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创新

2009-09-18 06:02蒋金香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渔人春风乡愁

蒋金香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从锻炼发散思维、创设教学情境、探究疑难问题三个方面来说明阅读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新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620161—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阅读教学的创新。

一、锻炼发散思维,实现阅读创新

在《春》教学中,我给学生泛读“春风图”一段,让学生思考春风的特点。有的说春风是和煦、温暖的;有的说春风是芳香的;有的说春风是悦耳的。我再因势利导:“吹面不寒杨柳风”,我们能够理解春风是和煦、温暖的。但春风本身是无味、无声的,同学们为什么要说春风是芳香的、悦耳的呢?这时,有的学生就回答“这是因为芳香的气味、悦耳的声音不是春风自身的,而是它给人们吹送来的。”由此,学生的思维更加拓展,有的学生回答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这些都是春风特有的芳香。有的学生则说清脆的鸟叫、悦耳的笛声、再配上轻风流水的声音,简直就是一首悦耳的春的赞!一曲春天的交响乐!接着,我又让学生各自画出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风图。要求他们画的既要符合课文意思,又要有新意。这样,在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中,实现阅读教学的创新。在《散步》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说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一个关于一家三代一起散步的故事: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个尊老爱幼的故事;一个珍爱生命的故事……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种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已或多或少的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内容,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能力。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这样,学生与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就会敞开心扉。正是在这一系列阅读创新实践中,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二、创设教学情境,实现阅读创新

学习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时,我给学生讲了历史背景,又播放了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七子之歌·台湾》的朗诵录音,学唱了儿童歌曲《七子之歌·澳门》的旋律,学生们进入了教学情境,深受感动。我再给他们介绍余光中先生的经历:余先生1950年21岁时去台湾,离开祖国大陆,那是对他很大的一个打击。从此,留下了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然后,学生们欣赏配乐诗朗诵:《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来感悟诗歌情感。有的说表现出诗人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对祖国母亲的深切挚爱之情。有的说表现出作者希望海峡两岸统一的迫切心愿。还有的说是对台独份子的有力打击。学生们各抒己见,通过教学情境,互相感染,互相启发,实现了阅读教学的创新。课文《社戏》所描绘的是以双喜为代表的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我先是带着学生观看电影《社戏》,创设情境。“我”作为客人来到偏僻的鲁镇,得到这群少年的热情款待。“伴我游戏”;“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也不会“犯上”“陪我钓虾”;“虾照例是归我吃的,”显示出这群少年的好客,不拘礼教。更充满诗意的是,在双喜“我写包票”的英雄式的承诺下,“我”得以观赏到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这些充满江南水乡味的画面。更有趣的是归航中偷豆、吃豆这一情节。随着双喜:“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我们愉哪一边的呢?”的询问,阿发无私地表示:“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在那些洋溢着豆麦蕴藻之香的乡间夜景中,这群少年是多么可爱。通过入情入境的体悟,学生深刻认识到作品的感情倾向,为创造性感悟课文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探究疑难问题,实现阅读创新

在《小石潭记》教学中,学生整体感悟课文时,我让他们探究课后练习一的几个问题: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学生通过探究疑难问题,见仁见智。研讨课文内容时,让他们各自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的提出“心乐之”与“悄怆幽遥”矛盾吗?为什么?启发大家探究、思考,实现阅读教学的创新。在《桃花源记》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一起探讨:村人在渔人出去之前,为什么要对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么一句话?有人认为桃源中的村人太自私了,他们为什么不让更多的人进来,过他们那样美好的生活呢?你认为渔人都说了些什么呢?说说渔人是怎样的人?他的结局会怎样昵?……学生在提问解疑中思维创新的火花进发出来,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并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创新的成功和喜悦。在学习科幻小说《喂出来》时,学生提出许多问题:结尾那奇怪的叫声和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可能还会发生什么?为什么作者要幻想出那么一个深不可测的洞?我们从文中能领悟到哪些道理?现实中人们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和废气、废水、废渣的?人们为什么这样处理垃圾与三废呢?……通过问题互相激发探究的兴趣,实现阅读教学的创新。

总之,阅读是人们提高素质的必要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革阅读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渔人春风乡愁
乡愁
乡愁
A Greedy Story
春风将送你们归来
春风沉醉的夜晚
渔人的故事
春风
打渔人
回头一望是乡愁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