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拯救中国”是指鹿为马
——29日,由江苏省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复苏·跨越2009中国房地产走势”高峰论坛在南京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再次重复“房地产正在拯救中国”的论调。但其实,在房地产对GDP贡献最大的2007年,其对GDP增长的贡献也没有超过1%。这意味着,我们不惜代价挽救的只是对GDP增长贡献不到1%的一个产业,而对GDP增长贡献10%以上的其他产业则成了牺牲品。不是房地产挽救了中国,而是房地产的非理性暴涨影响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复苏的步伐。没有经历真正调整的房地产,在积累了更大的泡沫之后,必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一颗地雷。(资料来源:7月31日新闻晨报)
◆建“金融中心”岂能一哄而上
——26个以上的中国城市都以建立金融中心为目标——尽管专家认为一个国家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金融中心,但“金融区”依然是中国城市最渴望诞下的金蛋,成为区域金融中心仍是中国城市最向往的未来之一。一个城市一旦成为“金融中心”,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带动城市的发展,好处显而易见。放眼国外,即使在金融业很发达的美国,也没有这么多的金融中心,更多城市只是承担和金融中心相配套的角色。如波士顿是基金中心,旧金山是高科技中心,华盛顿是金融管理的核心区。可是我们一下子就有这么多的城市提出建设金融中心,谁也不愿意做相配套的角色。这本身就说明我们的某些城市太急功近利。(资料来源:7月31日新华网)
◆上海模式又到蜕变时刻
——上海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经济一直以两位数的增长领先全国。但今年上半年,上海经济以5.6%的增长,落后于全国7.1%的平均水平。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逼迫上海不得不尽快突破传统增长模式,寻求新的增长之道。这些年来,上海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统计表明,这与上海经济增长的走势相比,并不协调。现在,“上海GDP落后全国”,与其说是一次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机遇。上海历史上有过创造奇迹的经历,这次会怎么样呢?(资料来源:7月30日上海证券报)
◆收回闲置地王应成为全国性行动
——房价疯涨,政府和开发商都在喊冤。到底是谁推高了房价,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辩论,我们依然是雾里看花,而且越看越晕菜。各地不断翻新“地王”身价,地价蹿上去了,房价还会跌吗?更让人忍无可忍的是“地王”晒太阳,广州2007年诞生的27幅地王中,直到今年6月竟然有24幅未售或者未动工。广州市国土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对闲置地王动刀了,据报道,广州8家没有如期缴交土地出让金构成违约的地王,要被收回土地使用权并被罚款。到底是地价推高了房价,还是房价拉高了地价,我看一时半会儿也不会辨清楚,但是,从规范土地开始,我们还是能做的,毕竟,晒太阳的地王就在那晾着呢。(资料来源:7月30日信息时报)
◆贷款新规能保资金进经济实体吗?
——为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固定资产贷款业务行为,提高固定资产贷款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经济科学发展的作用,近日,银监会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其实,要保证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必须净化外部经济环境,必须使得外部经济环境正常、有序和健康。如果股市楼市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而不是投机性很强的场所,没有泡沫式财富效应,实体经济对信贷资金就具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就不会被股市楼市夺走。当前,股市楼市的非理性上涨引发的财富效应已经使得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越来越难。这个问题不解决,只从技术性的支付渠道进行限制,不是治本之策,也远远不够。(资料来源:7月30日中国网)
◆“不带血的负增长”应被理解
——在已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的省(区市)当中,22个省(区市)GDP增长“超8”,其中保持2位数增长的有14个,而山西成为唯一一个负增长的省份:GDP同比下降4.4%。据悉,煤炭企业的重组、关闭等是山西经济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今年2月,山西代省长王君表示“山西不要带血的GDP”。这个以煤炭为主导行业的特殊省份,目前正在进行的调整产业结构、重组关闭煤炭企业等,被外界看成是“不要带血的GDP”的重要举措。有了这个背景,拿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的话说,就是“山西上半年GDP增速为负,在预料中”。其实,只要产业结构调整到位,山西即便出现全年负增长——干干净净的负增长——也应得到中央高层与广大民众的宽容与理解。(资料来源:7月30日海峡都市报)
◆创业板应少些投机多些创业
——十年磨一剑。酝酿了10年的内地创业板,近日起接受发行申请,创业板大幕正式开启。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具有高科技、高成长性,但也具有高死亡率,退市风险较高。对于这一特殊的资本市场,必须有特殊的游戏规则。尽量少些投机,多些创业——在中国内地的创业板草创之际,提出这样的警醒是非常有必要的。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已出台的相关上市和监管规则,在“鼓励创业”和“防止过度投机”之间的平衡上作出了可贵的努力。同时,创业板本身的创建也是一次艰苦卓绝的“创业”,不能有一蹴而就的侥幸心理。(资料来源:7月27日广州日报)
◆中国制造与市场细分——走出“走高端路线”误区
——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中国企业要走高端路线,提高产品的档次和价位。”但我们同时看到,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一些高端品牌店前门可罗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降低消费标准,到一些走大众路线的连锁店购物。而同时,美国最大的商家、一直以“总是廉价”作为品牌宣传语的沃尔玛门口,停车场上门庭若市。如此巨大的反差,让人不得不思量,在日益细分的市场面前,我们的企业战略万万不可想当然,如何在大众化路线与高端路线之间取得平衡,是我们走出国门先要仔细思考的问题。(资料来源:7月24日第一财经日报)
◆中央与地方:财权再分配
——1994年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中央政府的财政集中能力越来越强,集中比例越来越高,地方财税收入比例持续下降,收入来源不稳定,正规和稳定的税源趋于枯竭,形成了中央财政宽余、地方财政紧张的局面。为满足财政支出需要,地方政府主要依靠乱卖土地,乱收费和乱挪用专项基金来满足支出需要。要改变中国目前分税制度与中央以及各级政府事权不尽衔接的状况,就应按照中央政府研究战略、制定政策、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职能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服务职能,立足现行管理服务重心下移的基本趋势,财政分配结构应当逐步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分配格局,巩固和维护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扩大和提高县乡(镇)财政收入比重,调控和压缩省、地市的财政收入比重。(资料来源:7月22日南风窗)
◆人民币渐入新升值期境外资金洞若观火
——对于下半年流动性的分析要跳出目前信贷创造流动性的思维惯性,应该看到,新一波的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潮已经到来,人民币将在明年重新步入中长期升值轨道,而境外资金从3月起就已开始大规模流入境内,成为流动性供给新引擎,并有望在信贷创造减弱后成为流动性供给主引擎。根据2005至2007年的经验,大规模境外资金的流入将会继续推升境内资产价格。考虑到新形势下人民币升值是中长期趋势,可以预计:境外资金的流入将接棒信贷创造,成为流动性的新来源,而境内资产价格有望继续在流动性的推动下进一步上升。(资料来源:7月20日中证网)
◆规范创投行业灰色地带
——杭州红鼎创投涉嫌集资诈骗的案情曝光后,调查发现,创投企业通过私募方式融资,容易演变成非法集资。来自业内的共识认为,应尽快制定有关私募基金的法律法规,并引导本土创投行业逐步走向规范。现行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对创投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规定是,创投企业的投资者不得超过200人。杭州市发改委认为,以创投名义从事非法集资活动,行为隐蔽,发改委作为一个产业指导部门,在问题暴露之前很难掌握其真实情况。其实,在创投和私募的法律环境建设上,国外已有成熟做法。例如美国规定私募股权基金的合格投资者净资产必须在100万美元以上。另外,规范的私募运作应提供融资标准格式的文本、定期披露风险,同时指定或建立专门机构进行监管,强化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诚信义务和投资者的风险教育等,以促使私募基金在法律框架内健康发展。对于尚属起步阶段的我国创投业而言,行业规范建设和严格的监管亟待“补课”。(资料来源:7月20日瞭望新闻周刊)
◆保增长未必能促就业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净出口仍然拉后腿,消费变化不大,唯一能拉动经济增长的只剩下投资了。在投资“单引擎”的拉动之外,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已经是有目共睹。预计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将超过9%,第四季度甚至可能达到10%。而投资的增长靠的是地方政府的热情,以及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各地政府纷纷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作为一项政治工作来抓。增长是保住了,但挑战依然严峻。从民生的角度来看,增长只是一个数字,就业才是真金白银;经济增长只是一个手段,收入增长才是最终目的。而如果换作以促就业为考评目标,恐怕当前的形势就不容乐观了。(资料来源:7月20日第一财经日报)
◆力拓间谍案反映中国经济安全危局
——最近,力拓间谍案似有越闹越大趋势,也成了国内外舆论近来关注的一个焦点。但中国媒体和经济专家对此案的讨论已经超越了案件本身,开始反思中国的经济安全问题。我们无须夸大力拓间谍案的影响,但从此案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安全因下列特殊情形而面临严峻形势。首先,在中国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对一些不该保密的或已经过时的秘密还列为机密而保护着,但是,对一些应该保密的机密却不能很好地保密起来。其次,境外利益集团一般通过在华机构和个人进行利益输送、政策游说以及商业情报的搜集等方式,来获取中国的经济情报。第三,由于西方掌握着国际经济的话语权和规则,为了进入国际市场,很多中国公司主动请国外投行、会计师事务所或评级机构进行咨询、审计、评级,这当中就有很多核心数据与规划等重要商业机密被其获取。(资料来源:7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小学生为何能成“包公”
——7月26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在全区公检法系统265名干警竞职笔试中,聘请18名少先队员担当“监考官”,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监考的小学生们当场抓住25名作弊考生。此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少先队员“监考官”的行为,对我们改进干部作风至少应当有三点启发:第一,要打牢立党为公的思想根基。第二,要强化干部的执行力。第三,要培养干部诚实守信的品格。继杭州聘请网友当“监考官”之后,武威市凉州区聘请少先队员当“监考官”的做法,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但这决不会也不可能成为常态。需要的是,我们应当从中受到教益,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资料来源:7月31日中国网)
◆铁路事故眼下是否过于频繁了
——6月29日,两列火车在湖南郴州站相撞,造成3死63伤;7月27日,一列火车在兰新线乌鞘岭隧道内起火,1700余乘员徒步摸黑逃生;仅过了几天,焦柳线又有一列火车脱轨,造成4死50余伤。一月之内,发生列车事故三起。先不说这些事故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过于频繁的列车事故,已经足以在大众心理层面产生振荡。三起铁路事故已经发生了,“实事求是”的调查自会有它的说法。但这不应该妨碍我们反思:到底是偶然性大一些呢,还是必然性大一些?人在天灾面前是不是束手无策,或者说,灾害可不可以避免?人为什么容易疏忽大意,这纯属个人问题,还是有体制原因?我们不妨放下“调查结论”的包袱,不带先入之见,开始反思。(资料来源:7月30日长江日报)
◆低保户和官员谁更应该申报财产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城市处处长刘喜堂表示,即将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社会救助法(草案)》中对低保家庭申报财产的监督监察会有所加强,低保家庭要实行家庭财产申报制,申请低保家庭资格必须填报家庭收入情况,然后再去核查。低保家庭要实行家庭财产申报制,此言论传达的信号直接而准确——中国终于有财产申报制了。但这一信息让人百味杂陈,因为此番财产申报的主体是低保家庭,而公众念兹在兹的申报主体则是官员。在官员财产申报制久久难以普遍性破冰并纵深铺开的现实语境中,让低保家庭申报财产,会不可避免地让人进行比较,从而生发不平之想。低保家庭不是不应该申报财产,但与低保家庭相比,官员似乎更应该申报财产,也更有着浓厚的民意期待。(资料来源:7月27日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