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应对金融危机实施“产业振兴计划”的背景下,要拉动西部的经济总量,重振装备制造业昔日雄风,成了西部的重大战略选择。
优势:门类齐全,各有特色
作为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西部的装备业门类可以用“大而全”来形容,在12个省市区中,除青海、西藏外,其余省市区产业包括7个大类、37个中类,门类比较齐全,各有特色。
排在前四位的四川、重庆、陕西、广西,装备制造业各有优势,是本省市区的最大工业行业,也是支柱产业之一。像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中,四川的优势是发电成套设备;重庆的优势是大型输变电成套设备;陕西的优势是输配电及控制成套设备。三省市之间优势互补,成为我国两大发电、输变电基地之一。
国防工业实力雄厚,军事装备制造位居全国第一,这既是西部装备制造的特色,又是西部装备制造业最大优势。西部国防科技工业已发展成为覆盖航天、航空、兵器、核、船舶等行业的完整体系,在航空、航天、核电、电子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跟踪研究和自主开发能力。
西部装备制造业的起点比较高,改革开放后更是积极引进、消化吸收、从仿制到自行设计和研制,大大提高了自主研发能力,使西部地区在发电设备、重型装备、军工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还有一些专用技术、高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西部的中心城市,如西安、成都、重庆、兰州等也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密集地,已经形成了高新技术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如,西安市的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兵器产业园等,重庆的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船舶基地等,成都的核工业、航空、电子基地等。
问题:产业链条短,综合效益差
“从总体上看,西部装备制造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几大问题,这也是近些年西部装备制造业落后于东部的原因所在。”西安石油大学教授吴文洁,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肯定地说。
“首先是西部装备制造业的总体竞争力不强。”吴教授介绍,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凭借其区位、观念、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先于西部与国际市场接轨,装备制造业在更高起点上得到快速发展。相比之下,西部的发展则显得乏力,特色依旧,原有的优势却逐步减弱。从西部各省市区来看,在全国31个省市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排名中,除四川排名12、陕西排名14外,其他均在20名以后。从装备制造业企业来看,虽有二重集团、东方电气集团等骨干企业,但能进入中国500强,特别是能进入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技术项目的产品和企业并不多。
从综合效益看,也处于落后局面。从“一五”、“二五”、“三线建设”,到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60年的建设使西部装备制造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积累了较大的资产存量。但由于种种原因,西部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西部装备制造业的产值利润率为2.41%,资产利润率为1.74%,远远低于全国装备制造业4.74%和5.35%的平均水平;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工业增加值分别是西部的五倍和三倍,利润总额分别是西部的十三倍和七倍。这充分说明西部装备制造业资产质量低,经济运行效益差,经济效益与产业规模极不相符。
尽管西部装备制造业门类比较齐全,但产业链条比较短,成套能力薄弱。比如四川、重庆和陕西,门类覆盖了装备制造业小类的80%左右,在全国仅次于江苏(90%左右),与上海、浙江、辽宁不相上下,但由于生产比较分散,集中度不高,导致成套设备的研制能力不强,没有形成有机的、强大的产业链,从而失去了最大部分的效益,制约了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比如陕西的飞机、汽车目前主要是建立组装生产线,真正获利高、具备核心技术的发动机等关键部件产品仍靠国内外购置,产销的整车获利少。2007年,陕西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8%,低于全国10.71%的平均水平,更低于一些经济发达省市的30%的水平
但西部装备制造业大型骨干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普遍比较低。调查显示,2007年陕西省企业研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1%,而全国的平均值在1.5%以上,表明陕西装备制造业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还相对滞后。
另外产业组织程度低。西部装备制造业企业大多数是“三线建设”时期建成的,企业布点分散,大而全、小而全的特点非常突出,产业组织程度比较低。其结果,一是企业经济规模偏小,大企业不大不强,缺乏带动力强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二是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不够发达,中场产业(中场产业是指处于最终产品装配工业和基础材料工业之间的零部件、元器件、中间材料制造业)薄弱,严重影响了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形成,使西部失去参与国际分工、承接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小企业不专、不精,没有特色,生产的产品性能不稳定,可靠性较差,影响了成套设备的整体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企业的发展。
振兴:调整布局,构建集群
长期研究装备制造业的著名经济学者、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昭宁教授认为: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给西部赶超、缩小与东部的差距提供了机遇。东部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的阵痛期。一旦东部地区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么将进一步拉大与西部的差距,挑战更加严峻。”
曾教授认为,振兴西部装备制造业,仅仅靠几个装备大省市区“各自为战”或“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西部省市区必须联合起来,结成区域性一体化的战略同盟,形成合力,才能从激烈的装备市场中产生总体性的叠加效应。
因此,曾教授建议,首先有必要成立一个反映各省市区政府意愿、能获得各区域普遍认同、具有民主的治理结构的跨行政区组织协调机构,建立在分享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协调机制。打破省市区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相互开放资金、人才、技术、产权等要素市场,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装备资源,强化要素聚积,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西部装备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另外,西部必须尽快培育壮太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做强龙头企业。为此,要加强研发设计和总装调试、服务营销,精简生产的中间环节,除保留部分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外,尽可能扩大外协部分,或通过改制等形式剥离出去;实施名牌战略,在巩固和提升现有名牌装备产品基础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研制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的名牌产品;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名牌产品,走嫁接引进的新路子。
同时要提高当地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建议西部各省、市、区及地市国资委近期做一个调查模底,认真模清省、市、区内外配套状况,并列出清单,如果省、市、区内或当地具有配套能力的企业,由政府出面与龙头企业进行信息等方面的沟通和联系,以提高配套率。
还有,就是要尽快调整产业布局。西部各省、市、区各类各级开发区首先要明确行业定位,实行错位发展,尤其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中定位在发展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建成西部综合性装备制造业基地。
在招商引资中,应主要承接国际上转移过来的装备工业。为克服各自“大而全”格局。对于专业园区,无论新建或扩建,原则上都要求整体或部分迁出至开发区和各工业园区;其次,区内企业要以主业为中心,提高产业关联度,延伸产业链,建成全国知名的装备制造专业化基地和西部装备制造业若干子基地。而区县工业园区,应充分利用区县劳动、土地和资源的低廉优势,重点发展中低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基础类装备业,主要承接从东部地区转移的零部件、元器件生产和西部大中型企业与军工企业内剥离出来的中场产业部分,形成若干个“块状”中场产业集群。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气象万千”,给西部提供了赶超的机遇空间,西部尽快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已经迫在眉睫。盼望西部“老装备”再次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