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五四精神 育“两领”人才

2009-10-07 00:00魏志敏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德育工作科学

魏志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始终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人才培养方针,将德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国家培养在国民经济和国防领域具有领军和领导潜质的高级人才(简称“两领”人才)。

今年正值五四运动9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讲话对于在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高校的育人功能有重要意义,为高校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何传承五四精神,如何将五四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做好新时期高校的德育工作,如何使德育工作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成为我们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把握五四精神实质,加强高校德育工作

90年前的春天,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为中国的未来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五四精神归结起来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抵御外侮、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高校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一直以来,都将五四精神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五四精神也正是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地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承传,指引着青年为中国的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以德育工作为龙头,促学校“两领”人才培养

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校的发展目标,实现和完成这一崇高目标,最根本的一个标志就是培养出国民经济和国防领域的具备领军和领导潜质的高级人才。“人才德为首,育人德为先”,要培养一流的人才,一是要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二是要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三是要品德高尚,遵守道德规范;四是要全面发展,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这些要求与五四精神是一致的。因此,作为“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国防科技工业需要的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历史使命,也是我们对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拔尖人才,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在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发挥导向、推动和保障作用。

三、弘扬五四精神,培养爱国进步、勇于担当的人

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生活、积极进取、乐观豁达、勇于挑战、个性张扬,强调个人价值的体现和社会认可。但也有些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有的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有的学生急于求成,做事功利色彩较重。我们的德育工作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第一,外来文化思想的冲击。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特别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由此带来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演变十分深刻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部分青年一味地追求西方价值观而丢弃很多中国传统的优良美德。第二,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我国总体上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受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不少困难,随着国内各项改革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思想领域的混乱,这就要求新形势下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能够与时俱进。

针对当前形势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学校明确了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师德、学风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以搭建和完善教育平台为重点,以素质拓展计划为途径,以优化大学生帮扶服务体系为保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形成大的德育工作格局,促进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主要任务:第一,强调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引导广大学生理性爱国。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应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正是因为有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精神支柱,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这是非常可贵的,应当继续发扬光大。第三,要将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相统一,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只有将个人的发展同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第四,要以大学生的全面、科学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学生的自身发展、教育中去。

我们的德育工作就是要在广大学生中弘扬“勇于创新、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笃行诚信、严谨求实;团结奉献、爱国荣校”的北航精神,培养学生具有笃志强国、热爱事业的思想境界,诚信、高尚、正直、自强的道德操守,坚定执着、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使广大学生成为爱国进步、勇于担当的人。

四、弘扬五四精神,培养科学发展、素质全面的人

德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学校各院系设立了学生辅导员,辅导员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定期做心理排查和心理辅导。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大学生党建为龙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体系、以校园稳定为核心的学生日常管理体系、以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为主体的学生事务服务体系、以大学生心理辅导为保障的学生发展教育体系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在注重引导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德育的主体,当代青年学生往往不愿被动的接受事物,而更愿意自我摸索,寻求自我实现。我们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要积极挖掘学生的潜力。一是利用学生自治组织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大局意识,在其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将德育工作潜移默化地展开。二是倡导学生自我监督,提高自制力,锻炼毅力。三是给学生创造条件,利用广播、宣传栏、百米长卷、网络等媒介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学生接受是前提。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以各项活动为依托,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广大学生参与进来,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学校德育工作采取了多种形式,一方面,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学校已经形成了包括大一年级的社会认识实践、大二年级的社会工作实践、大三年级的社会生产实践的“三年、三类、三层次”递进式系统化的暑期社会实践体系,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践行“知行合一”理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结合航空航天特色和国家重大事件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嫦娥奔月主题教育展、观看神七发射、奥运人文主题墙、科学发展观趣味知识竞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主题教育展、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杰出科技青年人物志等,使得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学校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自身特色为出发点,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现在正值全国高校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科学发展观要求青年学生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学校要培养“两领”人才,就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学生,既要低头看路、步步为营,又不忘高瞻远瞩、审视未来,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做爱国进步、勇于担当的人,做科学发展、素质全面的人。

五四精神鼓舞着青年,五四精神引导着青年。时代需要的是全面的高素质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培养的青年人才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经得起时代的检验。几十年来,北航人一直以一个航天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秉承先辈教导,传承航天精神。一代代北航人用实际行动证明航天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勇于攻坚的精神,是开拓创新的精神,是无私奉献的精神。相信学校将继续秉承五四精神、航天精神,加强和深化大学生德育工作,充分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为祖国科技腾飞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常 晶]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德育工作科学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