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开辉
汪峰,我最喜欢的歌手之一,我一直认为,中国的这些音乐人、流行歌手们应该把他当成一面镜子,当成榜样,无论是做人,还是做音乐。
汪峰用流行音乐的元素诠释着摇滚的内涵,表达着内心的真实感受;用摇滚音乐的批判精神指导着自己的创作,甚至是心灵的方向,因此他既得到了流行乐迷的称赞,更得到了摇滚乐迷的认可。
真正的艺术家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希望把自己内心里的想法和看法表达给别人,让更多的人接受,他们或许并不会以此来衡量自己是否成功,但是他们绝对希望看到有更多的人接受自己的思想。而失败的艺人为了这个目的不择手段,最终失去自我,成为金钱的奴隶,或者成为老板的棋子,当然还有第三类人,他们只是小丑,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那么我们更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汪峰获得成功并不是偶然,幼年学习古典音乐,并且接受了十多年的正规音乐教育,他知道什么是艺术,他懂得旋律背后应该包含什么,他的音乐充满人文关怀,让你听过之后总会有片刻的沉寂思索,他是一个严肃的音乐人。
从鲍家街43号开始,汪峰的音乐中就存在一种想冲破现实的力量,并且把它作为自己音乐的精髓,虽然那时的他并不知道冲破之后要去向何方。鲍家街43号的两张专辑中,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汪峰在音乐上的野心,他不想只追求一种风格偏安一隅,而是想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反思,对生命的关爱,从后来的音乐中我们可以看出,汪峰的歌总是不会离开生命和生活,青春与爱情。
汪峰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他能够随时把握生活的细节,哪怕是转瞬即逝的一些状态,他把这些都记录在音乐中。《晚安,北京》在描述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之后,发出了一声声嘶吼,让我们感受到那种内心的翻腾,最后又以一句“晚安,所有孤独的人们”重新归于平静。
我们喜欢汪峰的音乐,一定是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共鸣,哪怕只是某时、某处的一致;还一定是因为他唱出了你无法表达、无力表达,却又很想宣泄的一种情感,这其实就是人文关怀。对汪峰来说,他需要拥有一颗平静质朴的心,还要拥有过人的音乐造诣。帮助一个人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但前提是你要能够驾驭你的灵魂。
汪峰是孤独的,他的内心是孤独的,甚至是自闭的,但幸运的是他能够用音乐这种语言来表达这份孤独,更幸运的是还有很多人和他一样孤独。汪峰注定不会成为超级大众明星,不过在汪峰们的世界里,他就是明星,他就是指引。几首曲子过后,你忽然觉得自己背负的压力好像轻了一些,自己的困难好像少了一些,虽然生活还要继续,但是你已经有了无穷的力量,如果生活已经降至谷底,那么每一个动作都将是进步。
从做事看做人应该是最准确的,人一生的轨迹就是由无数个事情组成。汪峰做人同样是成功的。我试着在百度中搜索“汪峰 绯闻”,却找不出一条花边新闻,虽然找到了几条关于汪峰作品有抄袭嫌疑的文章,不过经过认真对比之后,我还是认为那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借鉴,或者说是耳濡目染之后的一种流露,因为整首歌曲仍然是表达了汪峰的真情实感。我们可以说“我爱你”,也可以说“I love you”,难道后者就是抄袭了英国人的东西吗?和大陆某些歌手嗲声嗲气的唱歌相比,和某些人什么歌都拿来R& B化相比,谁才是真正的抄袭?
经过岁月的历练,汪峰的音乐表达更加直白,也许直白真的比深奥更加高尚,也许将近不惑之年的他更加明白岁月的匆匆流逝,也许精神社会的动荡更加让他珍爱自己那颗自由的心。D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