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落后的主要根源

2009-10-14 06:37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业务知识农村家长

苏 波

每年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都不断提及怎样才能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问题?他们殷切期盼教育发展的脚步可以再迈得更大更实在,各级政府应从教育地位、规划、财政投入和公共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将教育优先发展落实得更加具有力度,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从2008年下学期起,我国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2009年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1200万名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代表委员们提议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是非常明智的。因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书育人,培养有知识、讲文明的人。中国有13多亿人口,农村占9亿多,在全国范围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意义重大,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本人不但是教育工作者,更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师范毕业后从事农村小学教育事业十几年,农村小学教育落后的问题多不可指,可我认为老师和学生是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老师是否“愿”教与学生是否“愿”学的一个发展过程。正确认识和研究这个发展过程,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和问题就可以得到基本解决,以下是我对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表达的个人观点:

1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老师“愿”教的主要根源

老师不“愿”教的主要问题未免就是待遇和地位得不到提高,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压力过大,不被社会各界人士尊重和理解;热爱的职业没有足够资金确保师资培训和课改钻研等情结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懂得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性,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巨大资金优先及时投入教育,对教师有尊重和理解情怀,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改善农村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有足够资金确保师资培训和课改钻研工作,激起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因此,今年两会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彰显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巨大资金优先投入教育,相信学校老师不“愿”教的基本问题将不断得到解决。如果没有足够的教育经费,那么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室和校舍年久失修,房屋漏水,卫生条件状况很差,教育办公环境相当艰难。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几乎没有,有些农村学校的老师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离现代化教育环境还很遥远,更谈不上实施什么新课程改革了。再是农村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比较低,工资又普遍较低,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专业教师缺少,美术课、音乐课基本变成了学生的作业课,体育课就成了放山羊的“玩耍课”。有的校长对资金用之不当,公办实用太少,教师的整体素质不能进行师资培训得到提高,难以激发教师积极性和责任感,就是有业务知识水平高的教师也无法进行课改钻研工作。结果是老师不“愿”教的主要问题将无法解决。即使孩子“愿”学,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没有扩展的知识门径,得不到良师教导,也依然是学无进展,难以达到教育的首要目的。农村教育发展落后的现状和问题还是无法解决。

我们希望教育优先发展可以真正落实,中央和省财政巨大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实施法律制定管理和严密监督,真正落实到位。彻底解决学校老师不“愿”教的主要问题;受益于农村学校教育发展、受益于学生、最终受益于社会、强国惠民。

2农村老师的教育质量影响到学生“愿”学的心理障碍

农村学校老师“愿”教并不等同会教,教的质量如何?主要是教师本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素养问题。它关系到学生“愿”学的质量。由于过去的社会因素,农村教师多是顶班代教或民师转正而来的,业务知识水平不高,素养较低,难以达到教育的首要目的。而教师业务知识不仅是指所教的科目专业知识,还有小学心理教育学的专业知识。由于农村小学资金短缺或校长不愿出钱,所以导致了农村教师培训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解决不了学校老师“愿”教的业务知识水平和素养问题。在很多农村学校,除非在上级压力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派个别的教师参加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一般由班住任来“兼职”,其他科任老师只管教书,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教育和自己搭不上关系,有什么问题就告诉班住任一声,由班住任来解决。而有的班住任朦朦胧胧地体会到了心理教育对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小学心理教育专业的知识,无力支撑,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操作。再是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从整体上来讲相对较低,农村的信息比较闭塞,家长的思想守旧,很少有人知道心理教育学的实效性。所以孩子做错了,老师打、骂、罚是对的,他们在意的是孩子的成绩。普遍观点是:“师生如父母,孩子做错,批评和打两下是关心,严师出高徒嘛”。……从不考虑这是否已对学生的心理构成了伤害和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怎能“愿”学。学生不“愿”学的原因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不尊重学生的措施,惩罚、体罚、讽刺以及家长式的“霸风”,使学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和信任,不被理解和宽容,从而产生了自卑不进、委屈无助、缺乏兴趣、压抑胆怯、自我形象降低、对老师疏远和逆反心理等现象。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与提高。有小学心理教育专业的老师可以通过心理教育活动的影响、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对自身探索的自知力,对自身调节的自控力,从而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成长、发展,让学生有良好的品德。许多专家认为:“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的”。

因此,老师的素质教育对于学生“愿”学的心理障碍是非常重要的。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政府要确保资金及时到位;督使校长出钱培训提高老师“愿”教的业务知识水平,分配业务知识专业人才,解决农村老师“愿”教的质量与学生“愿”学的心理障碍问题,是农村教育得到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达到教育的首要目的。

3家长、校长和教师的守旧思想是学生不“愿”学的主要根源

教育孩子先教育家长,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和素养的第一启蒙。实际上家长比孩子更难以教育。在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有这样的体制。教育家长是一箭双雕之举,即可以直接提高国民素质,构健和谐社会,对下一代都有好处。如:海南省农村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农民观念陈旧,文化水平低,没有法制观念,受封建传统愚昧思想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影响,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是自己的私事,是天经地义之事,不知道送适龄子女读书是家长法定的义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乡镇企业调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农业劳动力过剩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甚少,甚至相对还在下降。许多农民外出打工,丢下孩子由老人来管,如今免费免试九年义务教育更加宽心,初中毕业识几个字就行,做农不需太多知识,孩子学习状况从不过问。相对农民最现实的结果就是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得到回报,背负着很大债务送孩子上大学,毕业后也是“就业无门”,同样回家种地。市场经济农贸免税后,农业致富使农村家庭收入增长倍数。某些家长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老师一旦“愿”教的质量不好,学生就厌学,成绩不好;对老师家访,打工在外,难以配合,也不当回事,大不了孩子辍学早点赚钱。我有一次家访,这么一个家长对孩子说过,送孩子(尤其是女孩)上学是一大损失;上到大学花费不少于十多万,毕业后工作工资和你们老师一样一千元左右,何时回本?我哭笑不得,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读了九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只能回乡务农,孩子根本不可能都去上大学。可走出社会后,因为没有知识,缺乏农业技能,致富无术的尴尬处境。这样的“读书有用论”谈了老半天才能开窍。“读书无用论”已经在农村被普遍接受,直接影响农村学生的求学积极性,出现厌学现象。

再是课程改革总是受到守旧思想的家长、校长和教师的强烈反对,他们的观点主要是追求“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着课程改革;学校考评教师业绩的方法是看重学生期末的成绩,对教师平时工作能力、工作表现粗略计算。自从《未成年人教育保护法》和免试九年义务教育成为守旧思想的农村家长和学生的保护伞后,又造成调皮学生和后进生对老师无所畏惧,老师也不敢对他们“惩罚、体罚、讽刺”,也不能将他们留级,反正父母也不管,以为他们不是读书的料,就是考上大学毕业也没有用。有的农村教师本身思想守旧,业务知识水平和素养较低;他们在教育教学中面对这样的学生无计可施,社会压力过大,心理负担过重,对学生不能或不敢顾及全面,着重培养听话的学生或极少数尖子生。很多农村学生只能成为极少数尖子生的陪衬,成为这种教育体制和目标的牺牲品。有的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还不如城里的二三年级的学生,连自己的姓名都拼写不出来。可见,家长、校长和教师的守旧思想是学生不“愿”学的主要根源。彻底解决这个根源就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加大《教育义务法》的宣传力度,教育家长对教育的法律意识,教育家长、校长和教师的守旧思想,提高农村教师本身业务知识水平和素养。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教育落后的现状和基本问题还有很多,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我们只有不懈努力、不断探索、实事求是。在党和政府对教育优先发展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这些问题将不断得到解决。我们殷切期盼、满怀信心,农村教育发展会走上更高的里程碑。

猜你喜欢
业务知识农村家长
如何提高农村基层财务报账员的业务知识与水平
家长错了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家长请吃药Ⅱ
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品质和才智素质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犯错误找家长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