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
匈牙利是个小国,但具有反抗外族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传统。作为国家重要节日,匈牙利有两个革命和自由斗争纪念日、两个国庆节,这个欧洲和全世界都是不多见的。
一
10世纪的时候,马拉尔游牧部落从乌拉尔西麓和伏尔加河湾一带移居多瑙河盆地,经过百余年的努力,创造了匈牙利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16世纪中叶,土耳其入侵,匈牙利国家解体,17世纪匈牙利人民驱逐了土耳其统治者。1848年3月15日,爆发了反对奥地利哈布期堡王朝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斗争打击了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了匈牙利共和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
3月15日也就成了匈牙利第一个革命和自由斗争纪念日。而这次斗争的领导人就是著名爱国诗人裴多菲。
裴多菲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诗是裴多菲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政治宣言。裴多菲出身寒门,是激进青年组织“青年匈牙利”的领导者,致力于传播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1848年,他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牺牲在俄奥联军的枪弹下,年仅26岁。
裴多菲为自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他的诗歌回荡在匈牙利人的心中,他的精神融入匈牙利人的血液,成为匈牙利青年崇拜的偶像。
如今,在诗人发动起义的多瑙河畔,耸立着一尊高大的青铜雕像,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他当年手执诗卷,激情朗诵召唤人民革命的力作《民族之歌》的情景。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政治沙龙”裴多菲俱乐部是以诗人的名字命名的。1956年10月23日,震惊全球的匈牙利事件,最先走上街头的大学生们是在裴多菲雕像下集合,涌向国会广场的。裴多菲是匈牙利民族的精神领袖,他的雕像成了追求自由的象征。
10月23日,匈牙利事件的爆发日,被定为匈牙利第二个革命的自由纪念日。
二
19世纪后半期,奥地利和匈牙利两国统治集团达成妥协性协议,成立二元君主的奥匈帝国,匈牙利国内矛盾暂时缓和,进入一个相对平衡的发展期。与此同时,人民追求自由的脚步没有停止。1918年,匈牙利共产党成立,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第二年3月21日,在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匈牙利共产党领导广大工农群众与社会民主党联合夺权,成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为匈牙利民族独立和自由解放写下了光辉篇章。
在民主革命政权被颠覆后,君主立宪政体复辟,法西斯势力日益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匈牙利加入德、意、日轴心国,追随德国军队作战。1944年5月,匈牙利共产党发起组织“匈牙利民族独立战线”,领导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在苏联红军的支持下,成立临时民主政府,宣布对德作战,解放全国。1949年8月20日,匈牙利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并颁布宪法,这一天成为匈牙利第一个国庆节。
匈牙利的第二个国庆节是10月23日,即1956年革命和自由斗争纪念日暨1989年共和国成立日。
这两件事相距33年,却被当作一个节日,其贯穿的主线是自由。匈牙利人视自由高于生命,自由关系国家兴衰存亡。
发生在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是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条件下,社会主义阵营不满苏联大国强权政治的血的抗争,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之滥觞。尽管有国际国内种种复杂因素,但其根本原因,一是苏联赫鲁晓夫集团以“老子党”自居,推行“大国沙文之义”、“有限主权论”,对兄弟党和国家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另一方面,匈牙利拉科西等领导人不顾本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一味照搬苏联模式,跟着苏联指挥棒转,损害了国家利益,伤害了人民的民族感情。两相叠加,矛盾激化,最终酿成流血事件。匈牙利事件,从本质上说,是坚持斯大林发展模式还是走具有匈牙利特色发展道路的斗争。
三
人类的文明具有多样性,正是由于各国的特殊性,才使世界得以五彩缤纷。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模式、指导思想、政党意见强加于人。这是世界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构建和谐世界必须普遍遵循的准则。当初,匈牙利社会主义实践,则几乎完全复制斯大林模式,政治上打击党内不同意见,限制人民民主、自由权利,经济上强行发展重工业,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最终导致苏逼匈反,官逼民反,教训极其深刻。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匈牙利事件真相逐渐清楚。事件的定性已经从“反革命事件”改为“人民起义”。这是匈牙利人民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权利,自己的事情。
匈牙利事件造成的物质损失、人员伤亡和精神伤害是巨大的。据1991年当局公布的一份解密资料:事件中伤亡2700人,其中体力劳动者1330人,大学生40人,中学生196人。另有20万匈牙利人逃亡西方。经济损失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4。布达佩斯30万人走上街头,占全市人口的1/4。这就是匈牙利人民为自由付出的代价。
物质的损失可以弥补,精神的伤痕一百年都不会消失。当年,开启匈牙利“非斯大林模式化”的部长会议主席纳吉平反了,25万人参加的纳吉重新安葬典礼变成了政治巨变的动员大会。布达佩斯街头有座青铜雕塑“奈何桥”,纳吉站在桥上,眉峰紧锁,目光前视,神情一如当年那样忧郁、疲惫和无奈。国会大楼前,黑色大理石纪念碑上跳动着不熄的火苗。广场对面农业部大楼墙壁上,当年的弹痕被嵌入一颗颗黑色铁球,显然意在放大、凸显并鞭挞践踏自由者的暴行。
苏联两次出兵镇压的流血事件和希特勒法西斯统治的历史被同时放进了“恐怖博物馆”,一辆苏式坦克和2700名死难者的照片赫然在目。英雄广场中心的巨大雕像已经把斯大林换成匈牙利开国英雄圣·伊什特万,如同当年斯大林取代希特勒一样。古碉堡帝国的苏军英雄纪念碑已改为高擎橄榄枝的自由女神雕塑,碉堡上的累累弹痕犹在,但纪念碑上为解放匈牙利而牺牲的2000名苏军将士的英名却消失了。随着匈牙利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告终,全国所有公共建筑物上象征共产主义的红星都被拆除了。
对逝者的缅怀和悼念,目的是对逝者精神和事业的呼唤。1956年事件之后,匈牙利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停止,同时又开始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1989年10月,修改宪法,实行“多党制”,国名改为匈牙利共和国。从此,将10月23日定为1956年革命和自由斗争纪念日暨1989年共和国成立日,其内涵依然是珍视自由,践行改革。
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从流血到不流血,匈牙利人义无反顾,上下求索,走的是一条具有匈牙利特色的发展之路。对这条道路的评判和检验,仍然要靠实践,靠人民。
四
其实,当年社会主义阵营对苏联的不满和抗争,并不只是匈牙利,也不是从匈牙利事件开始或从匈牙利事件结束的。南斯拉夫是一个典型。铁托曾经是二战时期反对德国法西斯侵略的英雄,他坚持独立自主,不愿按照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南共联盟因而被苏联共产党开除出欧洲“九国情报局”。但铁托不屈服,继续探求“工人自治”道路,并发起“不结盟运动”。此外,在匈牙利事件之前,1956年的哥穆尔卡和波兰事件;在匈牙利事件之后,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杜布切克的“布拉格之春”等等,都是如此。
中苏关系也不例外。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中,苏联曾经给予很大支持和帮助,如出兵东北,为中国争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过重要贡献。对此,中国人民是记忆犹新的。但是苏联也做过诸如单方面撕毁合同、撤回专家、侵犯珍宝岛等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
中国人民幸运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无比的勇气和智慧,敢于顶住苏联的种种压力,没有跟着赫鲁晓夫的指挥棒转,保持了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的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发展和稳定。继毛泽东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继续探索,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世纪60年代,中苏曾经发生过大论战。20多年后,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时说:“从60年代中期起,我们的关系恶化了,基本上隔断了。这不是指意识形态争论的那些问题,这方面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
邓小平是中苏论战的重要参与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扮演了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他的这番话,不仅为中苏论战做了一个权威的历史总结,揭示了中苏论战的实质,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研究认识匈牙利事件提供了一把锋利的解剖刀。
在社会主义阵营内,由于苏联和匈牙利、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处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状态,这些兄弟国家普遍有“受屈辱”之感。知耻后勇,不平则鸣。毛泽东当年说得好:“我们共产党人之间的分歧,只能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态度,而断断不能采取奴隶主对待奴隶的态度。”处理党际关系、国际关系是如此,处理人际也是如此;过去是如此,今天和将来仍然应该如此。