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借反导组建全球监控网

2009-10-12 20:43
环球时报 2009-10-12
关键词:雷达站反导雷达

垂涎苏联雷达遗产 加大亚欧部署密度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谢 昭 本报特约记者 秦 鸥

美国在格陵兰岛(上)和太平洋(下)部署的反导预警雷达。

美国计划在乌克兰部署反导雷达的传闻引起俄罗斯的强烈反弹,据俄新网10日报道,美国和乌克兰赶紧澄清“并没有该计划”。然而美国《华盛顿邮报》却援引美政府高级官员的话说,美国反导政策开始转变,五角大楼打算将世界不同地区的雷达和传感器联成一体,构筑一张无比庞大的全球反导监控网。专家认为,此举意味着美国放弃单打独斗的反导计划,转而利用“联合反导”将盟友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乌克兰雷达再引风波

据俄新网报道,10月8日美国国防副部长弗什博突然表示,五角大楼把乌克兰视为未来欧洲反导系统新架构内的反导雷达可能部署的地点。乌克兰从苏联继承了塞瓦斯托波尔和穆卡切沃导弹预警雷达站,它们采用“第聂伯”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2500公里,监测范围包括中南欧、地中海、北非及中东地区。苏联解体后,两座雷达站被乌克兰租给俄罗斯使用,但去年俄罗斯因租金价格问题放弃使用乌克兰雷达站。

弗什博的讲话立即遭到俄罗斯方面的抨击,美国和乌克兰9日相继出面否认此事。但《华盛顿邮报》却透露,美国新反导计划最重要的转变就是将美国与盟友的反导雷达和卫星系统整合到一起,组成全球性导弹预警网络,因此有分析认为,美国同乌克兰在反导雷达的合作并非空穴来风。报道称,10月3日五角大楼导弹防御局局长帕特里克·奥赖利中将在专题讨论会上强调,通过连接美国和盟国的侦察卫星、雷达及其他传感器系统,反导监控网可捕捉到几乎所有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这在5年前是难以想像的”。负责军控和国际安全的美国副国务卿埃伦·陶舍尔也表示,“美国设想的反导系统是覆盖整个北约乃至欧洲的安全体系,而不是简单的双边导弹防御合作项目”。陶舍尔强调,新的导弹防御计划将给许多盟国带来参与机会,“每个参与国家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在欧洲乃至全球安全体系中的位置”。

联合反导让美国受益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导弹防御能力突飞猛进,但由于反导作战的关键是早期预警,美国反导预警体系要实现“全球监视、逐层交替探测跟踪”,除太空中的导弹预警卫星外,还需要建立能覆盖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美国本土北方以及加拿大南部的弹道导弹预警雷达网络,并通过通信中继卫星或光缆将其连成一体,如此庞大的规模光靠美国一家维持是不可想像的。

此外美国本土的超视距预警雷达的工作强度正在下降,西海岸的AN/FPS-118雷达已封存,东海岸的超视距后向散射雷达的年度开机时间减至40小时,只有刚送到阿留申群岛的X波段雷达在正常发挥作用。事实上,美国更希望利用别的国家和地区的雷达和传感器组建导弹预警网。目前,美国在亚太最有可能实现“统一反导监控网”。美日合作推行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覆盖范围从北海道海域到冲绳海域,形成连绵数千公里的防御带,而日本从2008年起陆续部署的4部国产FPS-5导弹预警雷达将和美日联合防空司令部实现“无缝对接”,日本列岛成为美国反导“第一道防波堤”。此外美国即将在日本面向朝鲜半岛的水域部署移动式X波段早期预警雷达,并向台湾当局交付“铺路爪”导弹预警雷达,这些大型预警雷达的探测距离远达数千公里,能对亚洲腹地发射的导弹进行预警、跟踪、精密数据处理。

至于欧洲方向,北约在英国的费林戴尔斯和丹麦的格陵兰岛都设有远程预警雷达。此外美国还于1998年开始秘密在挪威瓦尔德部署更先进的“GLOBUS II”雷达,用于监控俄罗斯普列谢茨克至堪察加半岛之间的导弹发射,它能识别诱饵弹头,但因挪威民众反对,雷达站至今无法完全发挥功效。但这些预警雷达站多数位于北欧方向,对于美国而言,要保护欧洲防止伊朗导弹袭击,争取阿塞拜疆的加巴拉雷达站以及乌克兰的两座雷达站加入反导监控网是绝对必要的。

合作涉及国家机密

有分析认为,尽管美国为全球反导监控网勾画了美好的前景,但由于现代化导弹防御系统采取了大量信息化情报、指挥、控制及通信技术,特别是相关合作涉及到核心的国家情报,而设备兼容、信息传输安全、作战指令通报乃至跨境防务合作等问题也都会成为实现该计划的巨大障碍。尤其是在欧洲,由于俄罗斯的反对态度以及某些欧洲国家的自主防卫倾向,美国的如意算盘恐怕难以实现。▲

猜你喜欢
雷达站反导雷达
隐形飞机哪里躲
俄将用最新反导系统保卫莫斯科
班上的“小雷达”
能分身的雷达
雷达站
紫帽山雷达站防雷系统几个关键参数分析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
蒙住雷达的眼睛
地球上最高的雷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