下来给自己帮忙。
从那以后,福州老板把翻译图纸、跟老外和当地政府打交道的工作都交由他来负责。在这段打工的经历中,他积累了不少装修方面的实际经验。同时,近一年的底层生活,也磨炼了他在美国生存的意志和能力。在感激福州老板之余,他决定另寻出路。出于对跨文化犯罪学的兴趣,他考入纽约杰里杰艾司法学院读硕士。
他白天四处打工,晚上去法学院上学。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所以回来也常常很晚。
有一天晚上,他上完课回来刚下公交车,突然被几个黑人从后面抱住勒索现金。在情势极其紧迫之下,他拿出了自己的钱包。也许是无意识,他扭过头去看,不料就在这时,一个黑人拿起棒球棍朝他的头部猛打下去,他挣扎了几下,就昏死过去。等他醒来时,人已经躺在了自己出租屋的床上。那位台湾来的张房东救了他的命。
不知过了多久,他在昏迷中挣扎着爬起来去洗澡。结果水一冲下来,满浴缸的水都变成了血红色,人也再一次昏死过去。他倒地的巨大声响惊动了隔壁房东。房东砸开厕所的门,将他背到医院。
躺在病床上,他开始感到全身发冷,心想拼搏这么多年,这下可真要在异国阵亡了!万般苦痛中,他使劲挣扎了一下,这才引起一个穿白大挂的黑人的注意,在昏迷中只听见那汉子对一个护士喊道:“这家伙快死了!”于是他们紧急抢救,而他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他的头上被缝了12针。但考虑到一个星期后就要论文答辩,他只住了两天就出院了。他以一个重伤员的身份坚持完成了答辩,并且顺利通过。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在场所有的老师,学校特地给他颁发了校长荣誉奖。
谈起件件往事,他深有感触地说,在生命的关键时刻,站出来帮助他的往往都是一些普通人,而他和这些普通人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这辈子都喜欢普通人,我的建筑也要为普通人服务。”
被骂出来的建筑师
读完法学硕士后,他在一家有名的建筑师事务所做法律顾问。有一次,一位在社区很有名的建筑师骂他是“半个废人”,其原因是他不懂建筑行业的一些专业知识。这极大地刺激了他。他拍着桌子许诺,今后一定要在其办公室旁边开一个建筑师事务所。
他离开了这家建筑师事务所,但对被骂的话却一直铭记在心,甚至一两个月内都睡不着觉。想到这个陌生的领域,想到这个需要读5-6年才能拿到毕业证书的专业,之后还需若干年考取建筑师行业执照,一时间他真有点骑虎难下。但为了给自己争口气,无论怎样他都豁出去了。
1998年,他历经了5年多的奋斗之后,不仅拿到了建筑学学位,而且考取了很多人考了十几次都拿不到的建筑师执照。
很快他便开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疯狂”地投入了全部热情。他每天都要工作20多个小时,睡眠时间缩减到了3小时。如果哪一天在凌晨3点前睡觉,他就会感到很奢侈。让他感到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每天清晨看着别人起床,那时他就感觉到整个世界都是属于自己的。为了省下周六带太太和儿子外出放松的时间,他把自己的家改造成了一个拥有20多个空间,集花园、电影院、游戏场等在内的场所,供太太和儿子使用,自己又多了一些时间来工作。
房子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移民美国后,很多华人虽然努力适应着西方文化,但他们骨子里仍忘不了自己的文化,比如喜欢“三代同堂”的家庭生活,向往与家人及亲戚朋友住在一起等等。于是,陈昌岑将“房子不仅仅是一种居所,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的理念渗入建筑设计之中。
他举例说,如设计一座3000多平方尺的两层楼,那么,设计时就要充分体现中国家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父母的卧室、夫妻的卧室及子女的卧室都要有区别,其中父母的卧室或者夫妻的卧室常常为主卧室。
还有,在传统习惯中,中国人总喜欢“报喜不报忧”。一些移民海外尚未成功的华人,尤其希望通过房子(代表着财富、成功、地位)暗示家人自己做得不错,让他们放心。在这种情形下,设计师应该考虑外形豪华、内部实用。
而一些本土出生的移民后代从小受美国文化的熏陶,很早就学会了独立,他们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比如,有一位客户资产颇丰,但他苦恼的是“孩子不回家了!”陈昌岑帮助他设计了一套房子,其功能之一就是为他的儿子提供了他喜欢的电脑网络和家庭影院等,从此那个孩子回家了。
他的客户不仅仅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还有很多是来自新马泰的华侨。在为这类客户设计房子的时候,他都会充分寻找这些人在文化上的共同性。
他下一步的计划就是让中国四合院产生西方式的变型,从而实现中国四合院在美国的再生。对此他做出了“四分一合”的大胆设想。所谓“合”,就是要保留家庭的主体性;“分”,是要考虑到现代子女的独立性。这样不但充分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解决了中国人的遗产分割问题。
设计方案最忌千篇一律
“我的设计方案没有一个标本,因此在设计房子的过程中,我会让使用者所有的家庭成员,包括他们6岁的小孙子都成为房子的设计师,因为房子是屋主花费了毕生心血所获得的财富,所以他们考虑的因素肯定会比我多。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如能把客户的意见积极纳入自己的方案中,那么他的设计灵感将永远如源头活水,设计的方案将永远推陈出新,无可复制。”
到目前为止,他设计的中国式建筑已有600多栋。他的房屋设计每拿到市场上不到一星期就销售一空,市价比别人要高很多。
他取得的成就让很多人仰止,但是他对此却并不满足。他常常发自肺腑地感叹:“我每天都很恐惧,压力很大,我要让我的客人满意,要让自己满意,更重要的是,把中国的四合院与美国的现代建筑相融合的梦想还没有实现,所以在死的那一分钟,我也要是个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