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云
[摘要]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学改革做出的各种努力,其最终目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如何使专业更接近社会需求,最终实现学生准确地职业定位。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引导式职教形式。首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然后对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进行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行为向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620134-01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就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的设置。更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高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情
近年来,职业教育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建设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实践能力教学上,对于职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效,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偏少,实验设备档次不够,以及教师实践指导方法的缺陷等。现有计算机专业教学要全面推行计算机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强、会自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就必然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改革那些以传授、继承己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职校学生来说,实施“为导向教学能使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推广的新型教学方法。
二、教学模式的建立
教学中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技能、价值、思维方式时,我们也教他们如何学习。事实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将来能够提高更容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的能力,因此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也掌握了学习的过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构建须从教学目标、目标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考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能力素质的修养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奠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以至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的共同基石。在计算机学科日益与其他各学科融合交叉的今天培养的各种能力是关键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因此计算机课教学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个目标,为将来在工作环境或劳动组织者变化的条件下自主学习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打下基础,使其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2教学内容的整合性。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计算机课的知识不追求多而深,而是精而实。因此必须打破教材章节框框的束缚,把连贯的知识整合起来,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状况整合起来,建立起新的学习领域。一切以企业需求,人才培养的导向来调整教学内容,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更具实用性。
3教学手段的多样性。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创造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教师以引导、启发、调整为主,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4教学评价的开放性。改变“一锤定音”式的评价方式,更注重学生平时的能力体现,有笔试,也有新颖的面谈口试,综合考核学生的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它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教师以引导者、导师的角色设计和分析,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同地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去完成。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分析情境,理解知识,用计算机操作来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法的任务设计可以简单,也可复杂,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环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伴随着学生是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使学生逐步全面认识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和计算机运用技能。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策略和理论
以建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行为导向教学设计核心在于设计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通过其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主要包括如下环节:自我检查、老师讲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结果评价等。学习镱略的选择与转变,通常还要通过教学方法变革才能得以实现,能否积极有效地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手来,才一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行为导向式学习是起源于西方改革教育学派的学习理论,它与认识学习有紧密的联系,都是探讨认知结构与个体行动问的关系。不同的是,行为导向以人为本,认为人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馈。学习不再是外部控制(如行为主义),而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行为导向学习的目标是获得职业行为能力,包括最为重要的关键能力。在行为导向学习中,“行为”是达到给定或学习者自己设定学习目标的有意识行为,学生从多种可能性选择行动方式。行动前,他能对可能的行动后果进行预测,通过“有计划的行动”,学习者可以有意识地、有目标地影响环境。行动导向学习的核心目的是扩大和改善个体行动模式,其关键是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负责,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批评和反馈。行动导向学习理论将认知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将学生个体行动和学习过程与适合外界要求的“行动空间”结合起来,扩展了学生的行为空间,提高了个体行动的“角色能力”,对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行为导向教学另一重要学习理论领域学习原则则是根据行为活动的要求,在教学中把与行为活动相关的知识都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学习领域进行教学的原则。即根据某一活动领域的要求,把各传统学科中的相关内容,(专业基础,专业理论,专业课和实习课)都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个学习领域让学生进行整体学习,这样不但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学中加速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
传统教育根据知识的理论化、系统化的需要,让学生学习很多门相互独立的,各自自成体系的课程,学生死记硬背理论化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负担重,且记忆的知识受时间的变化容易遗忘,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进入社会后适应能力更差,因此极不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