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环境监测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必要性的探讨

2009-10-12 09:51王安群李倦生吴同华
职业·中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职业资格技术人员

王安群 李倦生 吴同华 

环境监测是一项关系到保护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社会公共环境质量安全和公共利益、维护社会主义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等,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而环境监测的从业人员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控和测定的工作者,需要一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的专业知识,在倡导科学管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环境监测工作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对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和管理,探讨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制度要求相符的《环境监测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一、国内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1.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的环境监测从业人员构成

全国环境监测组织机构主要分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省、市、县四个层次。据国家环境监测年鉴资料统计,全国环保系统环境监测人员比例详见表1。

从表1可见有一半以上为非环境监测专业人员,监测机构中技术人员达到60%以上的占3.3%,达到51%~60%的占20.0 %,达到41%~50%的占33.3%,达到31~40%占23.3%,达到21%~30%的占16.7%,达到20%以下的占3.3%,尤其是西部地区更为严重。

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没有达到要求。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7〕56号《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一、二、三级别的监测站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比例应是:一级站高级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25%,中级不低于45%;二级站高级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20%,中级不低于50%;三级站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50%。由于近年来很多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员进入环境监测系统,如退伍军人和关系户,又没有及时对新进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高、中、初级的环境监测从业人员比例不符合要求。

2.环境监测系统外的监测从业人员情况

(1)其他行业、企业、各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从业人员。有些行业只对本行业的单一环境对象设定监测项目。如:气象部门只对常规的空气质量SO2、NOX、PM10进行监测,水利部门对水质常规项目的监测;农业部门对影响作物生长的项目监测;建设部如对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监测;还有就是生产企业对自己产生的污染物和处理设施处理效率进行监测等等,这些从业人员主要对本行业、本部门或本企业提供相关监测数据。而各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中也有部分环境监测项目,比如每个省都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劳动卫生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产品质量检验所和院校的实验中心等都可对社会出具公平数据,但往往也是各自为战。综合以上情况可知,其特点是监测设备都比较先进,人员监测水平则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职业资格上岗证,每个行业和单位在管理上都只是对本行业、本单位的就业人员有从业规定和制度,而对从事监测的人员的管理的制度就显得力不从心。

(2)各种商业性环境监测机构的从业人员。社会上还有一些商业性的环境监测公司,主要以盈利为目的,比如室内环境检测和治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新兴行业,而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室内检测公司,有的根本没有通过技术监督局的认证认可,大部分的监测仪器是快速检测器,从事这部分业务的人员更是良莠不齐,特别是管理层,只对市场运作较为熟悉,对这一部分人员的职业资格的认定和管理也就鞭长莫及。

3.环境监测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存在差距

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环境监测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虽然行业内从业人员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多,但从业人员的整体技能水平却无明显提高。作为从事环境监测人员既要有化学分析基础知识、分析仪器技术知识、数理统计等基础专业知识,又要有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对于退伍军人和进入环境监测部门工作的非分析专业、非环境监测专业的学历和资历的人,没有基本的化学知识和环境保护基础知识,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职责和工作范围也较为模糊,对检测标准、检测流程,行业的职业特点等缺乏了解,现有从业人员素质无法适应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不断更新的要求,阻碍行业整体能力的提高。

二、持证上岗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1994年7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9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目前没有统一的资格认定标准和获取资格证书的办法,阻碍了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自身发展和人才流动。从业资格是政府规定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某种专业技术性工作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在我国大力提倡职业资格准入的情况下,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的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定办法,对于从事环境监测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难以统一到一定的基本要求上来,而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申请人专业(工种)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环境监测人员自身的发展和人才流动。

三、国外环境监测人员现状

国外的实验室运作模式主要以商业运作模式为主,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例,环境监测从业人员都要按本国环保局制定的标准通过国家培训机构的培训,拿到资格证书后,才可以在全国环境监测岗位就业。如澳大利亚考试标准中有13个技能包,40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的项目要达到的技能都有规定。有的国家如德国、法国实行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毕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位证书紧密结合,作为毕业生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及用人单位招录生产人员的一个重要凭证。

四、构建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1.环境监测自身发展的需要

环境监测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到今天,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为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发展从目前以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为主,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监测方向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由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由环境监测仪器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面发展;环境监测仪器向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因此,环境监测从业人员具有从事环境监测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才能保证监测质量。

2.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并且我国已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1993年至2004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事故21152起,其中特大事故374起,重大事故566起,并造成了一定人员伤亡。提供这些数据都离不开环境监测。

同时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中就有“加大环保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培养高素质环保技术人才。实施资格认证制度,逐步扩大环保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范围。加强环保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和廉政建设”的要求和内容。因此,实行环境监测从业人员认证资格管理制度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3.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需要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确定了实行就业准入的87个职业目录,而环境监测职业还不在其中。

从1994年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1998年全国共有320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其中280万人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至2008年底,湖南省就有300万人(次)获取了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有近九千万左右人(次)。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这对于提高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促进环境监测从业人员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人才流通,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4.以行业为主,面向市场,坚持标准,完善制度的需要

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素质成为促进环境监测工作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从当前我国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工作现状看,存在各行业对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标准不一致,削弱了政府的统一管理和监督,阻碍了环境监测从业人员自身的发展和人才流动,对提升环境监测水平不利,没有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保持一致等问题。建立较完整的环境监测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对于建立环境监测人员能力评价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环境监测人员队伍、提升履行环境监测职责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通过构建环境监测从业人员资格制度,建立不同层次从业人员知识、职业技能和从业要求,使该部分劳动者获得监测行业工作的重要凭证,可以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

(作者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职业资格技术人员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职业资格制度的执行困境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论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探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