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等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探究

2009-10-10 05:27葛新超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17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建设

刘 杰 葛新超

[摘要]师资队伍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师德建设,并通过攻读硕士、在职进修、培训等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高等院校 体育师资 建设

[作者简介]刘杰(1974- ),男,河北廊坊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葛新超(1980- ),男,河北张家口人,廊坊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理论与教学。(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6-0053-02

高等院校是高层人力资源的重要培养基地和源头之一。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我国高校体育面临着新的环境,体育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身体素质和教学能力,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高校体育的核心发生转变

过去很长时间内,我国高校体育的目标主要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其体育运动能力和锻炼身体的习惯;借助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和美育;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体育教育正趋向于集“健身、教育、娱乐”于一体,强调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及相互渗透;注重培养与发展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体育课的教学侧重于鼓励学生愉快地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教授体育健身的知识、方法和技巧。由此可见,培养和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授“终身体育”的思想和方法已成为当今体育教育的核心。

因此,未来社会对文武双全、德才兼备体育师资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高校体育教师面临着自身素质“投资”“进修”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严峻现实。

二、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1.改变思想观念,加强师德建设。面对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的挑战,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利益结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较深刻的变化。高校中普遍地存在着重学历不重实绩,重研究轻教学的不良倾向,教书育人的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教师把教书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不再作为自己的事业来追求,而导致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缺失。

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认识、分析问题,从“终身体育”“健康第一”观点出发,强调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新理念,对学生充满热情和关怀,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增强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准,切实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因此,高校应大力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明确职业道德标准和责任,引导、启发师德觉悟,培养师德感情,锻炼师德意志,确定师德信念,倡导正确的师德新理念,把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职称聘任的条件之一,以促进广大体育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做到言行一致、坚持真理、淡泊名利、探求真知、诚实守信、公平正直,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的声誉。

2.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强科学文化建设。体育教师“身份制”“终身制”的观念妨碍了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知识的更新和结构的优化,这样不利于师资队伍建设。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就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它具有“深”“宽”“新”的特点,不仅包括教师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包括本学科内容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宽”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专业学科为主干,以相关学科或相近学科为分支的“学科链”;“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大纲,还要在此基础上对某一部分做到精通研究和掌握,成为“一专多能”的全面手;“新”要求教师不断吸收和充实自己新的理论知识,针对本学科领域,从基础研究延伸到前沿学科以及相关边缘学科,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研究,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结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成为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先导。体育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应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广博的科学知识,熟悉计算机、因特网、教育学、心理学,能熟练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本学科教学,并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具备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克服那种重技术轻理论,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素质的倾向,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做知识广博、和谐发展的体育教育人才。

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只有接受终身的系统教育,才能适应知识创新、传播的需要。学校应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通过攻读硕士、在职进修、培训等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让体育教师进修培训,加强体育教师的科学文化建设。

3.加强实践能力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体育教学训练也随之从经验教学走向科学化时代。“多媒体”教学能力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具有的教学能力之一。在实际教学、训练过程中,多种形式、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多信息、多视角和全方位动性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教师可以很好地控制教学进程,因材施教。

高校体育教师对教学目标、环境、教学对象的心理要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应该结合体育教学与工作实践,从实际出发,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对课堂和训练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开展丰富多彩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对教学课程、教学方法、授课的对象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性认识,从而指导体育教学工作。

当今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变短,高校体育教师不能限于完成教学工作,还应该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科学研究,在科研中求创新,确定先进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师必须摆脱“工匠型教师”角色,努力成为具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学者型教师”。科研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要用科学手段找出规律性的理论与方法,改进教学与训练过程,提高教学与训练的质量,推动整个体育教育的变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保持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和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越来越多了,人们参与运动的形式和项目也越来越复杂。在肖林鹏等对《中国群众体育资源调查与研究》中发现,2000年,中国内地平均7032人口中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日本1994年平均每2000人中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相比,显然,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严重不足。并且在职专业体育工作者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很少。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课余及节假日如有时间与精力,要积极参与一定的社区体育组织和指导工作,补充社区体育指导员数量,推动我国社会体育健康快速的发展。

4.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校体育的环境、对象和目标任务等都在不断变化,高校体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基本规律和学生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形成终身体育观,将素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在此前提下,才能创新。体育教师应积极启发创造性思维,大胆进行创新,教师的每一个新环节、每一个新观点,都会使学生感到好奇,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但是,新颖的教学必须以实为基础,实是创造性教学的基础,新是创造性教学的特色,两方面应相辅相成、相互制约。

高校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高校体育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从中把握高校体育发展规律,努力化解这些新情况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充分利用其中蕴涵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艳丽,等.对推进21世纪初我国高校体育师资建设的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5):142-143.

[2]刘梅.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尽快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J].山东省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2):117-118.

[3]钱铭佳,等.对培养未来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体育师资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3(1):70-72.

[4]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2001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63.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