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客串”飞车

2009-10-15 06:14徐明远
海外文摘 2009年9期
关键词:冲锋枪飞车市区

徐明远

一提起外交官,人们很自然想到他们工作时的西装革履和觥筹交错,但很少人知道他们的艰辛与危险。笔者就曾亲历过几次外国的战乱险情。

我曾任中国驻乌干达使馆参赞。7月的乌干达,正是气候宜人的季节。首都坎帕拉,碧树花草满街。市区大街上,车水马龙,行人接踵。执政的人民大会党为了大选,将党主席奥博特总统的巨幅画像挂满了大街小巷。蓦然,风云突变,一阵激烈的冲锋枪声打破了市区的平静。紧接着,炮声隆隆,一颗颗炮弹立即在议会大厦的草坪和桥梁要道上爆炸。街面高悬的那些奥博特总统画像,刹时已被冲锋枪子弹打得面目全非。人们惊呼“北方旅政变军队打来了!”街面一片混乱。

就在这炮弹爆炸、子弹呼啸、人群争逃、汽车狂奔的大路上,有一辆挂着“CD”车照的奔驰牌外交车,逆着出城奔跑来的人群和车流方向,朝市区驶去。那时枪炮声十分密集,潮水般逃命的人群和汽车迎面而来,道路受阻,前进不得,后退不能。耳听枪声由远而近,眼看有人中弹身亡,这辆“CD”外交车不得不从迎面飞驰而来的车流中,见缝插针,调头猛转,以最高速度飞车横穿。就在刚刚越过马路的一刹那,几辆汽车风驰电掣般地冲来,其第一辆紧擦着那外交车尾保险杠一角而过。车尾摆动,幸无损伤。这辆“上演”惊险电影中飞车场面的 “CD”外交车,其驾驶人就是我。要不是碰上当地的战乱,我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能做这种和生命开玩笑的表演。

对驻在国形势的调查研究,是外交官的基本职责。那天上午,美国大使馆一秘赫尔利专门前来向我通报,北方旅可能于当日打进城,我便叫上正在使馆的新华社记者小俞,一起到市区观察形势的变化。我们刚绕过横卧在使馆和市区之间的科洛洛山,就远远望见市区的上空飘浮着团团白色的烟雾。我们继续向前行驶了一段路,只见呼号的人群和狂奔的汽车在枪炮声中由市区迎面而来。于是,便出现了上述飞车的场面。我从极度惊险的紧张中定了定神,只听得骤雨般的机关枪和冲锋枪声已经逼近,原来是政变军北方旅的军车开了过来。这些军人无法无天,随心所欲,完全是盲目扫射。为避开政变军的锋芒和呼啸而过的子弹,我把车开到一处小山崖的拐弯处。这时,我们清楚地看到,北方旅那一辆辆满载军人的10轮大卡车,在混乱的车流和人群中横冲直闯,如入无人之境。那些来不及躲开的人不是被枪射中,就是被车撞倒。汽车则被撞翻,有的起了火。等这些军车开过,为了到实地看一下北方旅政变的情况,我们便开车去了乌干达政府总理阿里玛迪和乌军参谋长史密斯的官邸。果然,北方旅的士兵不仅占领了他们的官邸,且在洗劫财物。两处官邸院内,一片狼藉。

战斗尚未结束,路上的北方旅士兵见了我们这辆外交车,还算客气,让我们打开车窗,探头探脑地往车内扫视一番,然后挥着冲锋枪命我们迅速离开。我便开车到就近的新华社暂避。约一个小时,枪炮声渐渐稀落,再也听不到路上人喊车鸣之声。我小心翼翼地走出新华社大门观察情况。只见路上不少被撞坏的汽车,东倒西歪,有的还在燃烧,遇难者尸体横躺竖卧。为及时把观察到的情况向大使报告并报国内,我抓紧时间,开上汽车在马路上左躲右闪,绕过一个个障碍物,以最快的车速回到了使馆。

猜你喜欢
冲锋枪飞车市区
天上飞车
瑞士B&T武器公司KH9半自动冲锋枪
美国JARD武器公司J67半自动冲锋枪
中国05式5.8毫米冲锋枪
2013年三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2013年二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2013年一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手枪里的冲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