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了,为什么不离婚

2009-09-24 06:43谢豪英
家人 2009年8期
关键词:夫妻婚姻孩子

谢豪英

六成婚姻不幸福?

2009年6月25日中午,何晓利和丈夫钱诚走出了上海闸北区民政大厅,他们还是没能办妥离婚手续。这是他们第三次“离婚”。和前两次一样,每次都手续齐全,临到最后,都有一方打了退堂鼓。这一次,是钱诚表示要再冷静冷静。

和很多试图离婚的夫妻一样,何晓利夫妻的故事毫无新意:何晓利和同事的暧昧关系被丈夫发现,丈夫钱诚无法容忍,双方经常吵闹,最后闹到离婚。同样和很多夫妻一样,在紧要关头,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牵绊他们,使他们走不出最后一步。

根据上海19个区县婚姻登记中心的调查,2007年沪上有27374对夫妇办理了协议离婚登记,平均每天75对夫妻分道扬镳。工作人员说,像何晓利夫妇这样,在离婚登记处“临阵脱逃”的也不在少数,毕竟,结婚离婚都是大事。

中国婚姻法研究所2D08年底所做的一项数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从2006年起至2Da8年止,三年来中国平均的离婚率应在30%以上(包括民政系统和法院系统离婚的总和),且呈现持续上升态势。

如此高的离婚率,不能不让人忧心忡忡。更为严峻的是,有相当多的婚姻,尽管维持着表面的完整,却暗流涌动,危机重重。深圳市法全婚姻咨询事务所主任刘伟民告诉记者,有婚姻问题,且自觉不幸福的婚姻所占比例大约是总数的60%以上。另一项数据则显示,有高达80%的婚姻有离异企图。

从某种意义上,高潜在离婚率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离婚有成本

深圳市法全婚姻咨询事务所主任刘伟民认为,直逼欧美的高离婚率不完全是坏事,它反映了中国民众对婚姻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法律与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应该说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应当给予理性的看待。

事实上,现代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婚姻状况越来越宽容。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的婚恋观随着社会大变迁更加多元化,离婚于今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甚至一度成为“潮流”,以至朋友相见,问候语也成“你离了吗”。对离婚人士,社会不再投以猜测、鄙夷、好奇的复杂眼光。尤其是2003年10月开始实施新《婚姻登记条例》之后,离婚登记程序大大简化,给在痛苦中煎熬的怨偶大开了方便之门。

但是,为何还是有那么多的问题婚姻不愿解体?

成都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庄明告诉记者,这是出于婚姻功能的考虑。对很多夫妻来说,情感的需求不是婚姻的主要因素,还包括经济、后代、性生活等多种需求。婚姻存在与否,也主要是从婚姻的功能和社会对离婚的宽容度来考虑,例如他们在打算离婚时,会从这些方面来衡量,离婚带来的收益和成本和不离婚相比哪一个更大。当离婚后各方面的收益小于不离婚时,很少人能下决心结束婚姻。“社会宽容度”,在今天尽管已经相当大,但当事人仍会有一定程度的面子观。

按照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家庭论》的说法,如同存在着商品市场一样,也存在着一个婚姻市场,由于寻求新的伴侣需要投入时间、货币等资源,所以,大多数人尽管在婚姻市场上没有得到最大化的效用,但也不愿打破已存的家庭。如果一个人从新婚中得到的效用大于离婚的成本,那么,他就会选择离婚。

刘伟民把有问题、自觉已经不幸福的婚姻,却不离婚的情形归纳起来为几点:

(1)考虑到孩子还小,担心离婚对子女负面影响太大,故拖一拖再说:

(2)如果离婚将面临家庭共同财产被依法分割,出于对财产的保护或担心对财产经营产生影响,故勉强维持婚姻的外壳:

(3)出于对生活费用的依赖或者未来生存的考虑,暂不离婚也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4)考虑到单位的升迁与发展前途或面对亲戚朋友的面子观念,暂不离婚也许是明智的选择:

(5)对于功利型的婚姻,当期望的目标尚未实现,也许坚持就是胜利。

例子实在不用列举,放眼周围,除了真正夫妻和美,愿意白头偕老的婚姻,那些因为各种问题走到婚姻边缘的家庭,最终“悬崖勒马”,或多或少有这些生活层面的考虑。和西方男女没有爱情则分手相比,中国人要考虑的东西的确多得多。一段婚姻,往往不是简单考虑两情是否相悦的问题,还夹杂了许多社会内容,比如抚育子女、家庭经济的分割以及社会影响等。有时候,仅仅因为某一方的“面子”,就能几十年如一日地维持并不满意的婚姻。中国式结婚有太多非感情因素,中国式不离婚更是非感情因素以绝对优势压倒情感需要。

你的牺牲未必值得

在所有阻碍问题婚姻解体的因素中,不可否认,子女是最大的原因。这也是为何年轻的80后更容易离婚,而为人父母的70后、60后面临更多障碍的原因。当下的中国人,尽管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但当面对孩子的时候,仍然有更多传统的观念,或者说有一些基于天性的护犊意识。对相当多的中国家庭而言,孩子意味着全部,为孩子作些牺牲,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女性。

的确,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数据显示,在超低龄犯罪中,单亲家庭的孩子超过60%。这让很多企图离婚的夫妻望而却步。也因此,有不再相爱的夫妻貌合神离,甚至相约各自找情人,待孩子成年后再履行离婚手续。

但孩子不是救世主,挽救不了死亡的婚姻。相反,在不幸的婚姻里,不相爱的父母对孩子有着更大的伤害。在记者采访中,一个高一孩子说:“我宁愿他们离婚,也不想看到他们天天吵。”他告诉记者,他总认为自己是个罪人,为了让他有个所谓完整的家,父母都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他的父亲有一个相爱的女友,至今还在苦苦等待;他的母亲最近也交了一个不错的男友,但忍痛分手了。每次回到家,他都小心翼翼,生怕惹父母不高兴;他不喜欢弹琴,为了讨父母欢心,硬着头皮考级……

这个孩子的家庭是完整的,但他的心理并不比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健全。当父母以为自己做出了巨大牺牲的时候,这样的牺牲实际上未必达到了目的。

同样,有的夫妻为了双方老人不离婚。陈显和钟梅梅便是这样的例子。夫妻双方分别来自青海和湖南,在深圳安家9年。如今双方感情破裂,但陈显的母亲已经71岁,和他们一起生活,天天警惕地注视着他们,时时敲打儿子说,祖祖辈辈都没有离婚的,离婚等于要她的老命。而钟梅梅的父母在老家,一直以这对争气的女儿女婿为荣,她不忍让他们失望。

不管是为孩子,还是为父母,还是为没有挽救价值的婚姻表现婚姻表现。

▲对方已全无爱意,对自己心不在焉漠不关心。别的什么人,的确很有“责任感”,很符合“道德”,但拿婚姻幸福作代价,牺牲不可谓不大。我们忽略了一点:两性的结合,只有给双方带来幸福,才可能是神圣快乐的。一旦婚姻成了了无情趣的情感枷锁和负担时,它不但会给当事人带来精

神上的压抑和身心的痛苦,而且还会因家庭氛围的长期紧张冷漠,影响子女性情的形成和未来的处世倾向。很多社会学调查显示:糟糕的婚姻关系带给子女的心灵创伤,要远远大于那些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单亲家庭。因此,很多社会学家建议,如果婚姻发展到只剩下维持某种形式的情况,离婚将是最好的选择。生活毕竟是自己的,生命不可能重来,拿自己一生的幸福和孩子的心理健康来做无谓的抗衡,到头来,很可能是一把辛酸泪。

英国学者艾尔默·莫德在评价托尔斯泰的一生时,感叹:“因分离而痛苦要比勉强生活在一起好的多。出于对人的尊严的维护,有时候,离婚是必要的罪恶。”或许,当夫妻情意不再的时候,适当地“自私”一点,短期看是一件很不地道的事,从长远看,却是利人利己的选择。

新凑合时代

上世纪80年代,作家谌容有一篇小说《懒得离婚》,生动描绘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婚姻状况:凑合。那时婚姻,较少爱情的成分,更多的是双方条件的优化组合。事实上30年前的漫长岁月,婚姻于国人更多的是经济扶助、保险、养老等功能,即使感受不到婚姻幸福,也只能勉强维持。当婚姻对于人生的保障功能越来越弱化的时候,爱情越来越凸现出它在高质量婚姻中的分量。因此才有那么多的人,因为爱情不再而离异。

天津妇联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人们已把离婚如同结婚一样看作是自己的一项基本权利。81.7%的人把感情作为维持婚姻的最主要因素,只有12.1%的人认为子女是维持婚姻的重要因素,认为是经济因素的仅有1.5%。对待离婚,有78%的人主张好合好散。

但恰恰因为这一代人结合时具有爱情基础,从另一个方面说比没有感情结合的前辈们更容易“凑合”。上述调查还显示,面对婚姻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表示暂时不离婚的占44.1%,31.1%的人表示要看问题的严重性。整个社会在婚姻观上显示出宽容而多元化倾向。这种宽容不注意会酿成对“凑合”的纵容。记者在重庆天爱心理咨询所见到一对前来咨询的夫妻:两人结婚10年了,这几年觉得感情变淡了。很自然的,他被一位年轻女人吸引,坠入爱河,一度想要离婚和情人结合。但真的商谈离婚细节的时候,丈夫罗某犹豫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现在尽管没有激情,却不能说有多么不幸福,他不清楚真的离婚和情人结合后,是不是一定比现在更好。因为未来生活的不可预知,离婚进展缓慢。一段时间后,罗对自己绝望了,对自己说,认命吧,凑合吧。但这种“认命”多少带些不心甘,于是,总无法和情人分手,总是消极地期待时间冲淡一切,或是自己老了没有精力折腾……

除了确实出于经济方面考虑的功利婚姻,只要是还能“凑合”的婚姻,或多或少都还有一定的感情,也许是残存的爱情,也许是相处日久亲情般的感情,也许仅仅是生活的习惯……这也是高达七成的离婚人士心生悔意的原因,同时,也是感情复合的基础。石家庄绿洲情感婚姻心理咨询中心司马画竹认为,85%的婚姻危机是可以挽救的。婚姻危机其实有两层含义:既是“危险”也是“机会”。它让很多也许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婚姻的人开始去思考:我在婚姻中到底想要什么7同时,伴侣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好好沟通,无论分手还是继续都是两个人共同的决定,这样也能让双方更好地沟通。

如果连这一点基础都没有了,仅仅出于子女或是面子勉强维持,几乎没有幸福可言。与其消极地敷衍地面对婚姻,还不如理直气地阳光化地离婚。

猜你喜欢
夫妻婚姻孩子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