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设全球城市的基本构想与对策建议

2009-09-22 08:04倪鹏飞
开放导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香港

[摘要]面对中国内地的迅速崛起,香港处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的关口。香港若要继续与内地共赢并带动内地发展,必须重新定位,即经过10~20年的努力,将香港建成全球城市。

[关键词]香港 全球城市 金融中心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9)04-0062-05

[作者简介]倪鹏飞(1964—),安徽阜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城市竞争力、房地产金融。

全球城市是具有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都市。全球城市是世界发展潮流的引领者,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国际经济决策的总枢纽。建设世界城市是一国引领世界的战略平台,是繁荣国家引以为豪的标志性工程,是发奋图强民族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中国在迈向经济强国的征程中,应当把建设全球城市纳于自己的发展战略。香港与内地在过去30年里,演绎了一段全球最精彩的国家与城市互利共赢的传奇故事。面对全球化以及亚洲和中国的崛起,香港既负有使命也最有条件成为全球城市,但是过去长期不变的目标定位,不仅给香港自身带来了问题和困难,同时也给内地城市发展带来诸多羁绊,已经不适应中国和平崛起的全球战略。因而有必要对香港进行重新定位,即经过10~20年的努力,将香港建成全球城市。

一、香港作为未来全球城市的基本构想

未来香港作为全球城市,就是要发展成为与北美的纽约、欧洲的伦敦相匹敌,影响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国际一流大都会。香港未来应成为国际交往中心、信息资讯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管理决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全球各类精英人才的聚居地。

香港建成世界城市后,全球、亚洲、中国和珠三角的城市体系将发生重要变化。全球城市体系将可能演化成亚洲的香港、北美的纽约、欧洲的伦敦三足鼎立,综合功能同处于最顶级,具体功能各有领先,三者共同引领世界城市发展,既相互竞争,又互有分工,相互合作。

在亚洲,香港将超越东京,位居亚洲之首,亚洲城市体系将可能演化为一个全球城市和若干区域层级的世界城市或中心。中国城市体系将可能演化为香港是一级世界城市,上海是二级世界城市,其他一些城市可能是三级世界城市或区域性国际化城市。

香港可以借鉴伦敦模式,扮演类似于伦敦的角色,即依托中国内地,又不局限于中国,致力于服务亚洲和世界,成为亚洲和世界跨国公司的总部集中地,世界金融中心。上海、北京可以借鉴东京、芝加哥的模式,发挥类似于东京、芝加哥的角色,主要依靠本国经济及跨国公司总部聚集,以及其他跨国公司的国家办事处,发挥影响世界的作用。

未来香港成为全球城市,大珠三角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都市区之一,区内分工合作会更加明显,香港应该成为珠三角的龙头和核心城市,主要发展金融中心、管理中心、服务中心;深圳将与香港“合为一体”担当高科技和创新中心的功能;澳门成为亚洲娱乐中心;广州为区域性国际城市,综合服务南中国和东南亚的中端市场。其他城市为世界制造基地,它们相互配合,融为一体。

二、 香港建设全球城市的必要性

(一)应对全球竞争,支持中华民族复兴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化与地方化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城市在全球活动和地方事务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城市竞争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体现,更加直接而激烈。由于世界城市对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意义非凡,建设全球城市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竞争战略。

捷足先登的欧美国家,面对发展中国家及城市的凸起,力图保持和继续提升其地位。在欧洲一体化和欧元诞生后,伦敦为应对法兰克福竞争,不仅在金融上积极推进大变革,而且通过发展文化创意等知识性产业,力图保持其在欧洲及其全球的中心地位。纽约面对伦敦变革带来的巨大增长,提出建成网络化城市领导信息革命,率先在全美建成智慧化政府领导世界。

正在苏醒的亚洲国家更是跃跃欲试,希望建设自己的世界或全球城市。东京近年来国际地位发生动摇,日本正力图使东京成为处于领先地位的国际大都会。韩国开始致力于把首尔建设成东北亚的枢纽城市,力图争夺亚洲经济增长极。尽管中东战乱不断,阿联酋也确立了“迪拜:世界第一”的发展目标,在沙漠上迅速崛起,世界城市初现端倪。悉尼将其定位为聪明的城市,积极发展信息、金融、管理等高技术和高服务产业,目标是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中心。新加坡在其发展中,明确提出将其建成智慧岛,提出发展“软件”,建成信息等高技术世界中心;配套“硬件”,提供一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强化“心件”,培育市民,吸引外来人才,加强社会凝聚力。

中国要从经济大国快速成为经济强国,无疑需要高级别的世界城市作为“发动机”。在全球尤其亚洲其它城市竞争激烈,资本和生产要素流动便利的现代经济条件下,将香港建设成为全球城市,有利于提高香港的地位和信心,有利于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有利于中国在全球及其亚洲的经济竞争中争取主动。

(二)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保持香港和内地的互利共赢

香港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区域性世界城市,保持持续繁荣和进步,实现“香港明天更好”就必需走得更快,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和内地经济互利双赢,成为世界区域合作的典范,原因在于香港经济和内地经济处在不同级别,能够互相补充,相互推动。当前,内地城市发展迅速、产业不断升级,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继续保持香港与内地合作,需要香港看得更远,服务更大的市场,同时也给内地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

过去香港一直是内地与国际市场连接的中介和桥梁,随着内地的改革开放及其加入世贸组织,内地和国际市场的直接联系加强,香港必需转化角色,成为内地发展的经济发动机, 成为内地企业全球管理决策的基地和枢纽。这都需要将香港建成全球城市。

三、 香港建设全球城市的可行性

(一)亚洲区域未来必将出现全球城市

世界城市仅可能产生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区域。亚洲国家未来将全面起飞。目前,日本已成为发达国家,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等正在向发达国家或地区迈进,东盟各国经济开始渐次起飞,中国和印度两个古老的大国迅速崛起,并带动周边国家及地区迅速增长。多数为发展中的亚洲国家,在信息化、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高速推进中,未来将带动亚洲全面崛起。亚洲的经济规模已经占世界30%以上,预计到2025年,亚洲的GDP将占世界GDP近50%的份额。在1990~2005年的15年间,如果以购买力平价(PPP)来衡量,亚洲对全球增长的贡献为44%,未来这一数字还将大幅提高。

亚洲巨大的经济总量、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全面的转型崛起,将使世界经济的空间体系进一步改变,全球出现三大经济重心,未来作用越来越大,亚洲经济增长的核心区不仅可能而且必须有一个指挥和控制全球经济的顶级城市,与伦敦、纽约匹敌,担当服务亚洲和全球经济的重要角色。

(二)若干亚洲城市面临的挑战

成为全球城市需要一流的软硬条件和国家基础,东京、首尔、上海、新加坡、迪拜、孟买等一批亚洲城市虽有望或已经成为世界城市,但都面临着一些严重的挑战。东京文化保守、制度严格,国际化程度低。新加坡国力弱小,周边政治关系复杂。首尔的基础功能相对较弱,国家规模小,区位相对不利。迪拜国力弱小,周边国家政治局势不够稳定。悉尼区位不利,发展势头弱。孟买的基础功能相对落后,社会问题较多。上海基础功能相对落后,法制体系、经济自由、金融监管、专业人才等方面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香港拥有建设全球城市的优势

香港拥有天然深水港,毗邻珠三角城市群,背靠中国内地,位于亚太地区的中心,同时是连接北美洲与欧洲时差的桥梁,区位条件十分优越。香港的核心优势,在于高度国际化的城市、便利的营商环境、法治体制、自由贸易制度、自由流通的信息、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完备而庞大的金融网络、一流的交通及通讯基础设施和先进的支持服务,以及高教育水平的工作人口与高效率和精力充沛的企业家互相配合。此外,香港还有庞大的外汇储备、自由兑换的稳定货币,以及低税率的简明税制。香港是东西方的桥梁,特区拥有高度自主权,国际交往软硬基础设施十分优越。

英国伦敦金融城最新公布的全球43个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数,香港排在第三位,不单超越新加坡,还遥遥领先于包括东京在内的其它亚洲金融中心。世界城市的权威机构GaWC与GUCP根据1999年数据,香港作为世界城市排在第二级别上,香港的连通性指数仅次于伦敦和纽约排在第三位,如果按照新的数据香港的位置会更好。综合比较,香港自身的许多软硬条件可与纽约、伦敦相媲美。而香港的国际化程度和自由化程度均高于伦敦和纽约。目前香港和纽约、伦敦相比较主要是人才方面和业务量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

(四)香港拥有建设全球城市的国家基础

世界城市可能产生于世界经济体系的核心国家内,而中国的崛起和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的关系,为香港政治、经济、文化业务量和管理、决策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中国正在向核心国家迈进。近30年来中国一直保持10%左右的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中国的GDP占全球比例超过5%,整体经济规模居世界第3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达到15%以上。中国在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同时,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技术知识引进和吸收不断增长,跨国公司逐步形成,中国在消费、生产、贸易、原材料、就业、生活质量、资本市场等方面,深刻影响世界经济。中国国家竞争力居15位,超过日本。中国和亚洲国家主要是经济上互补、贸易上互惠的依存关系,中国作为人口和经济大国的强劲增长,带动了周边亚洲国家的发展。预计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09年超过日本,2030年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从而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2.香港与内地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与美国与纽约、英国与伦敦的关系不同,香港是中国相对独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不过由于区域经济的互补性和政治推动(CEPA),香港与中国内地的关系日益紧密,并且正趋向一体化发展。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成为香港建设全球城市的坚实基础。

目前香港与伦敦、纽约的差距主要是业务量的差距,内地企业到香港融资,允许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可以大大提升香港的金融业务量;内地货物的增长与自由贸易,可以进一步提高香港贸易业务量;内地崛起以及服务贸易开放,香港可为内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和其它商业支持服务。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跨国公司兼顾内地和亚洲其它国家,将更多地落户香港,更多内地跨国企业有意拓展亚洲甚至世界的业务而将总部置于香港。

3.港珠澳一体将有力地支撑香港成为全球城市。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实际上已经形成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人口2700万人的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合作区域,成为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成长区之一,并且正趋向一体化发展。

四、香港建成全球城市的策略权衡

(一)发挥历史渊源的优势,利用文化认同

建设全球城市主要决定于自身国家的力量,但是全球的力量也不容忽视。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中国提出将香港建成全球城市,可能要比将内地某一城市建成全球城市,更少阻力和敌意,也可以更多地利用全球之利。因为香港尽管已经回归中国,国际社会对香港依然保持高度认同,长期被视为最自由化的地方。

香港建设全球城市,为东西方文化所认同,香港具有创新精神、自由,以及地理和文化交汇的特质。前香港总督彭定康认为香港是代表了一个东西方都感到宽心和自在的亚洲;香港正处在黄金时期,它面前有一道桥,一端是作为一个位置优越的通往中国的门户,另一端是作为一个顶尖的国际金融中心。

(二)应对国际合作与斗争,化解一体化风险

目前西方国家在政治军事上对中国采取遏制的战略,构建“亚洲北约”,对中国实施全面包围,同时试图通过经济一体化渗透政治战略。中国应反制“亚洲北约”和反制经济渗透。将香港建成世界城市,在地缘政治上,可以通过香港这个中国掌控的全球城市的力量,突破“亚洲北约”岛链;香港可为中国传递一体化的最大利益,同时可减少经济一体化对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既参与一体化,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发挥大国经济的核心作用。

(三)证明一国两制的成功,促进祖国统一

回归12年来,香港经历了部分外资撤离、亚洲金融危机、非典事件、全球金融危机等考验,战胜许多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香港若成功建成全球城市,将进一步验证一国两制成功,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意义重大。

五、香港建设全球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香港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雄居世界城市的第二级。但2000年香港特区政府将香港的未来定位为亚洲国际都会,仍然是第二级,显然定位过低了。香港回归之际,国家提出“香港明天会更好” 目标是模糊的;“十一五”规划强调“保持香港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的中心地位”;国家没有将香港纳入国家统一的发展规划;国家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定位,与香港是相同的。香港的这种定位给香港也给内地发展带来不少不利影响和问题。

(一)关键要素流失,内部动力不足。香港定位不变,内地飞速发展,香港信心有所动摇。一些企业、资金和专才转向内地及他处,香港内在动力有所衰减。香港引进外资企业增幅由2002年的17.3%降到2006年1.3%。2005年香港专才迁往内地增长176%,而外地来港专才下降14%,近20万香港高素质人才流入内地。过去12年香港人均GDP仅增加10%,而最近5年较大增长,主要是中央采取的自由行以及CEPA政策所致。

(二)产业升级缓慢,竞争优势下降。香港定位不变,缺乏宏伟的产业政策,产业升级缓慢。一般制造方面,原有的优势产业,如玩具、制衣、家具、汽车等市场逐渐萎缩。高科技制造方面,新材料、新能源几乎空白,生物制药刚刚起步,电子产业发展艰难。一般服务业方面,贸易、航运、物流、商业服务、房地产、旅游、知识含量低,升级慢,国际和区域地位开始下降。知识服务业方面,金融服务、创意文化、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总体发展优势明显,但结构不尽合理,与纽约、伦敦相比比例低,与新加坡、首尔、曼谷等亚洲城市相比发展不够快。

(三)软件接轨遥远,硬件通连狭窄。香港定位不变,内地迅速升级,两地竞争的趋势明显,加上香港与内地是国内境外的关系,这使得政府间在探讨合作时,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错失良机。香港对外开放,对内相对封闭。在软件上,除了经济和金融体系差异外,香港与内地在人员、货物、服务、货币、资金、技术、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平等使用有许多制度和技术障碍;在硬件上,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资讯等基础设施还不能广泛地、无缝隙、低成本连接。这一方面影响内地利用香港吸引全球资源、开拓世界市场、影响全球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香港利用内地资源、服务内地企业、开发内地市场。

(四)市民素质偏低,高端人才流失。香港的定位影响了政府在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市民整体素质严重偏低,2006年中学及以下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为70.5%。本港高等教育普及率低,在17至20岁组别的学生中仅57%有机会接受大专以上教育,大专以上人口仅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24%。重视成绩,创新能力差,大学课程不完全适合市场需求,供求在技术上错配;留学生发展微弱,外来留学生2006年仅1700名;人才引进手续繁琐,外来人口比例不到10%。与此同时,生活成本、国际学校、社区援助,尤其是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香港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加上市场预期因素,致使金融、创意、文化、科技、高级管理及专才大量流失。

(五)科技投入不足,产业与研究脱节。区域商业都会而不是全球商业都会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香港发展高科技和知识经济的决心和志向。首先,香港政府对科技缺乏重视,香港2004年科研占GDP的比重仅为0.7%;科技投资一般来源有三:政府、学院、产业界,香港只来自学院;科技基金较少,缺乏大胆的支持科技的计划,也缺乏有力科技创新激励和奖掖制度。民间赚钱氛围比较浓厚,科技创新氛围不足,急功近利,担心科研有风险,不愿进行研发投入,研发力量薄弱,这是香港产业升级缓慢的主要原因。 香港科研实力近来提升较快,但是科学研究一直脱离产业,科技转化能力弱,致使知识产业发展缓慢;香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智能香港建设,也有待于加快。

(六)国际交往基础差,防务面临挑战。香港过去以发展经济为主,有关亚洲商业都会的定位不追求国际文化和政治交往。尽管香港具备非常良好的政治和文化交往的软硬条件,但目前缺乏世界文化活动和政治活动的业务基础。香港是最自由和国际化的城市,也是国内外敌对分子活动猖獗的地区。若将香港建成全球城市,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在此的间谍、破坏活动也会随之升级,同时作为国际经济、金融、文化、交往中心的顶级城市,安全和防务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六、香港建设世界城市的对策建议

(一)统筹全国规划,重新定位香港。中央及各级政府应着眼应对全球城市竞争,谋求全国城市共赢发展,迅速调整大中国城市体系规划,将香港、澳门甚至台湾纳入新的全国城市体系规划。中央政府应与特区政府沟通,对香港进行重新定位:将香港建设成全球城市。按照“世界一流,引领全球”的标准,为香港建设全球城市创造外部环境,支持全球城市的载体建设;利用国家信誉与香港特区政府携手,向世界共同营销香港。

(二)提升产业素质,领导关键产业。香港政府应该制定清晰而有效的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通过税收优惠和利用行业标准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创意,提升一般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技术含量和产品服务质量,淘汰落后产业,促进香港产业整体素质逐步提升;对于知识产业,香港政府更应采取大刀阔斧的措施,创造环境、提供条件,有重点地扶持和吸引关键高科技制造业和知识性服务业,但对于一些战略性的知识产业和企业,政府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和全局发展,不计一时一地之得失进行帮助和直接参与争夺。

中央政府应积极支持香港作为全球城市的基本产业的发展。首先将内地涉及国际金融的放在香港,使香港成为中国海外筹资和进行国际金融交易的主要场所,其次,支持内地跨国企业将总部落户香港,使香港成为中国跨国公司管理、决策和指挥的中心之一。支持内地科研院所、城市、企业与香港的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发展香港及内地的高科技产业。区域合作发展香港的高科技产业。支持和鼓励香港生产服务业为内地发展作贡献。

(三)促进软件接轨,加快硬件直通。香港要建设全球城市,既需要内地经济国际化的支撑,也需要更大的总量和发展空间。为此,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及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扩大香港与内地的相互开放,加快与中国内地,尤其同珠三角的一体化。1.推进软件一体化。逐步丰富和完善CEPA,不仅逐步实现人员、货物、服务、货币、资金、技术、信息的自由流动,而且降低两地居民居留权的限制,人民币港币自由兑换、使用和经营,资金自由的融通,技术、信息无障碍、无差异利用。参考加拿大与美国的办法,实施“一地两检”,最终向共同市场和一体化迈进。在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留意开放步伐对两地货币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2.推进硬件一体化。尽快将香港纳入全国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体系,加快、加密和扩大香港与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铁路、公路、航海、航空、桥梁、资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尽快实现基础设施的无缝隙连接和直通,尽量减少两地人员、货物、服务、信息流动的时间,减少成本和简化手续。

(四)建设教育枢纽,改善生活环境。发展教育体系,确保人人皆才。充分利用内地和香港的教育资源,建设教育枢纽,建立适合香港发展的高水准的市民终身教育体系,普及高等教育,重视创新,重视能力培养,改革大学课程使之适合市场需求。打破条条框框,发展留学生教育,确保香港拥有质素不断提升的工作人口。中央政府本着合作双赢的原则,采取多种方法和渠道支持香港发展世界一流的教育。改善生活环境,吸引全球英才。一方面,香港应把握未来高端人才对生活环境需求和生活方式变化的动向,精心打造适宜高端人才工作、休闲、创意、娱乐的居住环境,改进引进人才政策,简化人才引进手续。另一方面,内地与香港密切合作,探讨共赢机制,共同治理城市和区域环境污染,保护并分享资源环境及生活空间。

(五)提高科技地位,引领知识经济。全球城市应该是全球技术创新的中心和知识经济的制高点。香港应将以前建成东北亚创新科技中心的定位改变为全球创新科技中心。1.重视科技创新,营造创新氛围。香港政府应制定“建设创新性城市”的战略,在资金投入、制度设计、文化营造采取大胆和激进策略,支持香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要创造有利的营商环境,使自主创新成为推动香港经济成功转型和知识业发展的重要动力。2.建设数码香港,领导信息革命。修改并加快实施建设数码港的计划,率先将香港建成世界智能城市,为全岛、全国居民提供信息化的生活、工作、学习、创新服务,通过发达的全球网络领导世界信息革命。3.建设科技园区,加快科技转化。扩大和改进科学园的建设。通过科学园汇聚和培育更多的专门从事应用研究的世界级科技人才,开展改变世界的应用科学研究。积极支持大学、科研机构与实业界的联系与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六)推动国际交往,加强安全防务。全球城市应该是国际交往中心,既可以产生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又能吸引相关高端人才。中央政府应支持并帮助香港争取更多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组织总部或办事处落户;承办更多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的国际论坛和会议;涉及中国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交往中,也更多一些安排在香港地区举行。为了维护香港及国家的安全,确保中国和平崛起和香港世界城市的建成,必须构建信息时代的与全球城市相适应的安全防务网络体系,强化香港的安全防务。

[参考文献]

[1]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3、4、5、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

[2]香港经济日报.香港,醒醒[M].香港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3]杨汝万.全球化背景下的亚太城市[M].科学出版社,2004.

[4]杨汝万,沈建法.泛珠三角与香港互动[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

On HK's Perception of Global City and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Ni Pengfei

(CASS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Trade, Beijing 100004,China)

Abstract:Confronted with the rising of the economy of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meets with both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HK should reorient its economy with 1 or 2 decades of efforts to be a world city, if it is to maintain a win-win situation withMainland China and to be a growth pole toMainland China.

Key words: Hong Kong,world city,financial center

(收稿日期: 2009-05-07 责任编辑: 垠喜)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香港
非洲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金融动态: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概述
香港ifc商场夏日呈献
香港ifc商场 本季好FUN乐
香港ifc商场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