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碾子是碾子,缸是缸,爹是爹来,娘是娘”曾几何时,只要听到这首民歌,我的脑海里就不由地想起我的家乡,总觉得这首歌就是唱我家乡的情景。
我的家乡地处黄土高原上的晋北,那里气候寒冷,一年只能种一茬庄稼,每年的五至十月份,忙着春种秋收,从十一月至次年的四月份,便一直闲来无事。于是,人们就流传着“半年忙乎半年闲”的说法。确实,家乡的冬天格外长,其实这里就没有春天,所谓的春天就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当人们从窑洞里猫醒出来,刚看见一缕春天的尾巴,就即刻进入了盛夏。
老年人总结说:这地方的冬天有两个长。
按理说,闲有闲福,难得有如此长的休闲,可还有句老话叫闲生是非。用当地老百姓的说法,农民天生就是忙碌的命,经得起忙,可耐不住闲,一闲就闲得心上长草,闲得两手发痒,不知道抓挠点啥,就瞎抓挠。黄土高原上的冬天也确实冷,人们就整日猫在窑洞里,不是夫妻吵嘴,就是邻居打架;不是耍钱赌博,就是流长飞短,一时间乌烟瘴气就弥漫开来。乡村两级干部还有派出所,最头疼的就是这漫长的冬闲,整日里不是调解矛盾,就是处理纠纷,嘴上便骂骂咧咧:都是这闲给闹的,要是像夏秋那样忙,哪会有这么多的闲是非?真是越闲越穷,越穷越闲,折腾吧。更让人们可气的是,每年这时候,信用社的人也来凑热闹,夏秋忙时,人们在地里忙找不到人,冬天冷人们躲在屋里,一逮一个准儿,一堵堵一窝儿。有钱的经不住说服就还几个,没钱的就赖着脸说: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信用社的人不走,就在热炕上陪他们闲侃吧,反正有的是闲时光。
江河日映斜阳,夜浮冷月。日子一年一年过去了,过了多少这样的日子,谁也说不清,能说清楚的就是这样的日子多少年来一直都没改变。
也不知是哪一年,乡里来了个年轻的信用社主任。他也常来冬日里的窑洞,但不只是为收贷款利息,还喜欢跟村民们唠。他说这半年长的时间,就这么闲着,真是浪费了,太可惜了。农民们就驳他,不闲怎的,就这天寒,这地冻的,还能像夏天一样忙活? 也有村民叹口气说,他娃在南方念书,回来说人家那地方冬天也暖和,一年能种两、三茬庄稼呢,一年四季绿油油的,真不赖。于是,众人一阵吧咂嘴,羡慕得不行。
“不用眼红人家,咱们也能。”那个信用社主任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大话。
人们一下愣住了,忽地又轰然大笑了,说:“吹啥牛啊,你说咱这儿的冬天也能种地?”
另一个接着说:“你能把冬天的尾巴割了,给夏天安上?能把冬天变成春天?日能的你!”
“能!咱能把冬天变成春天。”信用社主任竟口气沉稳。
“你是玉皇大帝?老天爷也得跟着四季的腿走道儿,你凭啥?”众人又大笑。
“凭咱们盖日光温室大棚!”主任嘴里吐出个新词儿,众人没听说过。
“那是个啥玩意儿?这么日能?”
“其实也挺简单,有的地方早用上了。”主任笑笑说。
“咋弄的?”有人感了兴趣。
“就是在冬天把地用塑料布裹起来,里面用钢筋架起来,棚里就热起来,庄稼和蔬菜就能长起来,你们就能忙起来,钞票就会多起来,光景就能富起来”
一连串的“起来”,真把村民们的脖子给拽了起来,眼睛也听得亮了起来,手脚不停地抓挠,恨不得马上干起来。
就这样,在村党支部和信用社的支持下,几个胆大的农民先盖起了温室大棚。周围的人们一看冬天里竟能长出绿叶,就信了,一个接一个地跟着干起来。这里缺水,信用社又支持众人合伙打井,有了水,更是枝繁叶茂,满眼都是绿。乡政府还专门从县里请来老师给村民讲温室大棚的种植知识,怎样防治病虫害,人们白天干活忙,就晚上加班学。一时间忙得手脚不停,脑子也忙起来,今天琢磨着怎样种好菜,明天思量着如何卖个好价钱。村民们春夏秋忙着种地,冬天里忙着种菜,嘴上喊着忙死了,手脚却不肯停下来。在网上,我看到了当地的一家报纸上声称:当地的温室大棚彻底结束了塞北农民半年忙碌半年闲的历史,创造了寒冬里的春天,是北方农业史上的一次真正的革命。
县里也出面了,把这个乡村规划成全县温室种植基地的一个小基地,还引进了什么“名、特、优”,实现了什么“精、细、嫩”。后来,全村的人大都盖起了温室大棚,有的一家就盖了好几个.还有的人靠着过去冬闲练就的好嘴皮,竟然坐火车、乘飞机,走出去搞推销了。回来一进村就兴奋地问人:“你在天上尿过尿?”那人一愣,反问:“你尿过?”“当然了,在飞机上呀。”一阵大笑。
后来,为了让外面的运菜汽车进来,乡村两级还修了路,村村通油路。有的村民还专门买了汽车搞蔬菜运输,马路上各种拉菜的大车、小车,一辆接一辆,错车时,还相互鸣笛示意,牛气得很。
再后来,信用社又支持乡里成立了蔬菜集贸市场,还在市场旁边建起了脱水蔬菜厂。村里有的人就进厂当了员工,整日里穿着干净的工作装,用过去那双沾满泥土的手按在了印满洋字码的按钮上,指挥着一条条的流水线。村里识文断字的人说,这就叫“产、加、销”一条龙。村里孩子有时吃着方便面,然后大叫起来:“爹娘,你们看,这小袋里的干菜叶上面写着咱村脱水蔬菜厂的名字啊!”于是就自豪得不行,吃得更香了,嘴咂吧得声音更响了。娘便上来拍一下孩子的脑门说,吃饭声音别太大,不文明。
去年过年,我回到了家乡。天气挺冷的,外面下着雪,没地方去。想让我娘找几个要好的儿时伙伴来家喝喝酒,打打麻将。我娘出去转悠了半天,最后一个人回来了,说:“谁也找不着,都在温室里忙着哩。要见面,你就直接去大棚里见他们吧。”
我只好顶着寒风自己出了村,来到旷野上。大地白雪皑皑,那一座座大棚排成行、连成串,一排又一排,一眼望不到头,既气派又好看。
走进一个儿时伙伴的大棚,眼前顿时溢满了春意,红彤彤的西红柿,绿油油的大葱,直溜溜的黄瓜,还有好多叫不出名字的新品种。伙伴一家人正低着头忙碌,没发现我,我也不忍打扰他们。我环视了一下大棚,发现在他们大棚的钢筋架上,挂着个小收音机,里面播着市场信息。我正听着,忽然听到伙伴在大棚里一边干活一边唱起了信天游:“羊羔羔吃奶双膝膝跪,吃水水不忘那打井的人。双脚踏上幸福路,越走路越宽,越走路越宽”
编后语:阎雪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已发表文学作品300多万字,其中出版《原上草》、《今年村里唱大戏》、《桃花红杏花白》长篇小说三部。本文以幽默风趣的小故事做奠基,把农村信用社新型改革创新服务理念所带来的新气象展现给大家,让读者们想象在美丽雪景的背后,一个个如花蕾般的大棚透着绿油油的青色,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