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樊 曦
“他始终处在工作状态中,似乎一生都在奔跑着。别人说我们是一个老疯子带着一群小疯子在玩命。”这是同事对李朗红的评价。
李朗红,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为了我国电力项目的顺利建设投产,顾不上身患癌症每天超负荷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戴草帽的老总”
李朗红原在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任领导,2003年1月,由于工作需要,52岁的李朗红只身来到福建,凭借一张地图、一个水壶、一个望远镜,开始勘查、选择厂址及筹备项目工作。
经接洽,总投资105亿元的宁德火电列入省市重点项目。
李朗红出去勘查地形,每去一个备选地址,都要动用“联合交通工具”,乘车、乘船、再步行2个多小时。经常,李朗红和同事一行5人,围挤在一只渔船狭小的船舱里,地图铺在船板上,他们几乎趴着身子,边对照地图,边察看海岸线和地貌情况,“在船上还好,上岸时走的是泥滩地,一天摔几跤是常有的事”。
项目选址后,李朗红和同伴住进小渔村,每天骑一辆自行车,戴一顶草帽,在海堤只有1米多宽的泥泞小道上往返1个多小时。修路、吹砂、炸山的施工工地上时常出现他忙碌的身影,村民们时常见到这位“戴草帽的老总”,称他是干事业、做大事的人。
仅仅3年多时间,宁德火电厂一期工程两台60万千瓦机组相继投产。昔日杂草丛生的荒滩,崛起一座现代化的火电厂。
“711”工作法
同事回忆说,李朗红每天早7点至晚11点不间断地工作。这个没有明文规定的“711”工作法,带动了所有人,大家默认了这个作息时间。
撰写宁德火电核准项目申请报告时,李朗红和同伴躲进办公室,整整55个小时,完成近400页的报告。报告送到国家发改委时,有关负责人既感动又兴奋:“设计院都在问我们怎么做。很多项目正在等样本,你们已经做出来了。”
宁德核电项目前期,10天内就收集了海洋、陆域、水文等所有资料,22天完成了厂址踏勘报告,3天完成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5天完成设计院要求的资料收集……这一件件令同行赞佩的业绩背后,是李朗红拼了命在与时间较劲。
李朗红的驾驶员史德鑫平均每天出车200多公里,最多一天跑了1400多公里,从宁德往返厦门两趟。小史说,老李有一张《福建分公司行动里程表》,上面标注着从宁德到温州、福州、厦门,到机场、码头、工地、新项目等20多个地点的路程、时间表,这是他通过测量精心绘制的。其中,每一段路程有多长,需要行车多少分钟,都标注得一清二楚,“我们从福州、到宁德、再到福鼎,最后到核电工地,误差只有2分钟。”
同事回忆说:“就在上手术台前一天夜里11点多,他还给宁德核电公司发回一份核电成本控制措施的电子邮件。”
为尽快回到工作岗位,李朗红在手术后仅34个小时,就在身上别着胃液、胆汁、腹液和尿液等各种排管和引流袋的情况下,强忍着刀口的剧痛,一步一歇地“走”了整整5圈约300米,让医生深感震惊。
李朗红逝世后,留下了两大箱100多本、几百万字的工作日记,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他弥留之际,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工作时,他嘱托妻子和儿子,把这些资料交给单位。
大爱无声,深情无限
“他原来70多公斤,病重时只有40多公斤,已经没法坐起来,每说一句话都很费劲,可是看到工程进展报告,眼睛马上一亮……”宁德核电公司总经理李一农说,“去看望李朗红时,他交代我一件事,说快过年了,各湾村有30多个老人,你带点年货去看看他们。”
李朗红的爱是无私的,他关心照顾身边所有接触的人。湾坞乡龙珠村党支部书记胡景仁说:“李工看到村民饮水困难,就想方设法为我们解决饮水问题。他还调度施工队机械帮助村里修整道路,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
带着父亲“扎根福建”的心愿,留学归来、已在北京一家大型国企工作的儿子李凡,携新婚妻子,从繁华的首都来到偏远的福安湾坞,成为宁德发电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我只想用行动告慰父亲,我来了,您放心。”
这是李朗红梦想的一种继承,一种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