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 蜀
我们需要地震遗址博物馆吗?答案是肯定的。建一座地震遗址博物馆,把“5·12”那惨痛的一瞬凝固下来,其巨大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没有谁能够否认。人们的分歧不是要不要博物馆,分歧只是要怎样的博物馆。
针对公众的质疑,地方政府和负责规划设计的专家均强调:其一是博物馆并非即时修建,而有待上级审批;其二是用于博物馆的开支仅1.35亿,其它天价开支均用于其它项目。
可是,如果我们真的对遇难同胞深怀敬意,如果我们真的对生命深怀敬意,其实,一块碑,一堵墙,一根烛,一杯酒,一首歌,足矣。何须造价逾亿的雄伟殿堂?
全部的问题正在这里。生命圣地应该是单纯的,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份规划是太不单纯了。所谓生命纪念,只是这整个规划的火车头,被附加了太多的东西,或者说,被附加了太多的商业。
固然不可过于清高,但宾主之别总该有,总不能让商业喧宾夺主吧。商业的归商业,灵魂的归灵魂。在这生命的圣地,商业能否稍稍退后一步?能否少一点商业,多一点人文;少一点喧嚣,多一点宁静;少一点功利,多一点纯净?万丈红尘,总该有一块小小的角落,让我们的灵魂可以片刻休息吧。
从这里,其实也可以看出我们对生命的态度、对人的态度,这实际上从根本上体现着我们的素养,体现着我们的文明水准。可不慎乎?可不戒乎?
(摘自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