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黑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2009-09-29 08:58
中国商人 2009年9期
关键词:企业

王 晶

从5000元到500亿

李黑记出生于东岭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苦涩的生活磨炼了他,父母亲不甘贫穷、争强好胜的性格也熏陶了他。

1975年,李黑记高中毕业,但迫于家里压力,他放弃了高考。1979年,李黑记走进了黑白铁皮加工厂,跟着老师傅加工烟囱、铁簸箕。“那时,村民小组穷,组里一个村民患上糖尿病,想借20元去看病,组里都没有。改革开放有了乡镇企业,终于可以改变农民的经济状况了,大家的干劲都很足,生意越做越红火,黑白铁皮加工部也改名成东岭铆焊机械厂了。”1988年7月15日,组干部提出每年上交5000元,工厂由个人承包经营,李黑记毅然与村里签订了3年合同。由此,李黑记的人生轨道发生了变化。

就是从1988年李黑记承包村民小组的黑铁皮加工厂起步,经过21年的努力,将农村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拥有40多个控股公司或子公司的陕西东岭工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续4年挤身于“中国企业500强”,总资产已达80亿,现正在策马扬鞭向2012年的500亿收入冲刺。

新模式造就了改革创举

李黑记成了东岭村人的偶像,他不畏艰险,一步一个脚印,带领东岭人开始了发家致富的跋涉之路。

他首先带领大家从小加工起步,朝着大流通方向发展。在跑拉丝生产原料时,李黑记发现钢厂计划内与计划外钢材价格相差很大。经过四处奔走、软磨硬缠,侥幸地从钢厂进回一批货,使生产成本大降。可是李黑记没料到,市场风云突变,导致产品滞销、资金短缺,兑现不了高息揽的集资款。出于无奈,他将库存钢材投入市场销售,不料工商部门却前来兴师问罪。封了厂门,李黑记却意外地获得了租赁一家亏损关门国有公司、合法经营钢材的机遇。

1992年,李黑记所在的企业由小机械加工开始全面进入钢材物流业,他们将网点扩大到半个中国,年销量保持在200万吨以上,稳居西北第一。

1993年,铆焊机械厂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这时,组企、村企矛盾受利益牵制,纠缠不休。集体收入越多,稍富即安的小农意识暴露得越充分出。金台区主要领导经过深入调研,力排众议,从1994年试行“以企带组,组村合一,共同发展”新模式,缓解了矛盾,但仍未解决根本问题。企业扩大再生产,向银行贷款,村上不盖章担保;企业搞建设,村上又不给土地,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在区委、区政府重视、努力下,省民政厅于1999年7月26日发文批准,撤销联盟村6组,设立东岭村,从此实行“以企带村,村企合一,共同发展”的新体制。

在村民代表选举大会上,李黑记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村主任,东岭集团与村子成为一体。这样,原来村企矛盾全部化解,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原陕西省省委书记李建国得知后十分赞赏,认为这项改革是一个创举。

我们用8年时间走完了别人半个世纪的路

在此之后,东岭作出了一系列让世人惊叹的举措,1997年5月,东岭兼并国有企业金台物资供销公司,开始了参与国企改革之路。2003年东岭以7个亿代价拿下略阳钢厂,先后兼并、收购、租赁、控股11家国有企业,为此付出20亿的巨大代价。为政府解了难、分了忧,也在“双赢”中使自己做大做强。李黑记说,是省市领导一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助推企业走入了铅锌冶炼行业,帮助他们仅用不到8年的时间,走完了同类国有企业半个多世纪才走完的路。

为了打造西部铅锌基地,进军国际市场。东岭2000年投资3.5亿元,在凤县锌业公司上了一条5万吨锌冶炼生产线。2003年斥16亿巨资,在凤翔县长青工业园新建了ISP冶炼工程,在全球第一家实现年10万吨锌冶炼、70万吨焦化项目能源综合利用创新。2006年在宝鸡举办的国际铅锌年会,打开了迈出国门的通道。2008年8月,投资9亿元的凤县锌冶炼技改和节能减排综合利用项目投产出锌。锌品打入英国、日本等市场。现在,锌年产能已达28万吨,在全国1400多家中名列第3位。

同时,东岭也不忘记向矿业开发进军,实施可持续发展。继八方山铅锌矿、麟游太阳寺煤矿开发项目启动之后,又向略阳铁矿、西藏锑矿、新疆铅锌矿、墨西哥铜矿大举推进。八方山矿业公司不到300人,2007年就盈利1个亿。他们的目标是:今年实现总收入200亿元,2012年实现总收入500亿、利税50亿,挤身于中国优秀企业第一梯队。

李黑记对东岭和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就像他所说的:“业是闯出来的,不是守出来的。我们仍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做,人间的大事没有干不成的,只有想不到的。”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我心中的企业文化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