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栋
〔摘 要〕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文化,体现着国家利益。在互联网愈益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前沿阵地的今天,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辅助机构,有义务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依法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控制手段,以及具体实施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控制;排除;管理;网络文化;过滤软件
〔中图分类号〕G3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8-0182-03
Discussion on the Control and Exclusion of
the Bad Inform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Wang Dong
(TEDA College,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457,China)
〔Abstract〕Internet is not only a kind of technology,but also one kind of culture.It embodies the national interests.In modern society,university library,as the teaching aids institutions,has the responsibility of resis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bad information.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control method of university library to reject bad information on internet,and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network information;control;exclusion;management;network culture;filtering software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我国高校图书馆陆续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普遍开设了电子阅览室,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向广大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广大师生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获得网上各种信息资源。在开展信息服务与浏览网上信息过程中,由于网上存在各种违法、淫秽与低俗等不良与有害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数量庞大,增长迅速,管理困难,对广大师生,尤其是青年学生危害极大。最近,中央七部下达文件,用1个月时间,集中力量整顿与清理互联网,排除淫秽、色情与低俗信息。因此,要求图书馆采取有效措施,防御、低制、控制与排除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造就一个安全的传播与利用信息的环境。
1 相关法律依据
早在20世纪90年代,英、美、德等信息网络发达的西方国家,就制定了有关信息网络严禁散布不良信息、保护青少年的法律。我国也随即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与控制,200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全国人大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国务院于1996年颁布、1997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又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公安部于1997年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对禁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作了十分明确的规定。作为有教育与传播信息功能的高校图书馆要坚决的执行,依法办事,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与散布[1]。
2 构建自律、他律、技术控制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
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除了依照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法律进行管理外,还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使用互联网的规章制度。如: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网络资源使用规定与读者上网须知等,明确规定图书馆员、读者的职责要求、权利与义务。要求馆员要维护好电子阅览室的秩序,对违反规定、浏览不良信息的读者要进行批评、教育与制止。要求读者自觉遵守国家关于使用计算机网络的一系列规定,不得浏览黄色、反动与迷信以及鼓吹暴力内容的信 息,不得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比较重视网络内容的管理,如 :中山大学图书馆对信息可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对不同读者开展不同的服务,使用技术手 段,应用过滤软件,隔离与过滤不良信息,提高对不良信息的过滤能力,为读者提供一个安 全的网络环境[2]。
2.1 自律:加强对读者的思想教育并正确引导
在学生中广泛提倡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任何一个心理健康、正派文明、有公德意识的人都应该自觉抵制来自任何渠道的信息垃圾,并自觉维护网络信息的健康。要培养读者自觉地遵守网络使用规定,树立自律意识,规范网络行为,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心理控制能力,有意识地控制上网欲望。要能自律、自控、自辩,自我约束,提高免疫力,提高娱乐品味,提高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过滤能力。做到不浏览、传播不良信息,不利用网络进行违法活动。一些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文明工程、绿色上网活动,开展对信息的推荐、评价工作,建立网上健康文明的道德规范,在全校形成一个文明上网的良好风气。
2.2 他律:制定合理与完善的网络使用规则
网络使用规定综合地反映一个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政策,是管理网络信息、维护网络服务秩序、保证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进行的依据。我国高校图书馆比较重视制定并逐步完善网络使用规定,如:南开大学图书馆制定的电子阅览室使用规则,其内容可包括:(1)不良信息的种类、范围;(2)明确馆员与读者的职责;(3)公布使用的过滤软件,信息过滤的标准、类目范围与方法;(4)尽量采取比较少的限制手段,来达到既隔离不良信息又能满足师生获取信息要求的目的;(5)编制适合高校图书馆的分级体系(网络分类法),分级管理网络信息资源,把不良信息揭示出来,提供分级过滤的依据,满足师生对信息多样化的要求;(6)支持开展分类服务,对教师、科研人员与研究生及本科生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2]。
2.3 技术控制:选泽好网络信息过滤软件
网络信息过滤软件是解决网络不良信息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网络信息服务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过滤软件,隔离不良信息,切断不良信息的传播途径,为大学生提供良好而健康的网络环境。选泽过滤软件应采取积极而稳妥的政策,既要有效地隔离不良信息,又要能为教学与科研提供服务,为广大师生提供与教学有关的信息资源,维护师生依法获取信息的权利。为此,要解决以下问题:
2.3.1 明确哪些是不良信息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其不良信息包括有:(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复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岐视,破坏民族团结的;(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9)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以上这些内容的信息,应作为不良信息,加以禁止浏览与传播。
为了保护青少年,对一些临界内容的信息,如:违反伦理道德的信息,介于色情边缘的裸照、粗俗言论、艳情小说、有害身心健康、宣传封建迷信的,也应纳入过滤的范围。
在高等学校,如:医学与美术专业,由于教学与科研的需要,法律规定不属于淫秽物品的有关人体生理以学知识的科学著作,包含有色情内容但有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不属于被过滤的范围。
2.3.2 选择合适的过滤软件
(1)功能全
通过对高校师生的调查:有近80%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安装过滤软件[4]。过滤软件的功能应能满足高校图书馆的需要,特别是能够按照某些类目进行过滤、支持过滤多种网络协议的信息,可以设置访问的时间段落。过滤的类目体系,必须与高校图书馆的性质、任务相适应,类目和子类目的粒度要尽可能细一些,以便能根据读者的多样性需求进行设置。同时,还要根据需要,设置新的类目[3]。
(2)效率高
高校图书馆具有教育与传递信息的功能,担负着为教学与科研的任务,是师生获取信息资源的场所,必须在过滤不良信息的同时,要维护师生获取信息的权利。所以,要求图书馆使用的过滤软件要有较高的过滤正确率,有较低的错误率。有60%的受访者认为:网络信息过滤软件能够过滤不健康的信息[4]。同时,过滤软件尽可能避免过滤过度,避免将师生、科研人员教学、科研与学习需要的信息被过滤掉[3]。
(3)按实际需求选择过滤软件
目前,专门的过滤软件有数百种。总体来说,国产的过滤软件系统比国外的价格要相对便宜一些,如:清华同方思科校园应用软件超级网管信息过滤软件、美萍软件公司的美萍反黄专家与护花使者等,但是,国外的Websense Enteprise v4.4.1 MS Proxy Sever软件、Pure Sight 软件与Cyber Patrol软件等,在功能上要完善些。由于政治、文化上的差异较大,对过滤软件不良信息的标准不同,国外的过滤软件不一定适合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师生员工,类型多样,层次水平也不同,要求功能相对要高得多,一般是防止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网,所以,要慎重选择信息过滤软件系统[1,3]。
3 制定网络管理长远发展战略:网络安全预警机制和不良信息举报机制
要坚持“标本兼治、制度先行”的建设思路,尤其是在我国信息网络预警技术发展相对滞后的阶段,通过构建相对完备的安全预警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上的“漏洞”和“短板”。
3.1 建立起分布式预警检测网络
发挥高校的组织优势,采用群防群治的办法,广泛撒网,重点监控,形成覆盖学校各级、各类网络,并具有信息采集、信息发布功能的安全预警体系。
3.2 建立网络安全事件、态势信息定期发布制度
信息中心要对一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和预报,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威胁及时公布,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系统升级方法。
3.3 建立不良信息报告制度
在各个单位的网络管理中心和重点网络终端设立信息员、安全员,通过分布式预警检测网络,及时向信息中心报告网络安全的基本态势,遇到网络突发事件可以直接上报。
3.4 常态化、制度化的宣传教育
提高师生的基本网络信息素养,使“预防为主”的理念深入人心,对于网络不良信息不浏览、不传播。主动抵制不良信息,使不断推进分布式预警、分等级响应的各项制度与措施落到实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建设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7]。
参考文献
[1]黄晓斌,等.网络信息过滤原理与应用[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7:353.
[2]张久珍.论因特网上的不良信息及其管理[J].晋图学刊,2001,(4):27-30.
[3]黄晓斌,邱明辉.图书馆网络信息过滤问题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30-33.
[4]张鑫.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过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8,(7):43-44.
[5]刘桂珍.网络传播与文化安全[J].高校理论战线,2008,(10):41-44.
[6]吴震华.整治网络信息自由——刻不容缓[J].嘉应大学学报,2001,19(2):92-94.
[7]邬江兴.健全信息网络安全预警机制[EB].http:∥www.chinaemail.com.cn,200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