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李 泉
昨天是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以微涨0.9%收盘,从而为第三季度A股跌宕起伏的行情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股市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今年第一二季度股市连续上涨,但三季度迎来的却是让人惊心动魄的大震荡。7月大盘大涨15.30%,创出本轮反弹以来的最大月涨幅;8月份则风云突变,A股暴跌21.81%,为今年以来最大月跌幅;而9月份则以小涨4.19%惨淡收官。整个三季度中指数下跌6%,最大波动点位达到839点。
对于三季度市场的大幅波动,分析人士认为,首先是市场对之前连续上涨的修正。从去年10月的最低点1664点算起,至今年7月份,上证指数实现翻番,不少个股涨幅甚至超过200%。因此,对于市场来说,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化解获利盘已经成了必然。
除了自身的调整因素外,融资潮则被认为是三季度指数大震荡的幕后推手。在巨量融资过程中,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明显变化,而每一只大盘股的发行上市都成了空方逞威的工具。今年最大IPO中国建筑上市当天大盘大跌5%,成为8月份大跌的前奏;光大证券上市前后大盘从3400点上方跌到2700点上方;中冶上市、创业板发行则成为近期大盘回调的重要原因。
有统计显示,由于IPO开闸以及今年以来债券发行量的迅猛增长,三季度市场直接融资规模逼近5700亿元,创下今年以来季度融资额的新高,与去年同期不足3000亿的融资规模相比,整整增长了近一倍。其中,9月份市场直接融资金额为2507.79亿元,环比增幅达到94%,同时也是年内的新高。
在IPO节奏加快,以及各种再融资层出不穷的情况下,A股资金面充裕的情况发生逆转。9月份,市场交易量逐步萎缩就反映了这一现实。9月30日,上证收于2779.43点,上涨24.89点,涨幅0.90%,成交额681.36亿元;深成指收于11206.85点,上涨137.57点, 涨幅1.24%,成交额400.43亿元。两市成交额总计1081亿元,创今年3月份以来的新低。
对于节后市场,各方认为四大因素将影响10月走势。一是节后将公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状况;二是上市公司的三季报业绩状况;三是创业板等新股IPO融资情况;另外,国际经济走势对A股10月行情也有一定影响。申银万国桂浩明认为:“中国经济总体向好的趋势并没有变,近期央行还是在不断向市场投放资金,9月份的信贷有可能会高于预期,节后企稳是大概率事件。”不过也有分析人士称,如果10月份融资节奏不控制,将成为市场上行的最大压力。对于10月份有可能正式挂牌的创业板,目前市场忧虑其高价发行对二级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