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云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地规定:到了高中(水平五)阶段,学生要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1-2项球类运动的技战术、较为熟练地掌握1-2套有难度的武术套路和对练、较为熟练地掌握1-2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较为熟练地掌握1-2套舞蹈或健美操、较为熟练地掌握1-2项田径运动技能、较为熟练地掌握1-2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学习1-2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如轮滑、攀岩等”。实践证明淡化技能教学是不可取的,没有了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课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对于运动技能的学习,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或度呢?
一、选择什么样的技能教学内容?
选择运动技能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诚然,每个运动都有它的锻炼价值,选择得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运动技能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运用运动技能坚持体育锻炼;选择得不好,学生只能被动的学、消极的学、无心的学,自然也就不可能提高技能教学的效果,更谈不上用这样的技能进行课外锻炼。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技能进行教学?
毛振明教授曾把现代体育教学内容分为四大类:(1)粗学教材:未来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只需达到初步入门的项目,如棒球、轮滑、体育舞蹈、跆拳道、防身术等;(2)介绍性教材:没有必要掌握,但有必要让学生知道或体验的运动文化和运动项目有关的知识,如高尔夫球、橄榄球、台球、保龄球、登山、极限运动等;(3)精学教材:常见的,可行的,学生喜欢的,教师能教的,场地允许的与学校传统运动项目相结合的项目。如篮球、排球、武术、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4)锻炼类教材:和精学初学教材有关的专项素质练习,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练习,结合技能教学有意识有层次地适时进行锻炼的项目,如走跑跳、支撑、攀爬、搬运、负重等。要很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我们应该把教材分成不同的层次,要将学的、练的、介绍的、体验的内容合理地编排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划分是克服以往体育教学“蜻蜓点水”和体育教学内容低级重复以至学生难以有效地学会学好运动技能的有效途径。选择教材内容,首先要合理安排每个年级的教材数量,每个年级不要安排过多的学习教材,以保证每个年级都要有重点的学习教材的出现,如:现在试行的“模块教学”;其次,要合理安排每个教材的教学时数,根据不同年级的排列的多少和每次出现教材的学时多少合理排列组合和搭配,各个单元要相互匹配共同完成各种体育教学目标。
二、如何把握运动技能教学?
1. 技能教学必须遵守体育教学三大基本规律
体育以其独特的身体练习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体育技能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有其自身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些规律,就能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运用体育知识,学会动作技术,掌握动作技能,增强体质,收获运动过程带来的情感体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有效技能教学应遵循三大基本规律,即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体育教学组织规律;使得教学活动更加丰富精彩,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理想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学规律的巧妙运用,教学规律离不开体育教师独特的教育教学智慧。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检验体育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
2. 技能教学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紧随课程变革步伐,明确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和研究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在实践中,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却并非易事。纵观大多数的体育课及教师的教学策略安排,课堂教学中基本上符合教师“教”的角度,一切顺从于教师预先安排好的教案。学生根据教师安排进行定量的练习,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教师是“主角”,技能强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多数的学生和技能弱的学生只是不起眼的“跑龙套”的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和“听众”。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
“教师的主导性”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质量和强度”,而“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是指“学生朝向自己学生目标清晰度和学习过程中前进动力的强弱”,换句话说:教师的指导性就是“对学习过程的指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实,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教师指导学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下,一个去正确的“导”,一个在主动积极地“学”,因此两者应该说是统一的。没有正确“导”的积极的“学”,只能是“瞎学”;而没有积极“学”的“导”,即使正确的也只能是白费劲的“导”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煽情大师”,善于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和兴趣。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规范准确地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一堂有效的师生交融的技能教学好课常常是将“正确的导”和“积极的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缺少教师的正确指导只凭借学生的积极性的课,是一种无序的兴奋的课,是一堂充满危险的课;缺少老师的正确指导也没有学生积极性的课,只能是一堂消沉和放任的课,当然也不会是好课,我们统称“放羊”。所以在技能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而教师的正确指导才是关键。
3. 正确处理好体育运动技能与运动乐趣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体育运动技能与运动乐趣的关系,以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为例,看似很简单的动作,我们一线教师心里都很清楚,没有一定时间的教学和训练学生是很难掌握这项基本技术,然而光学习这一技术,学生兴趣又不是很高,但是,这个技术要是没有掌握到一定的程度,根本谈不上以后的教学比赛呀什么的,学生就更加没有学习排球的兴趣了。要是让学生好好地练习这一技术,又要花上好多课时,并且学生还不乐意。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有用的运动技能,同时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享受到运动学习和体育锻炼之乐趣是我们追求的体育教学目标,也是体育教学应该期待的效果和境界。但是现在,运动技能学习和体验运动乐趣在实践中有些像“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兼得了,现在的体育教学大有“管起来就死,放开了就乱”的倾向。部分教师对现在的体育课表示出了担忧和不满,认为:现在的体育课是玩得多,学得少;追求表面乐趣多,而追求实际效果少。体育作为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其教学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运动知识和技能,使身心都能得到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实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艰辛,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所获得的快乐情感体验才是更深刻,更具教育意义的。同样的内容和条件,采用不同的教法取得的效果肯定是不同,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教”的艺术。例如排球教学,我们如果先不用硬排而改用软排来学习垫球,再通过一些游戏和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参与热情,教师就能将单调的教材内容上得有滋有味,生动活泼,反之,即使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组织教法单一呆板,也会把学生本来感兴趣的教材上“死”,不仅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回顾排球的历史演变,经过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之后才逐渐演变为现在的6人制。我们的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以这样的历史态度来把握和展现排球教学,那么即便学生的双手垫球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的状态下,依旧可采取对抗性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将诸如双手垫球等个人技术相应的融入其过程之中。如果个别学生仍然无法达到参与教学比赛的水平,那么不妨通过设置“四次击球过网”、和“允许落地一次”的规则来解决。所以改革组织教法是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重要手段。
三、如何制定评价标准?
通过教师的客观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及学生自我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能,但如何评价这里就是一个度的问题。这个技能评价的“度”我认为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例如篮球教学,对于初学的学生传授基础技术就可以了,降低掌握技术的要求和标准,但可以通过各种篮球类游戏来引导学生使其逐步加强对技术标准的理解。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就要传授一些比较复杂和有点难度的具有挑战性的技术。基础好的学生对于学习这样的技术兴趣是很高的,因为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技术动作的质量,在比赛中战胜他人,还可以通过与高水平的人探讨和交流与合作,发展友谊,或者可以得到与某某球星“过招”的机会。有这样的动机难道学生还会对学习复杂的技术感到无趣吗?所以这里的 “度”是无章可循,犹如厨师做菜时的“火候”,该旺时就要旺,该慢时要慢,没有统一的标准;否则又是“穿新鞋走老路”!但我们自己心里还是应该有一个评价标准的。还是排球,一个学期下来,至少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吧,技能差的、一般的要完成对垫球十个以上,或者比赛中能够有个3--4个回合。良好的、好的和很好的应该更多,“度”是不同的。我们要针对这几类学生,把握好他们的“度”,基本就解决问题了。
总之,技能教学的“度”就是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的问题,该如何把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总结再反馈出来,通过不断的探讨研究再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行之有效地的教学风格,这样才能让新一轮的课改目标真正落实到实处,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毛振明. 当前体育教学与改革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