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妹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介绍校园网络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阐述分析校园网络文化的新特征,给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校园网络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610145-02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校园网络文化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形成的,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义,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就要了解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概念。广义的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生活方式的总和。它以生活在校园内的大学生、教师和干部为主要群体,以别于其他群体。它是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至于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各高等院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只是又加了一个网络文化层面的界定。所谓网络文化,就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物质基础,以现实的人在电子空间中进行网上生活为基本内涵的新的社会文化形态,它是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全球性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文化。网络文化的内容丰富、传播迅速、影响广泛、能控率低及平等参与等特点引起了人们对生存价值、生存方式、社会约束的种种反思和审视,日益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校园网络文化是界定于校园特定环境和校园特定群体的网络文化,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校园网络文化的新特征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新特征
在上述的网络文化的定义中有几个关键词:电子空间、不分国界、传播迅速、能控率低,其实这正反映出了校园网络文化所具有的新特征,即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快捷性、隐蔽性。
虚拟性:校园网络文化依附的物理载体是网络,其活动空间是网络虚拟出来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环境中,人的活动是以电子方式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主要交流方式是以符号或音频视频为媒介的间接交流。当有了校园网和数字图书馆,图书的查询、续借甚至阅览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课堂教学尤其是远程教育可以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在虚拟的教室中现场教学;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BBS的方式交流等等。许多学校还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虚拟社区,这样的虚拟社区功能齐全,俨然是现实社区场所的电子版。
开放性;网络的世界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的,如今的INTERNET网已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不管你身处何方,只要用一个计算机终端接入网络,就拥有了整个世界。你可以轻松迅速的与地球的另一端对话交流,可以共享网上的所有资源。人们的思想由此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自由自在的畅游其中而受到各方文化的熏陶。
交互性:在网络上的活动具有很强的交互特性,这也是大多的用户所期待的,用户之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方便的交流,在网上搜索、提交信息会得到相应适当的反馈。这种交互的特性给网络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快捷性;快捷性是网络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新特性,在网络环境下,文化的传播速度是传统的方法无法比拟的,你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取世界各地在网上提供的信息。相应的人们可得到的信息量也会成倍的增长。
隐蔽性:校园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必然导致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人们可以在隐藏自己的身份的情况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传播自己的思想,所以校园网络文化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当然,这种民主性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在虚拟空间中的相互之间的交流人们也往往只注重信息本身和结果,而人的本体:交流双方的年龄、性格特征、职业身份等都被淡化和忽略了。
(二)校园网络文化新特征在校园文化中的具体表现
校园网络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特征使其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是迥异于校园传统文化的,它使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发生极大的改变,进而影响着人们的习惯、心理和思维方式。从文化形态来分,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校园网络文化新特征在这几个层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物质文化层面,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传统的物质文化包括教学科研设施、娱乐设施、工作生活场所以及校园优美的自然、人文景点等等,这些都是长久的历史的沉积,体现了大学各自独特的人文精神和理想,这样的物质文化对学生成长、性格的形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在校园网络文化中,文化载体已不是有形有色的建筑或场景,网络尤其是校园网络将成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它以虚拟空间的形式出现,学校中的相当一部分行为活动,如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学校的管理等都可能通过这个空间来进行。现在有条件的一些大学正在建设的数字校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数字校园的建设要花费很大的财力和物力,但由此带来的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数字化校园将涉及到学校运作的方方面面,从而也对其它层面的文化产生相应的影响。
在行为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包括教学科研活动、组织管理工作、课外文化活动以及后勤服务等,相比传统的行为文化,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选修自己所需要的课程,通过网络查询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造性,减少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
课外文化活动也得益于网上社团和网上虚拟社区而变得丰富多彩,同学们可以在网上开办画展、举行各种比赛等各项活动。通过电子邮件、BBS、即时聊天、双向视频等多种途径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交流。
在制度文化层面,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和习俗文化,包括教学科研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规范条例、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要求,另外还有习惯、礼仪,校风、学风和班风等。制度文化的形成当然是依托如上所述的各种规范和习俗,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在校园网络中,由于教学科研、办公管理、信息交流等深入到校园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的隐蔽性,就需要在校园网络中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要求大家来遵守,这些制度大多是由技术层面来控制和执行的,这不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但管理者绝不是对学生进行支配或者控制的角色,而是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帮助的角色。
在精神文化层面,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文化传统、学风教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以及校园群体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因素,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特殊本质、个性及精神面貌,体现这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及其独特风格,是文化的最深层次的东西。校园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快捷性使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的都是具有时代前沿的知识和思
想,校园精神文化更具时代特色,同时也更具有社会性。
三、对校园内网络文化建设的建议
校园网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多方面和长期积累沉淀的结果,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有计划、有目的、有条理的系统的进行,不能断章取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总的来说我们在进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时要注重两个方面的问题,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这两方面都有要给予足够重视,而不能厚此薄彼。
(一)硬件方面的建设
所谓硬件方面,是指校园网络文化所依赖的物质基础,即硬件平台。这里主要的是校园网络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等设备以及维系这些设备正常运转的系统软件。正如校园传统文化所依赖的教学建筑、设备等物质基础,校园网以及由其接入的INTERNET网是校园网络文化的物质基础,校园网络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保证。现在大学的教学科研对网络硬件设备要求和依赖性越来越高,要有较高的网络带宽和多媒体功能支持以实现网上教学和虚拟教室;网络建设要延伸到教室、实验室、办公楼、学生宿舍等场所以保证教学、科研、办公、学习的需要:要有高性能高容量的服务器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要有畅通的外网接入以满足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查询。特别是现在经过一阵并校浪潮之后,很多大学拥有几个校区,有的还存在地域的分布性,那么将各个校区网络互联整合对学校的溶合和优势互补是十分重要的。另外现在很多的大学都设立了远程网络学院,教学基本上依赖于远程网络,所以说网络硬件的保证是至关重要的。总之要把校园网硬件建设纳入到整个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中,要专项资金专用,确保硬件建设到位。
(二)软件方面的建设
所谓软件方面,这里并非指单纯的计算机软件,而是指主要包括网络内容的提供和网络管理两个大的方面。网络内容的提供是整个网络的灵魂,是校园网络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支撑。网络管理则是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保障。网络内容提供和网络管理涉及到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层面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办公管理等各项活动。
第一,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化网络教学环境,改革教学科研手段,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教学科研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心,传统的教学大多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授模式,科研活动也以老师的传授为主,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精神,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思维。而网络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和手段,要充分合理利用这种优势,就要发挥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思想理念。
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现在的网络资源建设已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网上资源的最大优点是便于传播和共享,所以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多建资源、建好资源。同时资源的设计制作者要与网络管理技术人员合作,以使资源环境更加高效和人性化。现在正在进行的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各高校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好符合自身需求的资源库。
建立健全高校数字图书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传统的图书进行高效的管理,如图书的查询、借阅、续借及光盘检索等都要实现电子化管理以提高运转效率。二是要建立各种电子数据库,这些电子数据库一部分是自建,如本校学生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教师、学生发表的论文数据库。更重要的是接入国内国际的大型数据库,如电子期刊、专业论文、会议文献等等。
创建畅通的师生交流平台,如可以建立专业网站、BBS、网络学习平台、自动答疑系统等。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学术网站,发布自己的学术观点,促进学术交流。实际上现在很多的高校已进行了资源整合,建立了综合性的网络平台,这种平台集资源提供、学习交流、管理于一体,功能十分强大。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对校园网络行为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丰富学生生活娱乐,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据统计,现代的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一大部分是在网上度过的,因为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等特征,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的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生活,有的则沉迷于电子游戏不能自拔。所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管理和引导。
要多建立网上社团、网上虚拟社区,多开展网上活动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面。多开展网上调查,网络是虚拟和隐蔽的,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同学们愿意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诉说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要在网上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网上心理咨询比传统的面对面的方式更能发挥作用。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紧张,可在网上设立就业指导中心,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就业咨询,缓解学生就业压力。
第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严重威胁,学生在吸收世界优秀文明的同时,也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毒害。因此,要使校园网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原则,遵循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方针,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要利用网络的宣传优势,建立专门的网站,大力宣传党的当前方针和政策,大力宣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四,加强网络管理和引导。基于网络的种种不可控特性,要切实加强网络管理和对学生的科学引导。管理主要是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依法管理主要指校园网的管理和建设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如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行政管理主要指高校自身在校园网建设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可行的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运用法律和道德手段,促使校园网络文化文明发展。另外针对一些难以管理的网上行为,如沉溺于打游戏、盲目聊天交友等,要有目的的开设相关课程或以讲座的形式加以引导并提供给学生健康的娱乐方式,而非粗暴的干涉或阻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总之,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发展和积累的结果。我们只有以认真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才能实现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