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亚玲
有情人终成眷属
1899年10月5日,龙天凤出生于晴隆县沙子岭一户普通的农家。因为家境贫苦,她从小接受的便是如何养猪种地、织布刺绣等教育,和村里所有同龄的孩子一样在土坡泥地里摸爬滚打。转眼间,假小子一样的天凤便出落得婷婷玉立,到了出嫁的年龄。
村里一户家境相对殷实的人家差媒人到龙家说亲,其实一般大小的两个孩子,彼此间早就有了好感。偷偷躲在一旁偷听的天凤,得知父母答应了这门亲事,心里乐开了花。嫁过去以后,龙天凤夫妇十分恩爱,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一年后,他们的大女儿降生了,丈夫对女儿也很宠爱,干活比以前更带劲。天凤夫妇商量着多种些粮食,多养殖牲口,多攒下些钱把女儿养好,过一两年再生个儿子生活就圆满了。
次年秋天,龙天凤再次怀孕了。
带着儿女盼夫归
可是,还没等到生产,龙天凤的丈夫被国名党抓壮丁抓走了。家庭所有的重担都落到了身怀六甲的龙天凤身上。她挺着大肚子,带着刚过周岁的女儿上山打柴下田耕地……天凤一心想要带好女儿,等着丈夫回来陪她生下儿子。
几个月后,孩子出生了,是个儿子,但丈夫被抓走后却一直没有任何音信。龙天凤就这样一个人带着一双儿女,在对丈夫的等待和期盼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孩子们也在一天天长大。遗憾的是,直到现在,他们都没能等来任何关于丈夫和父亲的消息。
1958年,龙天凤迁居到了普安县高棉乡石田村田湾子组,女儿嫁到了外乡,儿子在当地成了家。照理说,儿女都成家了,龙天凤也该卸下肩头的重担,享享儿女的清福了。但由于他们居住的地方在比较低洼的山坳里,一场暴雨就可能把地里的庄稼冲得干干净净,儿子一家的生活过得很艰苦。
忙碌了一辈子的老人自然也闲不住,平时不仅帮着照看孙子,还要到田间地头忙活,饲养牲口。老人的儿子说:“前些年,她还在田间地头干活,晚上还穿针引线,缝缝补补,那股干练劲丝毫不逊色于村里年轻的小媳妇。最近几年,老人家的眼睛和耳朵不好了,才愿意坐在家里让我们侍候。”
儿孙满堂福无边
2005年,当地政府在一项民生调查中发现,高棉乡石田村田湾子组因为地质变化的缘故,已经不适宜居住了,便出资在山顶为每户人家修建了一栋平房,整个田湾子组都搬迁到了山上。那时,老人的腿脚已经不是很灵便,是孙儿把她背到了山顶上的。老人开心极了,说活了一百多岁,总算住上宽敞的大房子了。
现在老人已是五世同堂,儿孙们加起来有六七十口人。老人的大孙子告诉我们:“奶奶记忆力好得很,还很管事。天气不好时,她在家里总会担心还在地里干活不回家的子孙。孙子们外出打工的多了,老人也常常会让留在家里的孩子给他们打电话,告诉他们在外面要注意身体……”
同行的工作人员还讲了一个关于老人的趣事。他们第一次到老人家中送生活补贴时,老人悄悄的把孙子叫到身边:“这些钱要还吗?要还就不要啦,人要活得有志气。”孙子给她解释了半天后,老人才勉强收下了这些钱。也许老人无法理解现在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但老人面对我们的镜头却乐呵呵地说:“我当了一辈子农民,辛苦了一辈子,国家不但修新房子送给我们,我100多岁还开始领工资了呢!”
听说有记者来采访龙天凤老人,在家里务农的儿孙们都陆陆续续地赶回了家中,孙女、曾孙女们帮着老人梳头打扮,孙儿、曾孙儿们忙着端茶送水。龙天凤老人闭着眼睛静静的让孩子们为她梳头洗脸。一幅温馨安详的画面,让久居都市的记者感动不已,也许世间最能打动人的便是这既简单又复杂的血肉亲情吧!
寿星档案
姓 名 龙天凤
性 别 女
民 族 汉
生 日 1899年10月5日
住址 普安县高棉乡石田村田湾子组
文化程度 文盲
职 业 农民
病 史 无
长寿史 无
生活习惯 上8点睡觉,早上5、6点起床;一日三餐,每餐一大碗饭菜,对饭菜没有特别的要求
脾气 善良,谦和
喜爱活动 天气好在自家房前走走,侍弄瓜果
长寿秘诀 家庭和睦、生性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