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从追求优质到追求理想

2009-09-21 07:15骆建平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8期
关键词:读书学校发展

骆建平

学校的基本职能是传授知识、塑造灵魂,培养人才。从现代教育的过程看,孩子将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应该是学生在适学年龄除了家庭以外,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孩子的第二个“家”。

都说“爱校如家”,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些现象不得不令人思考:有些学生爱讲话,但在学习过程中不爱发言;他们爱运动,但不爱体育课;他们在家可能是好孩子,在学校却不能按照要求约束自己;他们需要一个集体,却不愿意到学校。普通学校存在的现象,也同样存在于优质学校。

那么,什么样的学校是学生喜爱的学校?

学校定位的选择:优质学校或理想学校

据山东省潍坊市对学校校长、中层干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调查,一般认为的好学校主要有五大核心要素:1.教师优良的业务素质;2.学校优良的物质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3.人本化的学校管理模式;4.积极的校风和学风;5.好的校长。

这里所说的好学校指的是优质学校。从上面的评价要素和认同情况看,优质学校主要是从学校外部人们的感受来定位,观察的着眼点都集中在学校的可测指标上,而忽视了学校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感受。

对许多普通中学,要达到上述优质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和过程,其实普通中学可以把学校发展的目光转向建设师生心目中的理想学校。

理想学校更多的是遵从学校的组成人员教师和学生的感受来确定,学校是否给他们带来愉悦和幸福,学校是否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条件。

简单地说,我们所理解的理想学校,不在于学校得了多少奖,学校的硬件如何好,学校的教学成绩多么好,而在于身在其中的成员的认同和主观感受。好学校是可以感知的,我们没有最好的条件,但我们可以创造心目中理想的好学校。

办好理想学校的思考

1、创造出爱学校的理由

(1)建设好学校的“特有”文化

学校要建设自己的特有文化,学校文化应该在学校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创建学校文化需要载体,这些载体是可视的,学校文化可以在学校的环境建设、氛围布置上表现出来。文字、图画、绿化、雕塑,甚至教室和办公室的布置,都是学校文化的体现。创建学校文化,还可以借助各种方式方法,文艺、体育、科技、传统的学校项目和与时政相关联的活动,甚至一场晚会、一次比赛、一次主题班会、一次谈话,都是学校文化的创建机会。文化是一种可以感染人的东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可以在活动中交流,可以在交往中相互影响。

文化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当它融入每个人的意识中,就会自然地从师生的言行举止中展现出来。

(2)建设一支敬业、渊博、高尚的“特别”教师队伍

教师素质影响着学校文化建设的程度。

我们需要高尚的教师。我们期望教师品德高尚,情操高雅,志向远大,既教书更育人。

我们需要敬业的教师。有献身教育,关爱学生,把教育工作当事业的职业操守,才能做好教育者、生活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我们需要渊博的教师。好学上进,学识渊博,不断提高,善于传教,丰富生动的教育才能创造愉快的教学。

拥有高质量的教师,学校应该注重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品行。选人看品德,育人重美德。二是抓提高,实践积累、教研提高、培训提质。三是职业观教育,文化引导,事业留人。

拥有层出不穷的优秀教师,拥有敬业、渊博、高尚的教师,学校教育才能为学生接受,学校才能成为学生喻快学习的乐园。

(3)开设学生喜欢的课程和开展“特色”的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爱学习是从爱学校开始的,爱学校是从爱学校的活动开始的。”

学校既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课程,又要重视针对自己的实际和特点开设学生欢迎的学校特色课程。学校课程建设要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和需求。学校的课程管理重点是把理念转变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把课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场所,转变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场所,转变为合作学习的场所,转变为学与教智慧发展与交流的场所。

学校开展的活动应该始终贯彻一个理念:为学生智能的发展、潜能的发掘、特长的发挥服务,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服务,使学校真正成为自由呼吸的思想田园。

2.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感

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学校生活应该是人一生中的一段快乐时光,她为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愿望,教师是一项特别的工作,教师的幸福感尤其重要,不幸福的教师很难塑造出学生幸福的心灵,很难塑造出幸福的学生。学校应该为教师和学生的完满生活创造条件,让教师工作过程充满幸福。要注重建设好学校生态,避免教师的职业倦怠,减少过重的压力、无限的责任、繁琐的管理以及文山会海和检查等,真正形成宽松的工作环境。

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注重通过教育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让学生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热情。从道德建立角度,学校要重视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以教师的道德形象为模型促进自身的成长。

3.让学习成为一种文化享受,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

(1)要培养学生会读书

教学生读书,有几个层次:教学生能读书、愿读书、会读书。能读书是基本要求;愿读书,把读书作为一种乐趣,则是另一个层次;会读书,能够把书本知识的精髓深刻理会,并加以内化,形成自己的见解,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能力。

阅读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作为学生的学业指导者,教师指导学生热爱读书,通过阅读增长见识,就是帮助学生与知识为伍,与智慧同行。

(2)要教育学生爱学习

成都青羊实验中学校长季应朗有句很有道理的话:人的一切不幸都源于不爱学习。初中阶段尤其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学习书本知识、学习应付考试的知识才叫学习,一切有益于学生心智发展,一切有助于提高学生生命质量、一切可以为学生未来做准备的尝试都可以称为学习。教育学生爱学习,就是帮助学生提高生命质量,享受学习带来的幸福。

(3)要教会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要注重启动内化、主动学习。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是一个不断的过程,终身学习对每个人的工作和事业都已成为必然。教,是为了不教,是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4.办学要重视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发掘人的潜能。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从学校的角度,办好教育,不是单纯追求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追求学生的素质提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上,首先要注重对课改精神的理解和对教学规律的研究,让课堂教学更加合理和充满魅力,具体体现为:目标合理、落实;学生主体作用突出;教师引导有效;过程合理、富有思

考;教师基本功扎实。其次要真正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从学业和品德上帮助每位学生。

心理学研究认为,智力的差异与遗传因素和环境有关。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营造学校的学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校要通过文化的影响,去改变学生。对于品行偏差的学生,在学生不良行为出现之初,及时帮助学生;在学生人生彷徨时,及时做好引导工作。培养人,就要培养品格完善的人;帮助人,就要关注每个学生学业的进步。

5.教育,要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走向发展

理想的学校教育应该让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高远的志向,应该培养他们宽大的胸怀和高昂的斗志,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争取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他们的竞争力显然是必需的,更主要的是要加强情感教育。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责任体验,从爱家、爱校到爱国。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从挫折、自信到爱心,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走向社会,进而走向发展之路的心理准备。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人才,学校教育要关注社会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生活中学历将会让位于个人的素质,决定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的因素将更多地取决于人的素质。

学校应注意引导学生实现现实目标和长远目标。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制订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首先是近期目标,即每学期和每学年的发展目标;其次是阶段发展目标,即在校期间的奋斗目标;同时,要引导学生建立长远目标,实现个人的人生追求。

最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办好教育,要转变观念,实现从追求优质学校到建设理想学校的转化。优质学校具有许多优势,环境优越、设施完善、质量优异,是学校发展的优质时期。但是换个角度,从学校的人员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看,能够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远胜于优越的物质条件,因为它是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校长作为学校的决策者,应该清醒自己学校的目标,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认真办出特色。要始终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为教师和学生创造适合的环境,帮助教师不断提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把自己的学校进一步提升为最适合学生成长的地方。

猜你喜欢
读书学校发展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学校推介
我们一起读书吧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读书为了什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