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教育失衡与反思

2009-09-23 04:55周汉锋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师生化学课堂教学

周汉锋

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师生互动日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一、化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涵义

化学课堂师生互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小组和学生全体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对话、互相理解和互相作用的过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化学课堂师生互动就是保持四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防止人为的“生态破坏”,但在实际教学中“生态失衡”的现象屡见不鲜。

虽然师生互动的理念响彻多年,但若亲临化学课堂或对部分师生进行座谈,不难发现师生互动还流于形式未见实质。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失衡现象作一剖析。

二、化学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失衡现象

1互动方式单调,多师生之间的互动。少生生之间的互动

在互动中,直接参与的主体只有两种,即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又以个体、小组和全班存在。如将他们加以不同组合,就可以把师生互动扩展为八种类型:师班、师组、师个、生生、生组、生班、组班的互动。前三者是师生互动的直接表现,后五者是师生互动中的间接表现,也称为生生互动。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互动的主要方式是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则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两者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在师生互动中,又是以师班和师个的互动为主导。小组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成为实质性的具有互动价值的功能实体,故师组互动也鲜有体现,生组、组组的互动则更为缺乏,只有在化学分组实验中体现较多。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班级授课制本身所蕴涵的广泛的社会关系没有受到充分的关注,每个学生只和教师发生联系,学生之间还没有形成有实质性联系的整体,学生之间的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还没有作为真正的教育力量自觉地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

实际上生生互动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同伴文化”的合作交流中发生思维的碰撞,对学生主动建构化学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体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互动对象不公平。多优势群体的互动,少弱势群体的互动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并非对所有学生投入同等的情感态度和给予同样的互动机会、内容,而是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采取“有差别的待遇”。与教师互动的对象往往是成绩优异、表现优秀的学生或者是学生干部,甚至受家庭背景、性别、座位等因素所左右,这类互动对象称为优势群体。

不公平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互动机会的不公。教师倾向性地选择互动对象,这在课堂提问中有明显的体现。即使在提问率较高的课堂上,有的学生在一节课中多次被提问,有的则无人问津。(2)互动时间的不公。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教师在与学业失败者的言语交往中,往往缺乏耐心,较少给他们思考和充分表达的机会,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而在与学业成功者的言语交往中,往往表现出更大的耐心,持续时间也相对较长。(3)互动内容不公。教师一般倾向于让成绩差的学生回答“判断性”、“描述性”较强的简单问题,而让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论证性”较强的复杂问题。(4)互动关系不公。在与学习成绩优异者互动时,更倾向于民主,多采用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言语,对他们表现出较高的期望,而对学习成绩差者,更倾向于专制,多带有否定性和控制性的口吻,甚至存在侮辱现象。

化学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应该消除对互动对象的偏见,坚持教育公平、人人平等的原则,使每位学生都享受参与的权利和责任,避免成为制造和扩大学生两极分化的“罪魁祸首”。

3互动内容不广泛,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

按师生互动中侧重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三种: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最注重的是认知互动,其次是行为互动,而最忽略的是情意互动。由于传统教育体制下升学指挥棒的影响,传统的教学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在现今的化学课堂教学中仍然根深蒂固,只要熟记化学知识、大量操练习题就行,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未受到广泛重视,不愿多花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更舍不得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去合作和探究,怕浪费时间和精力,师生缺乏真诚的心灵沟通和真挚的情感交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有的为了达到对学习的专制,甚至滥用体罚等不正当行为,压抑学生的个性成长。

因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以知识本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观念改成以情意道德为本位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一知识与技能”的观念,使学生知情意得到全面发展。

4互动情境不和谐,多非合作性互动,少合作性互动

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境存在着一定的不和谐音符,他们之间的不合作成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既表现在教师一方,也表现在学生的一方。从师生互动角度来看,教师为了达到对学生的控制,不是采用民主的方法,而是常采取高压政策,制造和激发了学生的敌视和对抗,学生轻则表面屈从而内心抵制,重则与教师发生正面直接冲突,导致出工不出力的恶性局面。从生生互动角度来看,课堂中的交往主要表现为个体独立式和相互竞争式,而互助合作式的成分较少。个体独立式的产生可能是由于部分学生知识基础和交际水平的障碍,导致自信心下降,产生自闭心理,也可能是部分优势学生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缺乏与人沟通的习性。相互竞争式可能是争强好胜或平时矛盾所致。

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认知结构,搭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尽量做到异质互补,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交流与合作情境,采取民主的手段,充分发挥情感的教育力量,消弭消极因素,使合作与竞争相得益彰,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5互动深度不有效,多表面性互动,少实质性互动

不管是在大量的师生互动还是量少位微的生生互动中,都广泛存在形式化,为了互动而互动,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深层次思维,这实质上是一种“虚假互动”,根本不具有教育性或教育性很弱。究其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生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丢失大量光阴,影响了信息量的灌输,不管学生的承载能力,深信“喂得多,吃得饱”的谬论。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误认为“师问生答”搞得越热闹,互动就做得越出色,但这仅是互动的一种表面形式。在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中,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强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缺乏观点的交锋和思维的碰撞,少见激烈的辩论和强烈的反驳,因而这不是一种有效互动。有些互动问题过易,无需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凭个人记忆就能轻易解决,进行交流和讨论只是流于形式和过场而已,起不到实质性的效果。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难度适宜的爬坡性问题,同时为学生知识的建构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尽量把师生互动搞得表面繁荣而不失内涵,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

针对上述化学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五种失衡现象,急需为我国化学课堂教学重新“把脉”,找出应对之策。

三、互动失衡的反思与对策

1从观念入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角色观、师生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从思想认识上进行武装,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是顺利开展师生互动的前提。教师要注意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者、引导者、促进者、研究者等角色。师生之间应是平等的,是一种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关系。交往互动才是教学的本质,要改变传统的被动授受式学习,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社会性,师生互动是重要的体现形式。

2掌握师生互动策略和方法,了解师生互动的有关教学模式

掌握了师生互动的策略和方法,即拿到了开启师生互动的钥匙,为师生互动的贯彻执行从行动上指明了方向。创设良好的合作竞争氛围,做到教师期望和学生期望的合N--致,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效能感,并建立适当的动力激励机制,为师生互动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同时尝试一些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筛选出行之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欣慰的是目前有一大批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已涌现出来,笔者曾在硕士论文中构思了化学“问题——互动”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沈贵鹏,初中课堂口头言语互动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1):48~50

[2]郭华,教学交往研究的教学论意义,教育科学,2001(2):22~24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师生化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