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罗伯特·弗兰克
最小的损失就是最大的获得。
你应该把音响的音量调小吗?
坐在一把舒服的椅子里听着音乐,这时,你发现即将播放的下两首歌是你不喜欢的。要是你的音响能预设程序,你可以让它跳过这两首歌,可它没这个功能。于是,你必须决定:是站起来去把音量调小,还是坐着等这两首歌放完。
调小音量的收益是不必让你不喜欢的歌骚扰你的耳朵,成本则是从椅子上站起身来的麻烦。倘若你正坐得十分舒服,音乐也不那么让你无法忍受,尽可以随它去。可要是你坐下的时间还不太长,又或者音乐太烦人,你恐怕宁肯麻烦点也要站起来去调小音量。
这样简单的决定,我们可以把相关的成本和收益换成货币表示。先考虑从椅子里站起来的成本。假设有人给你1美分,让你从椅子里站起来,除了这1美分之外,你没有任何这么做的理由。你会接受这个提议吗?大多数人不会。可要是有人给你1000美元,你肯定会毫不犹豫地站起来。所以,你的心理保留价格——也就是你愿意从椅子里站起来的最低价格——介于1美分到1000美元之间。
要想找出临界值,不妨在心里默默投一次标,你一美分一美分地往上加价,看到多少钱的时候你愿意站起来。临界点的高低,显然取决于环境。有钱人的临界值往往比穷人要高。
假设你站起身来的保留价格是1美元。你可以再通过类似的心理投标过程,判断你最多愿意出多少钱让别人去帮你把音量调小。这一价格可以衡量调小音量的收益。
为什么航空公司提供的机上餐那么难吃?
人人都抱怨过飞机航班上的东西难吃。我们似乎理所当然地觉得航班上的食物该和餐馆里的一样好吃。但这样想有道理吗?
成本收益原则认为,当且仅当收益大于成本时,航班才应当改进饭菜的质量。食物更好吃的收益或许可以根据乘客的付费意愿来衡量,即更高的飞机票价。倘若美味的饭菜要增加10美元的机票钱,恐怕大多数人都愿意买单。问题在于,要在一万多米高空中的狭小机舱为所有乘客及时准备这样一顿饭,成本恐怕很高。比方说,航空公司可以从飞机上拆掉20张座椅,安置一套设备精良的现代厨房,聘用额外的人手,在菜品上花更多钱,等等。可是这样做的话,每名乘客额外承担的成本,恐怕就是100美元了。尽管我们所有人都对航班食品抱怨连连,可很少有人愿意承担这笔额外负担。所以,航班食物注定要继续难吃下去。
把事情做好需要时间、精力和费用,可惜这些都是稀缺资源。把稀缺资源用到了一项活动上,其它的活动就用不上了。提高一件事的质量,必然意味着降低其它事情的质量。每一个明智的决定都必须对此加以权衡。
应对稀缺因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微观经济学大多牵涉到研究人类在稀缺条件下如何选择的问题,但不少人却说,这个主题很过时,因为物质匮乏早成过去。
此种观点对“稀缺”二字的看法失之狭隘,毕竟,总有些重要资源供应短缺。希腊船王奥纳西斯死时拥有几十亿的身家,游艇上的高脚凳全都装饰着精美的象牙,他的钱几辈子也用不完,然而,他所面临的稀缺问题,比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奥纳西斯患有重症肌无力,这种神经疾病会让人日复一日地愈发虚弱。对他来说,重要的稀缺资源不是金钱,而是时间、活力,以及从事日常活动所需的身体技能。
重要的稀缺资源亦不仅限于时间和金钱。假设有个朋友邀你去吃自助餐,想想你会面临什么样的经济选择吧。你必须决定怎样装满你的盘子,即便你并不富裕,钱也不是问题,因为你想吃多少都可以。时间也不是障碍,因为你整个下午都有空,而且很高兴跟朋友一起打发这段光阴。这里的重要稀缺资源是你胃的容量。
每一个选择,都牵涉到重要的稀缺因素。现在,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培养独特的直觉,“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每天荐自《牛奶可乐经济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