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晓茸
2009年5月14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状元毕业后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早期状元少为人知
调查发现,“高考状元”的出现是一个学生的天赋、情商、志向、勤奋与家庭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教育方式及其就读中学的办学理念、教师水平、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高考状元”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
课题组以1999年中国高校本科大扩招为界,按高校大扩招前20年(1977-1998)和扩招后10年(1999-2008)两个时间段对各地区高考状元的状况展开调查分析,总共调查到的高考状元有1120多人。其中,调查到1999-2008年高考状元有724人,约占此时期总数的98.24%。1977-1998年只有近400人,约占此时期总数的25.00%;其中能调查到职业状况的高考状元约150人,约占l/10。显示出早期高考状元“能见度”偏低。
北大清华最吸引状元
结果显示,自从1977争恢复高考以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一直是各地区高考状元最钟情的“状元高校”。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介绍,特别是2005年以后,即使是面对港校的冲击,两校对状元的吸引力仍然有增无减,2005-2008年北大清华录取的状元人数约占总数的83.39%。
1977-1998年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相对分散,除北大清华外,中科大、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名校也录取了相当数量的状元。而1999-2008年高考状元入读高校情况则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是自1999年后,报考北大清华的高考状元数量逐年递增,除复旦和人大等校外,其他高校最近几年基本无状元问津。
二是1999年以来状元报考高校越来越集中于中国大学排行榜前十位的综合性大学,多科或单科性特色高校如贸易、语言和财经高校逐渐丧失对状元的吸引力。
三是考生选择日益多元化,香港高校凭借特有的办学优势、高额奖学金等策略,2005-2008年间四大港校网罗到36名高考状元,迅速成为内地高考状元的新宠。
七成状元报读经济管理
1977-1998年的高考状元就读专业的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相对而言比较理性。这种选择更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较多考虑的是专业的预期贡献而非个人的预期收益。而1999-2008年的高考状元专业选择就大不相同,呈现出明显集中于热门专业的特点,如经济管理、生命科学、电子信息、法学和计算机等专业。近年来,选择经济管理专业的高考状元更是有增无减。2008年,全国有近七成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经济管理专业。
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这种选择无论是从国家角度、还是从个人的危度都是不利的,远远超出了社会对于顶级经管人才的容纳度。
高考状元难成“职场状元”
蔡言厚教授发现,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顶尖人才”。状元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在目前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更是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
蔡言厚教授认为,部分高考状元在选大学时多看牌子、少关注大学的发展环境,挑专业时多随大流奔热门、少立志长远,结果很多人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这不仅浪费了他们自己的宝贵精力,更多的是浪费了教育资源。而毕业后进入其他专业领域,减缓了他们脱颖而出的速度,降低了杰出人才的产出率。
四成状元毕业后出国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专家王陵峰博士发现,状元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比较少,近四成的高考状元选择了出国继续深造或定居海外。
从工作领域看,选择在学界工作的状元最多,约占总数的两成,可以说学术研究是高考状元的“职业最爱”。其次是选择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部分选择自主创业或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少部分从事证券金融、媒体工作。
(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