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聚焦大陆阅兵新亮点

2009-10-01 20:26
环球时报 2009-10-01
关键词:二炮中国时报预警机

透过装备揣摩动向 关注大陆军事转变

本报特约记者 罗山爱

国庆大阅兵的到来,让一些台湾媒体也兴奋起来。密切关注阅兵的台湾《中国时报》在9月30日刊登专文,重点强调此次解放军意在展示的多个亮点。台媒关注的不仅包括解放军公开的新装备,更注重背后展现出来的中国军力发展趋势,尤其是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和一体化联合作战模式。

制信息权被置于首要位置

《中国时报》首先注意到的是将率先通过天安门广场的14个徒步方队。报道称,这些方队中“从陆、海、空、二炮、武警到预备役和民兵,涵盖中国整个武装力量体系,透过预备役和民兵,说明在230万正规军之外,中国拥有厚实的国防动员能力,平时肩负救灾抢险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战时立即战备动员”。而所有徒步方队中,最引起台湾重视的是解放军的特种兵方队。报道称,解放军日益突出对“高技术小战争”的诉求,此次参阅部队方阵中特种兵的主要职能除了突袭歼敌,更多的是从事战略战术侦察,是信息化战争的尖兵,他们的出现显示解放军告别“人海战争时代”,开始为“点穴战”和“斩首战”做细致准备。

而在装备方队中,台湾专家不再只关心坦克、步兵战车等传统陆战装备,反而将注意力集中到不太为民众熟悉的通讯、电子对抗等“软杀伤”设备上。《中国时报》称,如卫星通信指挥车、无人侦察机、机动雷达、电子对抗装备等都是信息化作战的先决要素,也是构成监视、侦察和情报体系关键所在。“大陆在阅兵中集中展示上述装备,说明其作战观念已改变”,以往强调制空权、制海权,而现在是“制信息权被置于首要位置”。

“避锋芒,保留洲际战略核武器”

台湾媒体还注意到,二炮部队参加阅兵的“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10”巡航导弹基本以中近程导弹为主,射程主要是覆盖西太平洋“第一岛链”至“第二岛链”之间的区域,往南则覆盖南海周边。台专家分析称,“这恰恰是大陆军方希望达到的武力投射范围,既能有效加大国家整体防御纵深,又不至于让美国感到威胁,不失为稳健的武器展示措施”。台媒还分析称,若解放军阅兵时展出“射程超过万里的‘东风-41或潜射‘巨浪-2型洲际导弹,恐引起西方联想,不利于和平崛起的形象”。因此《中国时报》认为,大陆的意图是“避锋芒,保留洲际战略核武器”。

台媒还认为,解放军的空中梯队选择大型预警机作为前导机,同样体现了解放军对信息化作战的重视。报道称,大型预警机是本次阅兵最大亮点之一。1999年阅兵的前导机是轰-6中程轰炸机,而这次选择大型预警机,两相对照,“可见中国对信息化作战的认识相当成熟”:以监视侦察和指挥控制先决战争胜负,轰炸机不过是作战飞机的选项之一;有了预警机,形成空地一体,才能“指管在天,决胜于千里之外”。

一体化联合作战改变台海基本格局

虽然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的《中国简报》认为,解放军阅兵展示的是装备而非军事实力,“仅仅通过观看阅兵式,不足以判断解放军实力”。但台湾“中央社”认为,解放军参阅的52型主要装备全为自制产品,其中还涵盖预警机、新一代主战坦克、新型雷达、无人机和卫星通信车等技术密集型装备,它们显示了大陆质量建军方针取得丰硕成果。《中国时报》的另一篇评论认为,透过阅兵展示的装备,能看出解放军陆军开始从区域防卫向全域机动转变;海军具备较强近海防御能力;空军则从国土防空转向攻防兼备;二炮亦形成长短搭配与核常兼备的战略反击力量,更重要的是,大量国产先进武器集体亮相,体现了大陆国防独立自主的坚定决心,无疑会极大激发部队士气,让公众产生民族自豪感。

台媒还强调,光有这些先进装备还不够,信息化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单一军兵种或个别主战平台,而是全军作战系统的较量。报道援引一名军事观察家的话说,如果两岸发生冲突,大陆不太可能大军压境,而是利用“巧力”屈人之兵形成有利态势,随即开始谈判,使伤亡降至最低,这一切都有赖一体化联合作战。所谓一体化联合作战,不强调大规模杀伤而是偏重系统瘫痪,交战方式也转为非接触作战。台湾军事专家私下表示,至今无法掌握解放军一体化训练的具体情况,若假以时日这种动向势必影响台海军事对峙的基本格局,因为一体化联合作战模式和台军长期所遵循的“因应大陆犯台”方案大不相同。▲

猜你喜欢
二炮中国时报预警机
国庆35周年:“神秘之旅”走向天安门
魏凤和:“二炮”出来的国防部长
“立委”日历
发鸡排
日本已成亚太地区预警机大国
泡沫
金牌新兵预警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