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素娟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620172-01
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柯则说过这样的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二十倍”的说法自然是一种夸张,但仔细推想,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似乎都离不开语言,都须借助于语言的表达。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就是语言艺术。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注意优化教学用语。
通常来说,教学语言都具有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教学语言的内部特征是指语义,即语言的内容或语言要表达的意思,教学语言从语义的角度讲,应做到准确清楚、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条理分明、逻辑性强。总之,讲历史要有历史味道,要能反映历史学科的特色。教学语言的外部特征是指语音,即语言的表达状态。从语音的角度讲,应做到发音咬字准确,语调变化自如,语量大小适中,语节快慢分明,语速控制合理,使学生听课时有一种美的享受。
历史教师要具有教学语言的专长,首先要能从语义角度做到准确清楚。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准确地使用词语来表达历史概念,即表述的史实准确,如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就不能说他发明了蒸汽机。又如同样是历史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几个大帝国,教科书在分别表述时字序就有变化,“公元卜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公元8世纪,阿拉伯国家成为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一个用“欧亚非”而一个用“亚非欧”,这些细微的差别,教师需认真钻研体会,表达时要丝不苟,正确无误。
具有教学语言专长的历史教师,常常能从语义角度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描述做到生动形象、入木三分,这就要求这些教师平日注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知识丰富了,讲课语言就不会枯蝎,在丰富的知识中生动形象便自然形成了;其次,努力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对语法修辞等语言书籍,著名的小说、诗歌、文章等时有涉猎并不断钻研,这样既可提高文学素养,又能提高语言素质;第三,在讲课时不时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方法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用诗歌、歌谣、谚语“再现”历史情境,培养、烘托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吸引力;同时,注重语言的幽默感,也能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用“设疑”的方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引人入胜的效果,启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也使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下面例子便可说明这一问题:
例l:一位历史教师为引导学生把握住中国近代以来人民受辱、探索、抗争,国力从衰到兴、从弱到强的曲折历史,向学生讲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从鸦片战争的烽火到甲午海战的硝烟:从公车上书之举到戊戌六君子的暴尸街头:从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哀怨到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长叹:从卢沟桥的炮声到渡江作战的号角;从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到东方雄狮的仰天长啸:从大漠深处蘑菇云的升腾到十余年改革开放的伟大业绩……”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也使学生从宏观层面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
要使历史课堂用语准确无误,历史教师就必须认真备课,十分熟悉教学内容,要养成随时查阅工具书和参考书籍的好习惯,对不清楚无把握的知识多向内行、专家请教。同时,教学时说话一定要谨慎严密,切不可信口开河、无的放矢。此外,教师对历史名词的吐音必须准确,如吐蕃(bo)、玄奘(zang)、金兀术(wu zhu)等。要使历史课堂教学用语清楚,历史教师就必须在说话时避免用词含糊不清、拖泥带水,对重要历史人物、时间、地点及事件、概念应一字一顿地强调其重要性,也可以反复多讲两遍。其次,要养成说话干脆、清晰的良好习惯,平时可多向说话清楚的同行学习,善于模仿他们的好方法、好习惯。在讲课时,教师要少用白话、土语,尽量使用规范的语言,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说话应肯定而自信,有明显的节奏感。
具有教学语言专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使历史课堂用语富有历史特色,总是正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中的历史概念,不把历史上具体概念与现行概念混为一谈,也不把历史题材的影视戏曲作品与真实的历史混为一谈。如讲赤壁之战时,教师首先阅读《三国志》、《资政通鉴》中的有关内容,以便与《三国演义》比较,这样就不会在黄盖诈降中加上苦肉计,火烧赤壁时加入借东风的情节了。其次,他们能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适量地引用一些简单浅显的历史文献材料,增强历史概念的真实感。
具有教学语言专长的中学历史教师。不仅能把握教学语言的内部特征的规范,而且也能把握其外部特征的要求。一般说,教学语言的外部特征主要指语音,语音是教学语言外部特征最基本的因素,它包括语气、语调、语节、语速、语量及语言表达过程中抑扬顿挫的感情色彩。就历史教学而言,语音的含糊不清或错误使用,会影响到历史知识的正确传授。如果一位历史教师的教学语音能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声音洪亮,吐字清晰t他所讲授的历史内容就很容易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中作用于学生的听力感官,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给学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声调的运用之所以具有意义,倒不是为了嘹亮地来唱歌,漂亮地来谈吐,而是为了能够更准确地、生动地、有力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可以说,历史教师在讲课中随教学内容的起伏变化,说话的语调便有自然的高低变化,形成抑扬顿挫。以自然流露出的感情去进一步征服学生。语言的节奏很重要,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听觉器官在长期不断地听某种一直不变的声音后,耳朵对该声音的感受性就会大幅度降低。历史教师在讲述中是十分注意使语言表述富有明显的节奏感,以给学生留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印象,因为这有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所接触到的历史知识。例如:在概述南北战争的意义时,对关键字词,皆用重音表示,以起到引起注意、促进思考、强化记忆的作用。“经过南北战争,黑人奴隶制被废除了。它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使美国经济在19世纪后半期迅速赶上并超过英、法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但是,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上述关于中学历史教学语言的分析及案例,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教学语言是历史教师的基本功,历史教师应注意训练,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其艺术性,强化自身的语言修养。每位历史教师都应把自己锻炼成优秀的语言大师,以流畅、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从而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