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影响可持续经济发展,影响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根据农业自然灾害发生的现实原因,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业;自然灾害;规避措施
中图分类号:F84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069-02
2007年以来,全国遭受大范围、长时间的降雨、高温及干旱,给整个国家农业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据统计,2007年全年,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7.3亿亩,其中绝收面积8 620万亩。仅8月份,农作物受灾面积就达到2.1亿亩,其中绝收3 500多万亩,分别占全年损失的28.8%及40.6%。由于特殊的区域结构及气候条件致使部分地区重复受灾、多灾并发,加之脆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机制无法承受与防范风险,使得灾情异常严重。
一、规避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的必要性
因自然力不规则变化引起的种种现象,所导致的对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物质生活及生命造成的损失和损害,称之为自然风险(Natural Risk)[1]。农业自然风险主要涉及水灾、旱灾、风灾、冻灾、雹灾、病虫害等各种自然灾害。自然风险是农业风险中最为主要的风险,同时也是遭受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灾害。
1.农业自然灾害与可持续经济发展。可持续经济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它主要包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然而农业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及灾害损失的扩大将对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人类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无节制地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使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原有的生态环境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态功能,致使洪涝、台风、干旱、风雹、雪灾、冻灾、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及病虫害等灾害频频发生。生态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决定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使得社会再生产难以维持。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减少农产品的供给与农民收入,最终影响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破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农业自然灾害影响可持续经济发展。
2.农业自然灾害影响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多的是体现在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上。只有稳定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够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从历史统计资料分析,中国农业自然灾害涉及的主要种类有:洪水、干旱、霜冻、暴冰雹及病、虫害等灾害。据统计,1961—1990年三十年间中国农作物生产遭受自然灾害的面积年均5.5亿亩(3 700多万公顷),成灾面积2.95亿亩(1 967万公顷),分别占年平均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9.8%和12.7%,造成粮食减产的幅度多年平均为5%,减产量250亿公斤,远远超过了近几年中国每年进口粮食150亿公斤的水平[2]。从总的趋势来看,各年的成灾面积与受灾面积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从全球各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中,洪水、干旱两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最高,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如1981—2003年,农业遭受旱涝两种自然灾害的成灾面积达到107.491万公顷,成灾面积55 746万公顷。
国家虽不同程度地对自然灾害预测、防备和减灾等方面做出技术及相关手段方面的支持。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伴而生的灾害隐患不断增多,原有的致灾因素和致灾源不断外延和激化,灾害的“扩大效应”表现得更为突出,特别是在全球变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作用下,复合型、多变性、突发性自然灾害进一步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强度、频率、变异性。
二、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
据农业风险的现实特点及中国的实际国情,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其自身的原因。
1.农业风险的地域性。农业风险的地域性表现在农作物生长的地域性上。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而且呈明显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地域差异。自北至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赤道带等六个温带。因此,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将会不同程度地受地域差异性的影响。西北高原地带降雨量少,经常遭受旱灾;东北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无霜期短,农作物易受冻灾;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淮河地带,地势低洼,春夏多雨时,水涝灾害严重;沿海地区,易受不可控制的洪水、风暴潮、热带气候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2.农业风险的关联性。关联性与非关联性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从概率论和大数定律的角度来分析,非关联性即“独立性”。人们在做大量随机事件时,发现事件的结果往往呈现几乎一致的规律。保险公司是基于此规律集合多数可能遭遇同样危险的经济单位的资金力量,分摊少数人将遭受的损害,使每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负担减轻。但因农作物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及各地区间经济条件、耕作制度、牲畜结构差异,农业风险表现出较强的周期性、辐射性和非控性,即“关联性”。风险关联性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在同一面积上承保的数目越多,承保的面积越大风险反而越集中,因此保险公司很难集合同类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担。农业风险表现出较强的关联性[3]。
3.农业风险市场化的灾害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现阶段,中国农产品市场化水平低,市场体系不完善,致使农产品比价扭曲及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农业生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农民增收难,农民对待风险普遍持侥幸心理,在风险处理过程中,倾向于国家的灾害救济与社会捐赠。实施灾害救济的主体主要来自政府,然而政府可供支配的社会资源有限,实际灾害补偿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政府对农业自然灾害的补偿作用主要是应急性的。
根据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发展特点,选择适合中国农业特点的规避农业风险的有效途径有其现实意义。
三、合理规避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的途径
1.建立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研究证明,农业保险对农业风险损失的经济补偿功能是其他政府投入无法直接替代的,农业保险是作为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项政策措施。
坚持以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兼顾农业保险的合作制度,促进农业保险健康发展。从总体框架上看,要充分发挥国家农业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和保险相关的政策作用,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农业保险制度。首先,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实现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确保农业保险的经营稳定性。其次,农民自愿联合、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广大农民所接受。再次,政府通过分保形式保证农业风险在全国范围内分散。最后,政府直接经营与间接支持,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相结合原则,划分了政策性与其他非政策性保险的界限,明确了政府、保险公司、农民三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地方保险的责任。
2.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如果把“外部性”的存在结果理解为人类无节制地索取资源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那么可以进一步把“自然”与“人类”的相互“协商与妥协”,定义为类似于科斯所阐述的权利分配问题。“协商与妥协”主要是从利益与成本两方面进行分析。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大成本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不可持续发展,而利益对于经济人来讲则主要偏重于短期效益。从整个社会经济角度出发“外部性”的成本肯定是大于短期利益,要想从生态环境中获取长期利益必不可少的要给予“补偿”。对生态环境的补偿主要是来自社会和政府两方面。政府加大财政预算和人、财、物的投入,提高对生态环境补偿力度,使国家财政救助资金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匹配。并且社会组织机构应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以破环生态环境为代价地进行发展,在考虑短期利益同时兼顾长期利益,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完善农业灾害的减灾及防灾体系。面对自然灾害的“扩大效应”,复合型、多变性、突发性自然灾害进一步的加剧,国家应就自然灾害的预测、防备和减灾体系进一步的完善与构建。据不同地区的气候与经济发展的导向性的差异,有步骤地完善灾害的区划、灾害的预测与监控。在洪水多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新修水利设施,通过生物技术的运用发展高附加值农业;在干旱地区,加强蓄水灌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耐旱植被的种植;病虫害多发时节,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更新优良品种,抵制病虫害的侵蚀[4]。
鉴于农业自然灾害发生的现实原因及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特点,提出适合中国农业发展的规避农业风险的有效途径有其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马九杰.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4):14-15.
[3]黄正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5):107-111.
[4]王国敏.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建设[J].社会科学研究,2007,(4):27-31.
On Methods of Preventing Chinese Agriculture from Natural Calamities
HUANGZheng-jun
(Teachers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 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Yong chuan 402160,China )
Abstract: The agricultural natural disaster occurs frequently affects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ffects the national grain synthesis productivi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ural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ust realistic reason which occurs according to the agricultural natural disaster, adopts suits our country national condition the circumvention risk effective action.
Key words:agriculture; natural disaster; measure suggestion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