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贷款规模过大的风险与防范措施

2009-09-24 06:43梁燕华
会计之友 2009年19期
关键词:防范风险贷款

梁燕华

【摘要】 由于国家财政暂时无法解决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需求缺口大的矛盾,高校在取得财政拨款的同时,通过举债来筹集急需资金。但是贷款办学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财务风险。为降低高校财务风险,高校管理层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建立科学的贷款决策程序,多渠道筹集还款资金,优化贷款资源配置,建立贷款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关键词】 高校;贷款;风险;防范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各高校为改善教学环境,增加教学设施、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需要不断地增加资金投入。在高校资金来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向银行贷款已成为弥补资金缺口的主要途径。但个别高校对贷款论证不充分,贷款规模偏大,贷款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困难,少数高校甚至依靠贷款铺摊子、上项目,盲目追求高标准,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加大了高校贷款的风险,阻碍了高校健康、有序地发展步伐。2007年3月,吉林大学自曝学校每年利息支出1.6亿元,已经无能力支付贷款。高校贷款数额巨大已经呈现出普遍性,全国高校债务平均达1亿元,一份报告显示,高校债务总额在2 500亿左右。从总体上看,高校凭借自身的力量基本不可能在规定期限内偿还本金。针对高校贷款问题的现状,本文希望从财务风险出发,对高校贷款的风险防范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高校贷款风险的概念与影响

(一)高校贷款风险的概念

贷款风险指企业无法按期支付负债融资所应付的利息或本金而有倒闭的可能性,又称为违约风险。同样, 高校贷款风险是指存在由于债务负担过重而影响高校正常财务支付和不能按期偿还到期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高校如果到期不能偿还银行贷款,就会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现象,严重影响办学质量和人才稳定,制约高校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二)高校贷款风险的影响

1.高校财务管理风险

高校人员庞大,建设项目繁多,贷款规模大,造成还本付息需要极大的开支,有时会超过其偿还的能力,产生资不抵债的风险。同时由于还本付息需要极大的开支,给学校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加上贷款结构的过度集中,在还贷高峰到来时,学校往往还处于建设工程收尾阶段,各项工程和师资力量配比尚未进入正常教学和科研阶段,这使高校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

2.银行金融风险

银行对高校的贷款在审批过程中未按商业贷款条件严格审查,也不设立担保或财产抵押,一旦高校引发财务危机,必将影响银行贷款的按期收回,造成大量的呆滞贷款,引发金融风险。

3. 政府财政风险

高校在民事活动中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国家对高校贷款没有实施过多的干预政策,但事实上大规模贷款的风险最终将由政府来承担。当高校正常教学活动因贷款无法偿还而受到影响,或者银行给政府施加诉讼或破产压力时,政府不得已要为高校的贷款“买单”。久而久之,如果这种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调控,政府承担的风险会越来越大,必定会造成财政上的重大损失。因此,高校贷款引发的财务风险不容忽视,如何防范这一风险是摆在高校、政府和银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防范高校贷款规模过大的措施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

防范贷款风险,高等院校的各级领导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从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出发,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教育发展需要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提倡厉行节约,坚持量力而行,不能搞短期行为。同时高等院校的各级领导要树立风险意识,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使之具备风险决策和防范的能力,要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管理学校和经营企业一样也是有风险的,如果管理、预测、决策不正确,也可能导致学校破产倒闭。特别是公办高校的领导,要有独立自主办学的意识,要改变过去那种执行政府计划、事事依靠财政拨款办学的依赖思想。坚持“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把校内各级经济责任制落到实处,要将风险意识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中,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并有效应对风险。

(二)建立科学的贷款决策程序

贷款之前,一方面学校要制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在总体规划下,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和高校的实际偿还能力确定贷款项目及适度的贷款额度。贷款项目和规模必须经过严格、科学的可行性论证,提高贷款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能搞随意性。此外还要充分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经民主决策、集体研究决定。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的报告备案制度。要把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合并在一块做预算,彻底避免长期以来高校存在的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不一致的情况。因为长期以来事业和基建执行两种会计制度,但随着高校的发展,高校需要的建设资金由原来的财政拨款逐步变为学校自筹,而学校自筹资金主要是银行贷款和事业节余。只有将这两块统筹考虑,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学校的整体财务状况。

(三)多渠道筹集还款资金

当前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信贷政策使得申请贷款难上加难,高校尤其是非重点高校就必须拓宽视野,突破传统筹资模式的局限性,开辟新的筹资途径。首先高校自身应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产、学、研基地建设,积极将科研成果商业化,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充分运用媒体工具开展对外宣传和公关活动,认真做好学校品牌的营造工作,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提供社会服务创造条件;高校还应将负债建设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增加科研成果向收入的转化。其次是建议引入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高校的学生公寓、食堂、购物中心等后勤设施建设,可以借鉴BOT模式,通过签订特许协议,以让渡一定年限的经营权为基础,由外部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安排建设资金,承担风险,最后根据协议将项目的产权移交学校。高校通过BOT融资,既没有丧失办学自主权,又能在短期内利用社会资金解决部分资金缺口,降低财务风险。

(四)优化贷款资源配置

高校作为一个教学科研整体,必须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在确保教学及科研正常需要的前提下,加强仪器设备及其他财产的计划管理。通过科学测算,合理调整、调配资源,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及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以节约经费开支。还应通过高校之间互助,实行资源共享,高校遇到经费困难,可实行资源共享,这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种途径。资源共享的范围正在拓展,从设备,到课程,直到科研、经营,都可以成为资源共享的对象。资源共享是以内涵挖掘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同时,高校教育资源社会化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配置学校的全部教育资源,并直接面向社会服务。它激发了教育资源的活力和生机,有利于提高项目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使用效率,是使高校资产“优质创优效”的有效形式。

(五) 建立贷款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高校要研究国家有关贷款政策和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国家政策和资金市场利率走势以及项目建设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通过优化贷款资金结构,降低贷款成本,减少财务风险。制订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按照贷款本息归还的时间、额度要求,合理安排调度资金,避免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出现延期还款损失。贷款高校要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察、工会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对贷款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贷款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应定期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项目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和纠正。

总之,高校贷款资金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学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又可能使学校承受巨大的财务压力。因此,必须加强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促进高校健康、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永超. 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多元化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8-9.

[2] 吕相元. 论高等学校的举债发展[J]. 经济师,2002,(9):15-17.

[3] 张志和. 对高校负债办学问题的探讨[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1-13.

[4] 连艳玲,高淑梅. 高校财务风险控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0-115.

[5] 印巧云,彭宇飞,王翠芳.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析[J].会计之友,2007,(9):58-59.

猜你喜欢
防范风险贷款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SQL注入防护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