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数字图书馆类型研究

2009-10-13 03:29李艳辉
现代情报 2009年7期

李艳辉

〔摘 要〕个人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一种类型,是最贴近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数字图书馆,是e时代的私人藏书楼。本文以个人数字图书馆类型研究为立足点,深入分析了个人数字图书馆的3种基本模式,分别为单机型个人数字图书馆、依附型个人数字图书馆、个人平台型个人数字图书馆。

〔关键词〕个人数字图书馆;单机型;依附型;个人平台型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7-0092-03

The Study of Personal Digital LibraryLi Yanhui

(Library,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Nanyang 473061,China)

〔Abstract〕As one kind of digital library,personal digital library is a personalized digital library that can meet users needs and also a private library in the E-Time.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ults of types of personal digital library,the authors tries to furthher analyse the three basic models of digital library.They respectively are:single individuals-namely,the system-dependent individuals and personal platform type.

〔Key words〕personal digital library;single individuals-namely;the system-dependent individuals;personal platform type

由于构建的主体不同、数字图书馆本身的定义不同,个人数字图书馆从出现到现在经历了多样化的发展过程,出现了不同的类型和模式。个人数字图书馆存在着不同的类型,究其原因在于开发主体的多样性、数字图书馆定义和实践的多样性、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归纳起来大体可以分为:单机个人型、依附系统型、个人平台型等3个大类:

1 单机个人型

这种类型的个人数字图书馆一般只关注保存于个人计算机内的信息资源的存取、管理和使用。主要包括4种类型,即:系统自带的类型,以开源或共享软件构建的类型,以数据库软件和其他软件开发平台自主开发的类型,和较为成熟的个人数字图书馆软件。

1.1 系统自带型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用户在自己的本地计算机上保存的文件系统就可以认为是一个个人数字图书馆,因为有了系统软件本身的一些设计,使得个人文件系统能够具有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一些功能。比如以文件夹和“资源管理器”为代表的树型分类文件系统、地址栏导航系统、系统自带的搜索、网页收藏夹等。这些功能,尤其是经过了用户本人的个性化设计和个性化存储之后,已经具备了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当然这样的文件系统的功能是有限的,受到系统本身功能的限制,而且在面对大量复杂的文件存储和专深的学科或个性化需求的时候其局限性就非常的明显。

1.2 以开源或共享软件构建的类型

武汉大学的陈光祚教授及其学生最早开始关注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并成功的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推广的免费开源软件winsis构建了陈光祚教授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经过数年的积累,这个数字图书馆已经有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包括下载的参考论文,存储的网络信息和陈教授个人的著述等等。经过陈教授及其团队对winsis的汉化推广和对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宣传推介,“e时代藏书楼”的观点已经被广泛的接受和引用[1]。此外臧国全还对当时网上可用于构建此类个人数字图书馆的软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测评和研究[2]。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一些用于本地搜索的软件(如“百度搜霸”)等也为构建这一类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条件和更加多元的选择。

1.3 以数据库软件和其他软件开发平台自主开发的类型多出现于有较强开发能力的图书馆和专业图书情报机构。这些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开发往往用到一些大型的数据库开发平台和软件开发工具,如……清华同方TPI平台就是很好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开发平台。一些文献也介绍了一些如利用Enolog8、ORACLE等建设的个人数字图书馆[3-4]。这些产品往往非常能够适应特定单位或特定用户群体的使用。

1.4 较为成熟的个人数字图书馆软件

随着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开发,一些比较成熟的个人数字图书馆产品也开始出现。他们多具有以下的特点:不依附于网络系统而是在单机上使用,具有较好的管理个人文件的功能,对研发方的特殊文件类型可以兼容,提供插件等形式的可扩展功能。如,cnkinote就是这样的一款产品。

2 依附系统型

这一类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突出特点是不在本地单机上使用,而是存在于一定的网站、自动化系统或数据库系统,是其子系统之一。这些类型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往往根据系统本身的特点,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比如检索历史的保存,个性化定制和推送,个人信息和文件的存取,基于网络环境的邮件服务、在线参考咨询(VR)服务等。此类个人数字图书馆主要有:依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类型,依附图书馆门户的类型,依附参考咨询系统的类型,依附数字图书馆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出版系统的类型、依附网站和搜索引擎的类型等。

2.1 依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类型

在国内广泛应用的ILASII、汇文libsys2.0等系统都提供了以个人身份认证为基础的个性化服务模块。ILASII中明确的标识了“我的图书馆”模块,并对其功能和使用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在汇文libsys2.0系统中也提供了“读者查询”模块,提供个人信息管理、个性化分类新书通报、续借、日期提示与预约等流通功能,以及个人权限告知等。国际知名的ALEPHE500系统更是提供了完善的个性化服务模块,包括对书目的个性化存储和传递,个性化检索和跨库集成等。

但是这种类型的个人数字图书馆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严格的受到自动化系统本身的局限,比如受到使用网域的局限,受到系统本身功能的局限而不能对系统管理以外的信息资源进行个性化管理和存取。

2.2 依附参考咨询系统的类型

参考咨询就其本身而言就是一项具有个性化的服务,尤其在最近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如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越来越成为主要的参考信息源,知识性、事实型咨询越来越多于书目参考型的咨询,专深的和具有连续性的咨询越来越多等。这就要求建立以个人认证为基础的参考问题和参考解答的存取机制,而这种存取机制就成为了一种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模式。比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导建设的“联合参考咨询网”、国家图书馆的“网上咨询台”等都有了这方面的很好的设计,通过存取和共享机制的建立更好的促进了个人的知识管理。而这种系统的不足之处在于要重复登陆和系统之间难以兼容和集成使用。

2.3 依附图书馆门户的类型

这种类型的图书馆就是在Cornell的富有创建性的研发和服务的基础上形成的mylibrary模式,目前国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这些研究大都以mylibrary@cornell为最早的研究,同时介绍国内如中科院和厦门大学等的成功实践,也对本部门的一些研发给予了介绍[4]。另外一些成果则关注与技术,讨论mylibrary系统的实现,各种标准的兼容等[5-6]。但笔者认为某些研究,如将mylibrary等同于“远程个人数字图书馆”[7-8]和某些过于注重技术而忽视理念的做法,存在着一些偏差的地方。

笔者通过对某些mylibrary,尤其是mylibrary@cornell的观察,认为mylibrary在技术上固然是很大的突破,然而更大的突破则存在于理念上。具体上在于个性化服务和图书馆多种服务基于图书馆门户的集成,也就正是有了这种集成才可以称为mylibrary。

2.4 依附数字图书馆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出版系统的类型一些比较著名的大型数据库和商业性的数字图书馆也开始关注个人数字图书馆。一些数据商如Dialog、Springer和国内的维普等,纷纷推出了以各自系统为基础的个性化服务子系统,有的甚至直接成为个人数字图书馆(如维普)。在这些系统中,最为突出的功能是对该系统的检索历史的保存和个性化定制推送。商业性的数据服务系统,以其较为完善的服务模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良好的开发团队,总能在新产品的开放中占得先机。

2.5 依附网站和搜索引擎的类型

这一类的个人数字图书馆主要应用于网络信息的存取,主要是网页的存取和下载的各种文件。其中微软网络收藏夹、百度搜藏是网络收藏夹形式的虚拟图书馆。其中百度收藏的一个特色功能是其快照功能,可以在原始网站消失的情况下继续对网页基本内容的存取。一些其他的以特定信息服务为主要目标的网站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如usaeducation.edu提供优秀的个性化美国留学信息的定制、链接和邮件服务。

3 个人平台型

肖雪在《个人数字图书馆概念辨析》中认为个人数字图书馆应该严格的与个人网站区别,提出了两者的3个主要区别。但作者认为某些个人门户的内容的存取和网站体系的设计已经具备了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功能:

3.1 自主建站

这里我们举2个个人网站:其一为李明华网,作者为资深图书馆学教授,浙江大学图书馆学与图书馆建筑专家,其个人主页为(www.liminghua.cn)。该站的旧版提供了作者的主要论述和年谱,并对国内诸多的图书馆学网站和资源进行了链接,具备了虚拟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在其新版的建设中更加完善了个人著述的整理,并推出了作者和很多图书馆学家和从业者的照片,还建立了很多内容专题,丰富了网站的内容。其二为,沈志华网,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苏联史、中苏关系史、冷战史专家。该个人网站的建设,不仅收录了个人著述的内容、书影,而且把作者于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做演讲的视频放到网上免费下载,实现了对多媒体个人信息的存取和共享。

所以笔者认为,以存储个人数字信息,以个人著述为主,并具有良好检索功能的个人主页也可以纳入个人数字图书馆的范畴。这种类型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既方便个人使用,也可以与所有的网络用户共享,据此笔者认为私密性不是个性化服务的必要条件,信息资源的私密程度要视拥有者的个性化需求与选择而定。

此外,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教师个人FTP也可视为此类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一种形式。

3.2 远程代理

这里主要强调个人平台建设不在本地,而是建设在远程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建设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多具有一些便利性的设计,以降低技术门槛、成本门槛等。

3.2.1 代理主页

个人平台建设于远程服务器而不是本地,同时可以使用ISP提供的一些便利条件,比如代理建设和模版等,具体建站的内容则与自主建站没有本质区别。

3.2.2 共享空间型

共享空间是网络共享的一种流行的模式,随着存储设备的降价,一些网站开始提供免费的或低费的存储空间,如新浪共享资料,163网络硬盘等。网站mmmppp333.com就是利用一个简单主页加新浪共享空间建成的以音频共享为服务的个人网站,作者认为这也是个人数字图书馆应当大力借鉴的一种模式。另外基于gmail、网络硬盘等也可以组织共享型的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

3.2.3 web2.0型:如blog,聚合等

Web2.0是web技术的新应用,其核心的精神就是个性化的表达,降低技术门槛和个性化信息链接、组织、聚合等,以促进更广用户范围的信息共享。这些服务往往具有非常个性化的观点和应用,以及个性化的信息组织。例如blog和rss聚合的配合使用可以极大的完善自己的信息环境。

3.2.4 综合型在线个人信息空间

信息网络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出现一种趋势,就是各种单一的服务即使做的再好也无法满足用户的全面的信息需求。从而一些ISP开始推出整合各种服务形式的个人空间服务,如google个人主页、百度空间等,都是整合了blog、网络硬盘、相册、播客、超链接、搜索、邮件、网页收藏夹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服务。这一思路与mylibrary有殊途同归的感觉,只是空间较之mylibrary更专注于共享,而且由于两者的开发主体存在不同,因此在信息服务的的特点上也有不同。

参考文献

[1]陈光柞.营造“e”时代的私人藏书楼——个人数字图书馆[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4):3,72.

[2]臧国全.适合于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全文数据库软件评析[J].情报学报,2003,(1):59-64.

[3]http:∥www.cnki.net[EB/OL].2007-05-20.

[4]王军,齐华伟,常政.MyOpenDL:一个基于OAI的个人数字图书馆[J].情报学报,2006,(4):399-406.

[5]肖雪.个人数字图书馆概念辨析[J].数字化图防馆技术论坛,2004,(3):76-77.

[6]肖雪.论个人数字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04,(2):16-19.

[7]刘足之.MyLibrary系统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5.

[8]刘足之.国内MyLibrary的研究现状[J].图书与情报,2006,(2):104-107.

[9]尹燕恒,吴红艳.参考馆员与个人数字图书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5):37-38.

[10]陈庆梅.高校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构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4):42-43,66.

[11]孙梅.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