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涌
穷困为教育孩子提供了富人所没有的优势。
女儿7岁时,一个小朋友来家里玩。她看了看我们家,然后问:“你们家是穷的还是富的?”女儿坦然回答:“属于偏穷的。你们家呢?”“属于偏富的。”另有一次,她的一个同学知道我们是租房住后,直截了当地说:“真是太糟了,你们住的房子也不是自己的。”对此,女儿都能淡然处之,从来不觉得自己比谁低。这源于我和她妈妈一直比较关注她对贫穷和富有的态度。
一个孩子的幸福感和家里的经济状况其实并无直接的关系。小孩子除非你特别去教,不会有什么名牌意识。她穿的是旧衣服,不是名牌,但只要舒服,她绝不会介意。她真在乎的,其实是家长花多少时间照顾她、和她玩。所以,如果家长安贫乐道,并且充满自信,孩子也会如此。家长若是因为少几个钱就人前人后抬不起头,孩子就会跟着自卑。
不过,最关键的是和孩子怎样沟通。
我们从来不对孩子回避自己的经济问题。房子小,没有车,我们都痛痛快快地告诉女儿:家里没有钱。不过,我们同时提醒女儿:许多有钱人家的孩子,父母没有时间和孩子玩。你愿意妈妈不在家陪你、照顾你,而是出去挣钱,然后我们买车买房子吗?5岁以下的孩子马上会选择妈妈而不是房子和车。这是孩子天生的价值观念。但当大人把房子和车看得太过重要时,就会扭曲这种价值观念。
一次我们去朋友家。那是一处豪宅。主人是个事业成功的生意人,家里也有位和女儿同龄的女孩。不过我们很快发现,主人把心思全放在招待客人上,两个小时居然不管孩子。后来我不放心,到孩子的屋里一看,主人家的女儿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玩电子游戏,女儿则全无兴趣。再仔细观察,那家里儿童书籍和玩具非常少,乃至女儿无聊时想找本书看都没有。后来我们在回家的路上问女儿:“喜欢你的新朋友吗?”女儿摇摇头告诉我们:那孩子除了电子游戏和电视,什么都不懂。许多自己看的书她都没有看过,谈不出任何有意思的事情。于是我们告诉她:你可以没有什么钱但很富有:也可以很有钱而很穷困。我们家虽然没有多少钱。但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和睦快乐,生活丰富充实。再过几天,她妈妈在谈起相关的事情时再问她:“你喜欢住那样的大房子、过那个孩子的那种日子吗?”女儿坚决地摇头:“绝不!”
有些现实问题,需要大人提醒,孩子才能注意到。有一天我问她:“你愿意放弃钢琴和芭蕾课,省下钱来买个大房子吗?”她说不愿意。当我们准备买房子的时候,女儿特地插进来向我们强调:她宁愿住个小房子,可以省下钱来学芭蕾和钢琴。
可见,教育和钱财对她来说都是财富。但她知道在不同的财富中做选择。这缘于我们不断教育她:物质上的贫富都是暂时的,关键要看你自己的素质。而这种素质,又是通过教育获得的。当年我们从纽黑文的小阁楼搬到波士顿近郊的一套两卧的连体式房子时,女儿兴奋得跑上跑下,她妈妈马上不失时机地教育她:“看看,爸爸工作很努力,受了良好的教育,挣来了钱,所以我们都可以住好一些。”这样,她小小年纪就看到一个努力的人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状况。这种“人生实况转播”,也是富人家不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