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成
0引言
据《中国铁道年鉴2008》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居亚洲第1位。2007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含行包) ,占全国货运总量(不含远洋运输)221.55亿t的14.2%。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集装箱运输是全球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各种运输方式的集装化程度逐年提高。由于受到技术装备水平低、管理体制不顺和价格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的影响,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水平较低。2007年我国铁路集装箱运量,仅占全国铁路货运总量的2.3%。随着对外贸易和现代物流的蓬勃发展,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向现代物流融入和拓展成为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必由之路。
1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简史
1955年3月,铁道部成立集装箱运输营业所,使用铁木合制的(后增载为)集装箱(已于1981年之前全部淘汰)开办集装箱运输业务。由于认识不足,1958年集装箱运输管理机构被撤销。1978年6月,铁道部成立集装箱运输营业所(筹备组),后更名为运输局集装箱运输管理处,同时在10个铁路局货运(运输)处成立集装箱科,在50个车站货运车间成立集装箱办公室。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自此得到较大发展。1995年铁道部进行运输改革,撤销集装箱处,成立中铁集装箱运输中心,实现由管理型向经营型的转变。2003年组建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集装箱公司)。目前中铁集装箱公司下设18个分公司及中铁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和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拥有434个通用箱办理站和6个直属办理站,集装箱运输里程达3万km。
2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
集装箱运输作为现代化的运输方式,在我国已得到快速发展,但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前些年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曾采购相当数量的国际标准集装箱,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集装箱保有量不足、箱况差、箱型不全等问题,加上管理落后、周转时间长,铁路集装箱在数量和箱型上与运输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显现。
2.1铁路集装箱保有量
根据我国铁道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按国际标准箱计,2007年我国铁路集装箱保有量为,比2006年的下降21.3%;按自然箱计,2007年箱有箱,比2006年的190 691箱下降45.9%,20英尺箱有103 208箱,比2006年的120 549箱下降14.4%,40英尺及其以上集装箱合计5 986箱,比2006年的7 939箱下降24.6%。铁路集装箱保有量呈大幅下降趋势,主要原因:(1)铁路物流部门缺乏采购新集装箱的动力;(2)铁路物流部门下属的集装箱管理站缺乏必要的集装箱维护和修理能力,导致大量集装箱提前报废;(3)集装箱管理中心或车站调运集装箱设备技术落后,粗暴装卸导致集装箱大量损坏。
从铁路集装箱的类型来看,2007年国际标准箱(20英尺箱和40英尺箱)仅占总量的48.8%,其余仍然是自然箱。小型的箱占铁路集装箱运输总量的46%以上。当然,由于小型集装箱使用灵活,它在国内铁路集装箱运输中的地位仍然不可替代。
从周转频率来看,国际标准箱的使用效率大大高于自然箱(见图1)。尤其是40英尺箱,年周转次数达25次,反映出良好的运营效率。随着国际间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国际标准箱替代自然箱是历史的必然。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企业应该重新调整箱型结构和增加集装箱保有量,以适应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需要。
2.2铁路集装箱运量
尽管我国铁路集装箱保有量呈下降趋势,但可喜的是,我国铁路集装箱运量却呈现强劲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需求不断增长,并且这种需求符合国际物流发展的方向——低成本运输。
统计数据显示(见表1),1990年我国集装箱运量为万t,1995年为万t,2000年为万t,集装箱运量大约每翻1番。从2000年开始,通过采取开行“五定”班列、改善运输组织、推行“一口价”、组建中铁集装箱公司等一系列措施,2002年、2004年和2006年集装箱运量分别突破万、万和万t。2006年完成集装箱运量万t,比上年增长16.7%,而2007年完成集装箱运量,是1990年运量的近6.5倍。
2.3铁路集装箱运输需求
尽管近年来铁路集装箱运输得到一定的发展,运量也有较大提升,但在铁路货运中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十五”期间,铁路集装箱运量增长速度低于全国集装箱运量增长速度,铁路集装箱市场占有率呈现下滑态势。
2006年,我国铁路集装箱运量占整体货运量的比例为2.5%左右。铁路集装箱货源不断增加,除了煤、石油、木材等大宗货物外,小机械、工艺品、日常生活用品等也成为铁路集装箱货源。铁路运输的货物中,适箱货源达到20%左右。可见,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需求或者说潜在需求非常庞大,但由于铁路部门不能提供足够的服务,使得该类需求被极大地抑制。
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集装箱运输处境尴尬。有关统计显示,2000—2008年,我国铁路集装箱运量年均增长率为15%,而公路的这一数字高达32%,海运则为20%。同一时期,公路集装箱运输的市场占有率从44.7%增至58%,而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市场占有率却从16.6%跌至12%。我国每年的铁路集装箱运量不到(标准箱设计载荷约),不到货运总量的2.5%,这一比例明显偏低,与铁路在我国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极不相称。
目前,全球铁路集装箱运量已占铁路货运总量的20%~40%。美国铁路集装箱运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49%,法国为40%,英国为30%,德国为20%。日本基本上把所有适箱货物都纳入铁路运输系统,集装箱运量占货运总量的33%。
按照我国铁道部2006年颁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10年我国铁路集装箱运量达,约合万t。2008年我国铁路货运量(含行包)为万t,比2007年增长5.03%。按照该比例推算,2010年我国铁路货运量约万t,届时我国铁路集装箱运量比例约为6%,仍然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供需矛盾相当突出,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供需严重不平衡外,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还存在如下特点:
(1)分布不均衡。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地区分布不均衡,运量相对集中,运距较长。
(2)适箱货物集装箱化率低。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及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运价差距的影响,绝大部分适箱货物在港口拆装箱,以散货形式在港口与内陆之间进行集疏运。
(3)箱型结构单一。铁路集装箱运输主要偏重于国内箱,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参与度较低。
(4)集装箱周转时间长,箱源不足。
(5)集装箱专用平车数量不足。全路集装箱运输专用平板车辆仅辆,而全路每天集装箱装车超过辆,适合集装箱运输的专用车辆数量较少,使用一般敞车运输集装箱的现象很普遍。双层集装箱运输刚刚起步,目前只开行北京——上海1条线路。
(6)集装箱办理站分布不合理,技术水平较低,专用办理站过少。中铁集装箱公司直属集装箱办理站共6个,通用箱办理站434个,且多为综合性货运站,多数与散杂货共用场地,缺乏功能齐全的现代化集装箱专用办理站,难以组织集装箱整列到发。装卸效率较低,短途运输和仓储能力不配套,导致集装箱周转时间过长,不适应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3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改进建议
(1)增加集装箱,尤其是国际标准箱的保有量,逐步减少自然箱数量,改善铁路保有集装箱箱型结构。
(2)增加铁路集装箱运输专用设备的投资,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能力。
(3)完善运价机制。运价是影响货主选择运输方式的关键因素。集装箱运输一般批量较大,因此,运价对集装箱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相当大。一方面,改革铁路运价结构,促进货物由整车运输向集装箱运输转移;另一方面,改革铁路运价调整机制,授予中铁集装箱公司更大的运价调整权,使其能够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运价,与其他运输方式展开竞争。
(4)完善集装箱车站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现有的集装箱追踪系统(TMIS)和集装箱车站报告管理信息系统(CSRIMIS)是铁路集装箱运输的信息枢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集装箱车站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铁路集装箱的信息基础。在集装箱运输业务中,信息管理是重中之重,一方面可直接为客户服务,对集装箱运输进行全程追踪;另一方面又可对铁路箱进行全程管理,监控每个铁路箱的运行轨迹,提高集装箱周转率。
除此之外,促进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措施还有很多,如改进现有的铁路集装箱管理制度,确保集装箱的合理使用和检查维护;在各个铁路箱堆场配备专职铁路箱管理员、验箱师,负责铁路箱日常管理及租赁工作;利用现有集装箱追踪系统和集装箱车站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全路联网的优势进行铁路集装箱管理等。
(编辑:吴磊明收稿日期:200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