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上海电视节上,孙红雷凭着《潜伏》中的精湛表演,捧走了“白玉兰奖”电视剧最佳男演员奖。从哈尔滨娱乐界的舞王到中戏的学生,从“梅花奖”最佳男演员到“白玉兰奖”影帝,孙红雷一直要求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郎爱跳舞
1970年8月16日,孙红雷出生于哈尔滨的一个教师家庭。上面有两个哥哥,孙红雷排行老三,父母便给他起了个小名叫“三郎”。但是,和两个哥哥不同,三郎从小就很调皮,喜欢唱歌跳舞。这让做教师的父母很是头疼,他们对孙红雷的教育一直没有放松过,希望他好好读书,长大了当个工程师,可孩子就是痴迷于跳舞,不喜欢数理化。
孙红雷上中学的时候,霹雳舞风行一时,这让爱跳舞的孙红雷如鱼得水。每天早上,他和妈妈说是上学去,其实书包里装的全是舞鞋、头巾之类的东西,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去练跳舞。1987年,孙红雷获得黑龙江省霹雳舞大赛一等奖。1988年,孙红雷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霹雳舞大赛二等奖。面对这样的成绩,父母虽然知道孩子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可他们心里还是希望他能好好学习考大学。
虽然学习不用功,但孙红雷从小就很懂事。因为家里孩子多,仅靠父母微薄的工资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每每不到月底,妈妈就得去借钱,靠着借来的十元钱,才能勉强挨到下个月发工资的日子。这件事对孙红雷触动很大,他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自己能够赚钱养家,减轻父母的负担,让妈妈再也不用去借钱。
十六七岁的时候,孙红雷就开始在夜总会里唱歌跳舞赚钱贴补家用,后来还跟随当地的歌舞团四处演出,家里的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孙红雷的名气也越来越响。可是,好景不长,霹雳舞的流行风潮过去后,孙红雷不得不离开歌舞团。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当时“小虎队”红极一时,孙红雷就模仿“小虎队”组成了一个歌舞组合进行演出。为了提升演出水平,孙红雷南下广州,搜罗了一大摞总谱(以多行谱完整地显示多声部音乐作品的乐谱形式),都是当时香港和台湾的流行歌曲。带着这些珍贵的总谱回到哈尔滨,孙红雷自己组织舞队排节目,几年下来,成了哈尔滨娱乐界的小名人。
减肥考中戏
1995年,哈尔滨电视台举办一台大型晚会,邀请了著名相声演员牛振华、冯巩等参加,孙红雷负责接待工作。在排练间隙的聊天中,牛振华鼓励孙红雷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让孙红雷很受鼓舞。此时的孙红雷也正在为自己的未来苦苦思索,当经济不再是最主要的问题时,孙红雷发现“唱歌、跳舞已经不是自己想要的,而表演才是自己的真正追求”。
回到家,孙红雷激动地向家人说起了这件事,可是又对自己的相貌有些不自信。父亲便鼓励他说:“电视剧《过把瘾》很好看吧,王志文长得也不怎么好看啊,可他就是演得好!”对呀,自己喜欢的姜文不也长得不是很好看吗?做演员最关键的是演技要高。在父亲的鼓励下,孙红雷第二天就背起行囊,带上自己的全部积蓄来到了北京。
到北京后,孙红雷直奔中央戏剧学院,碰到第一位老师,他就受到了几乎让他绝望的打击:“你太胖了,体形不行,离考试只有一个月了,你最少得减20公斤。”89公斤的体重成了考中戏的第一道难题,不过这难不倒孙红雷。走在中戏的校园里,他发现自己很喜欢这里,并发誓一定要在这里扎根。于是,孙红雷开始了地狱般的疯狂减肥,一个月下来,他竟然将体重减掉了18公斤,不仅顺利参加了中戏音乐剧班的考试,还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了。
进入中戏的第一年,孙红雷又遇到了几乎让他崩溃的“打击”:因为有之前的表演经验,孙红雷显得很自信,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老师采取了“故意打击”的办法来磨炼他。每次他表演完向老师征求意见时,得到的都是否定的回答,这让孙红雷很受打击,他整晚都睡不着觉,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他百思不得其解,和同学讨论也得不到答案。就这样经历了一次次艰苦的磨炼后,以前那个有些孤傲的孙红雷消失了,他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表演。半年后,他成功地表演完一个小品后,老师终于露出了微笑:“不错啊,有进步了,开窍了。”
快要毕业的时候,一个朋友告诉正在四处找工作的孙红雷,中国国家话剧院在招演员,可以去试试。孙红雷跑去报名的时候才发现有很多当红的明星都报了名,一下子感觉没了底气。但是工作总得找,既然报了名就尝试一下吧,于是他开始了认真的准备。为了迎接考试,他准备了五个小品、好几首歌和几段舞蹈。表演完后,他感觉整个人都要虚脱了。还没从紧张的考试中缓过神来,孙红雷就收到了中国国家话剧院人事处打来的电话,他被录用了。
进入国家话剧院后,孙红雷出演了《想变成人的猫》《西区故事》《全是北京人》《三毛钱歌剧》《居里夫妇》《屋外有花园》等多部话剧,还凭借《三毛钱歌剧》获得了戏剧界的最高奖——“梅花奖”最佳男主角奖。
始于“无表演”
在话剧界小有名气后,有很多导演来找孙红雷拍电影和电视剧,但是他都婉言谢绝了。1999年,孙红雷选择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张艺谋导演的《我的父亲母亲》,出演男主角“我”。虽然是男主角,但孙红雷在剧中只有5场戏,而且导演还坦诚地对他说:“这部戏火不火跟你没关系,和你配戏的演员都是非职业的,木匠就是木匠,村长就是村长,都是农民。如果这部戏演完了,大街上有人认出你,找你签名,你就失败了。如果大家认不出你来,觉得你就是这村里的农民,那你就成功了。”听了这话,孙红雷傻了,要知道那时候他已经是话剧界的“大腕”了,而且是等了好久才选择了这部戏作为自己的电影处女作。不过,没多久他就调整了心态,第一次学会了不露痕迹地去表演。正是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无表演”的表演,让孙红雷迅速从话剧演员转型为一个影视演员。
随后,孙红雷又出演了自己的电视剧处女作《永不瞑目》,其实当初赵宝刚导演并没有相中孙红雷,可倔强的孙红雷愣是在剧组等了6个多小时,在导演拒绝他之后,依然不肯走,还真诚地对导演说“不用我,你会后悔的”。结果,孙红雷争取到了一个打手的角色,他凭着这个小小的角色得到了导演的首肯,后来赵宝刚导演评价他在《像雾像雨又像风》中的演技“在男演员中排名第一”。
此后,孙红雷又主演了《周渔的火车》《军歌嘹亮》《征服》《浮华背后》《我非英雄》等影视剧,塑造了一系列“硬汉”甚至是黑帮老大的形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线演员。2008年,孙红雷一改他的硬派形象,在巨制电影《梅兰芳》中饰演儒雅的知识分子齐如山。经历了“愉快的痛苦”之后,孙红雷以炉火纯青的表演在《潜伏》中完成了彻底的转型。
(汤晓宇 供稿,TP图)
孙红雷如是说
“我就是喜欢表演,就希望有个投入的状态,尽最大努力把戏演好,这是我的职业。”
“面对自己的时候,每天能有一点点进步,这对我来说是最幸福的一种生活。”
“这些年牵绊特别多,但我一直想要遵从自己的心。”
“我最喜欢得的奖项,一个是最受欢迎,一个是最具突破。我从不迷信什么影帝,我迷信观众。”
星迷地
“因为《潜伏》,喜欢孙红雷。虽然没有过多的肢体语言,孙红雷却通过微妙的神色把余则成的内心世界演绎得淋漓尽致,能够把每个笑容都演绎出不同的特色,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他的实力。”
——雷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