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屏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贵州通史》是一部大型史书,全书共五卷,273万字。它记载了贵州高原从远古到当代长达二十多万年的历史,史料翔实,内容广博,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等各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叙述总结了贵州的发展历程、重大历史事件、地方特色等,是学习研究贵州发展史的权威资料。读完全书后,使我对贵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感慨不已,同时,对欠发达、欠开发的现实思绪万千,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是有感贵州有过的辉煌,源于文化;贵州现在的问题,根在文化;贵州未来的发展,希望也在文化!
原始社会,贵州高原有灿烂的文化。这主要得益于贵州高原纬度偏低、海拔较高、洞穴繁多、气候温和,有大量食物可供古人类谋取,有大量石料可供制造石器,当时的诸多因素都适宜人类的生存发展。农业社会时,由于贵州农业自然条件差,劳动生产率低,贵州高原成为全国贫瘠之地。工业社会,交通原因造成的物流成本高昂,使我省的资源优势转化不成经济优势,贵州与全国差距进一步拉大。
罗斯托经济起飞理论认为,经济起飞有四个条件:一是思想条件,二是社会条件,三是政治条件,四是经济条件。这四个条件,前三个都是文化直接作用的结果。以此判断贵州发展,贵州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然而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区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多种文化没有实现交融,没有形成主体文化。就目前来看,贵州文化属于一个大拼盘,分属于巴蜀文化、湘楚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也都相互割裂,这种“集体无意识”,使得贵州缺乏统一的文化共识和文化认同。
胡锦涛同志任贵州省委书记期间曾深刻指出,贵州“不可能、也不应该照抄照搬沿海开放地区的做法和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伟大事业,是一个长远蓝图,要求我们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发展之路,或者叫贵州模式。真正形成贵州模式,需要文化支撑。吴越文化产生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创新+创业”文化打造了美国硅谷。因此,我们要把贵州文化与贵州优势结合起来,依靠我省能源、矿产、生物、旅游、文化、气候、人力资源优势,形成贵州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从产业上,要发挥贵州优势;在特色上,要体现贵州文化。文化的使命,就是要通过共同的文化认同,形成贵州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通过独特的发展模式。体现一种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