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情绪管理探析

2009-09-18 06:02刘媛媛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智力高校学生情绪

刘媛媛

[摘要]情绪在人格体系中具有核心作用是人格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教育理念演绎的必然。这对于当代高校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的协调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情绪教育情绪管理

中图分类号:0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620132-01

一、情绪智力的定义

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在其《情绪智力》中将情绪定义为:“感觉及其特有的思想,生理与心理的状态,以及相关的行为倾向”。而塞拉维(Salovey)和梅耶(Mayer)在他们最近的一篇名为《什么是情绪智力》的论文中提出修正后的情绪智力的定义。情绪智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的能力;第二,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第三,对情绪理解、感悟的能力;第四,对情绪成熟的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

二、当代大掌生情绪智力的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情绪智力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负性情绪日趋增加趋势。根据天津市高校统计,在该市5万名大学生中,16%以上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恐惧症、忧虑症、抑郁症和强迫症等。据大连市某高校调查,在该校34.33%的心理状况不良的学生中,抑郁问题尤其突出,占75.69%。据北京大学生心理治疗咨询中心的资料统计,求诊的大学生中主诉抑郁的占37.9%,列第一位,其余依次为自卑、焦虑、恐惧等。

(二)非正常死亡的比例上升。非正常死亡系指非衰老、疾病等原因死亡。主要有自杀、溺水、车辆肇事等,尤以自杀为甚,特别是青少年的自杀问题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这一问题近10年来在我国较为突出,自杀在我国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居第2位,第1位是意外事故死亡。大学生的自杀行为与情感智力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自杀行为的产生虽然具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毫不例外地有着不正常的情绪背景。

(三)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下。辽宁省大学生心理辅导工程课题组对全省大学生进行了一项心理素质抽样检测,得出如下结论:

1总平均分66分,其中优良率仅为15%,不及格(60分以下)者达31.97%。2在整个心理素质中,有6个项目特别低,它们的平均分都不及格。这6个项目为:适应能力、竞争精神、合作精神、心态自控能力、表达能力、自信心。3心理素质随年级升高而下降,尤其是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上述种种状况说明,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与教育应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而高校学生也同样存在负性情绪日趋增加,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下等问题,情绪教育是提高高校学生整体素质的途径,促进其自我概念的形成,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三、情绪管理的基本内容

情绪管理是指人们对自己情绪的检查,评价和调整的一系列过程。情绪管理是个人能正确地察觉和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并适度地运用理性克制情绪,将愤怒、暴躁、抑郁等负面情绪适度调节,转化为心平气和的正面情绪,且能够合适地表达情绪。总之,情绪管理应包括控制消极的情绪和养成积极的思维模式和习惯。

良好的情绪管理可以帮助个人保持理性,有妥普处理问题的能力;反之,情绪管理不当,将无法理性而冷静地面对问题。学生的负面情绪若不妥善管理,就容易对其学习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当学生长期积压内心的焦虑、沮丧、郁闷,而又缺乏适当的方法予以发泄,表达和舒缓时,就会形成严重的情绪障碍并引发不良的反应行为,如人际关系疏远,无法与同学做适度的沟通,对学习倦怠,严重的丧失自我价值感等等。

四、情绪管理的实施方法

正面情绪能够促进人的生理健康,使人精力充沛,精神愉快,增进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相反,负面情绪则对人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高校学生如果不能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就不能有效地弓I导情绪,合理地表达情绪,那么情绪、思维和行为就会发生偏差,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因此,在高校中大力开展情绪教育,进行情绪管理至关重要。

管理情绪需要分三步依次展开,首先,我们应对情绪建立比较健康的态度,能够去了解。接纳情绪,并学习如何与它相处。

(一)WHAT察觉自己真正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压抑感觉,或认定有情绪是不好的,因此常常忽略他们真实的感受。因此,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使学生能察觉自己的情绪,并且接纳自己的情绪。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是真实的感受,我们就要学习正视并接受它。

(二)WHY了解引发情绪的原因与信念。在理性情绪心理学中,认为人的想法应区分为理性与非理性两种,而非理性就是指对自己、他人或生活中的情况持有不健康的想法与信念。高校学生在工作、学习中经常持有非理性想法,现列举如下:

1扩大与夸张,过度强调负面事件的重要性或影响力。如:这次考试考差了,我一定完蛋了!2选择性地推论,忽视积极的一面,只以片段的事实来下结论,忽略了整体的内容。3个人化,任何外在事件都与自己产生关连。4极端化的思考:指在思考或解释事情时,解释为全有或全无。如:如果我不能在每一方面都表现得很出色,那么我就是一个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一定不喜欢我。5过度类化:将某件事件的结果,推论到不相似的事件或环境中。例如:若篮球打得不好…其他球类一定也打不好,我注定是个运动白痴16,独断地推论:没有充足或相关的证据,就妄下结论。如;昨天碰到老乡甲,他没有热情地招呼我。一定是不喜欢我。

(三)HOW如何有效处理情绪。情绪控制的方法还有很多,运用错觉和幻觉影响情绪:利用语言和动作进行暗示;发挥积极的想象产生激情;依靠坚强的意志对情绪进行控制,根据控制的方向,还可以利用心理宣泄、诉说,使情绪发生转移,用相反的情绪代替形成转化控制:采取措施使强烈的情绪冷静下来的冷化控制;以及自我激励,使自己情绪保持一定的兴奋状态的自我控制。一旦学生学会自我激励,其潜在的情绪管理能动性就被唤醒了。

除此以外,理智消除法、文饰法、自我意识调节法等方法也可以有效地调节情绪。

情绪管理是可以藉由后天的学习和管理来改善的。高校学生情绪管理的核心是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作为重要理念,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和完善人出发,提高他们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自我激励,自我完善,使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体验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良性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主体意识得到最大释放。

猜你喜欢
智力高校学生情绪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情绪认同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