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
理解不同时期的中国国家安全观,应当从不同时期国家面临的战略任务入手。新中国六十年,其国家安全任务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保生存,具体说就是反分裂、保主权。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毛泽东时期。第二阶段是从邓小平时期开始,中国国家安全任务从保生存转向保发展。这一时期国家安全观逐渐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发展就是安全,而保护国家的发展利益就是国家安全战略的内在动力。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国家安全任务:反分裂、保主权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还处于苏美英签订的“雅尔塔秘密协定”阴影之下。1945年,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紧接着就是斯大林和马歇尔对中国内战的“调停”,其实质是落实分裂中国的“雅尔塔秘密协定”。在南面,马歇尔劝说蒋介石不要北上,在北面,斯大林劝说毛泽东不要南下。这实质上就是要中国保持在事实上的南北分裂状态之中。有幸的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挥师渡江南下,终将中国基本归于一统。
尽管如此,我们还不能说中国已完成了反分裂、保主权的历史任务。1953年朝鲜战争后,中苏关系中还残留着“雅尔塔秘密协定”的余音。赫鲁晓夫还要与中国搞“海军合作社”。此后,中苏关系出现裂痕,中国保主权、反分裂的斗争日益升级。1962年是一个高潮:当时国内有自然灾害,北方是苏联鼓励的新疆伊犁居民大批向苏联境内外逃事件,东南是台湾蒋介石积极准备“反攻大陆”,西南是印度不断蚕食中国领土。这三个事件从三个方向在同年爆发。中国为此被迫于年底进行对印自卫反击战,并于两年后,即1964年底成功进行了核试验。这两项强有力的外交举动,使中国外交大体渡过了当时危险的形势。
上世纪60年代,就在越南战争不断升级的同时,苏联又在中国北方大兵压境,中国安全面临着更严重的威胁。尽管毛泽东认真做着“美国和苏联共同对中国开战”的准备,但他也在尽力避免两线作战。毛泽东估计到,美国将被苏联的莽撞拖垮,中国可以坐等翻牌的时机。后来的事实证明,毛泽东是正确的。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国家安全观,始终与毛泽东特有的全球视角相一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理论,但这个理论还是以自保为主,当时我们声援的战线拉得很远,但真正出手的地方却很近。1965年1月9日,毛泽东告诉斯诺说:“哪里发生革命,我们就发表声明支持,并开些大会声援。帝国主义讨厌的就是这个。我们喜欢说空话,放空炮,但不出兵。”毛泽东生前基本完成了新中国生存阶段保主权、反分裂的任务,并通过打开中美关系的坚冰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时代做好了前期铺垫。
改革开放至今的国家安全任务:保发展
改革开放使中国国家安全观念开始从生存安全转向发展安全,从国内转向国际。这个转变是先由经济发展带动的。中国经济向世界开放的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同时向世界伸展。
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期间,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其在世界中的比重大幅上升,至今已有超过1/2的经济利益依托海外。而对这部分经济利益的海外安全保障我们基本处于最低手段的守势,且未纳入中国国家安全的视野。但随着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进一步加深,保护中国海外的经济利益,成了中国国家安全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新的实践条件又使得中国国家安全观念发生革命性的拓展。这就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思想,由此带来的中国安全观也相应发生变化:它将中国主权中自卫权的观念从国内引申到国际,不仅注重“边界安全”,而且还更注重“安全边界”;不仅注重领土和主权安全,同时还更注重广泛于世界的利益安全。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成了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今天中国已渐成为世界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我们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而现在我们是胸怀祖国、胸怀世界。当今中国的发展已不仅仅是国家内部的历史运动,而是一种与世界紧密联系一体的历史运动。发展利益之所在,便是今日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之所在,对国家核心利益的威胁便是对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
这个时候,中国的安全问题已与利益,而非仅仅是领土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看,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安全观念不同,中国新世纪的国家安全已是一个以维护中国发展权为核心的世界性的概念。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关注,已从传统的维护本土安全,转变为维护已走向世界的中国政治和经济利益安全。对中国国家安全系数评估基点,已不只建立在本土安全,而是建立在由本土辐射于世界的国家利益安全之上。最后,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已从封闭的和独守家门的模式,转变为积极进取和开放的模式;从制陆权为主的作战方式转变为集制空权、制海权和制电磁权为一体的现代合成作战方式。
未来的世界治理模式,将出现中国式变化
近代以来,世界治理已经经历了两种模式。第一种是英国模式,即世界殖民模式。这是一种直接军事占领掠夺,并对殖民地人民进行奴役的模式,比较残酷。这种模式从英国工业革命后保持到1945年第二次大战结束。第二种模式是美国模式,这是一种对民族自决权至少保持形式尊重的模式。这种模式自美国从英国手中接过世界治理主导权后保持至今。客观地说,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对世界治理都有相当的贡献。它将世界联系为一体,但又使南北关系越拉越远。英美国家始终没有解决南北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
中国提出“和谐世界”理念,主张“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的主张,将为中国在更大的范围内走向世界舞台并做出更大的贡献提出理论支撑。由此可预见,未来的世界治理理论及其模式,将会自英国模式、美国模式之后发生革命性的,即中国式的变化。
历史表明,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殷鉴不远,古罗马人得鱼忘筌,他们得到地中海后,也就失去欧洲大陆;日本人贪得无厌,当他们的力量覆盖太平洋时,就开始失去亚洲大陆;美国小布什全面扩张,造成美国国力严重衰落。只有与国力相匹配的国家目标,才是可实施和可持续的。只有守成性的中国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只有尊重世界并对世界做出较大贡献的国家,才能得到世界的尊重并具有主导世界政治的能力和资格。这就是中国国家安全观新拓展留给世界的意义。▲(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